七年级语文三月成绩质量反思

七年级语文四月成绩质量分析

吴文静

一、试卷情况

1、试卷试题分析

这次四月质量检测,其试题的样式与往常的基本相同,试题四大板块,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满分为120分。

2、这次考试考查的主要是前两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范围比较宽,考查了各个不同的问题,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虽说学生所学内容比较多,但对试卷的难易程度把握得却不是很好。

3、试题紧扣教材内容有70%的内容都是学生似曾相识的,只有课外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是学生没有见过的。

4、遵循课标,贯彻新课改理念,也符合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向。重视基础;阅读文章选取很好,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把握重点;坚持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5,、部分题目如用“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造句,与课本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相矛盾,造成学生思维混乱。作文题目“------久久不能忘怀”学生在补充完成时出现不通顺的情况。

二、班级整体情况

七(1)班参考人数45人,其中人平分82.1分,一档线数29人,500强人数2人,优生数11人。

基础知识部分,百分之八十同学选择题全对,默写部分整体情况较好,口语交际题百分之九十同学未能得到3分,原因是表述不够委婉。现代文阅读整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因表述不完整扣分。文言文阅读失分率在百分之十,部分学生对赵普的性格特征概括不全面。诗词赏析题整体情况较好。

作文上存在的不足:(一)、题目补充不完整。如“那件事久久不能忘怀”“快乐久久不能忘怀”等;(二)、内容过于陈旧老套;(三)、卷面整洁不够。

三、教学经验积累

反思前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上做到了“严抓,严查”,课下注释中的词语,文学常识等要求掌握,会运用。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牢牢掌握,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口语交际反复训练。注重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的思想,有自

己的想法和见解。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文预习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二)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精彩,有些教学未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三)、在作文训练上力度不够,写作技巧上指导较少。

五、整改计划与措施

(一)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适当点拨。

(二)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每一篇课文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加强作文训练,给予学生充分的作文指导。

(四)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 2010 - 2011学年 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

半个学期过去,期中考试成绩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阅读。

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例如:《行道树》一文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单单只将它看成一个奉献者呢?它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

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

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

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看教学参考资料当作是与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补互启,那么教师才会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深刻意义,及优秀教材和学生人文体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与枢纽作用。

第三,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第五,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我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暴露出对部分修辞手法还没掌握,认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类的情况,我即时给予纠正。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演讲,我总是让学生对演讲者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前一个学生介绍罗嗦,但我更关注于她的优点———用了很多课本中的词语,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顾生字词时,学生们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说:大家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正确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确的!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

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终有一天,语文也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

语文 七年级组

2010-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