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

太和县坟台镇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三月

陶相伟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是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尽管有些方法显得有些笨拙。然而,学生他们思考了、体验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如果我们尽把书中的知识教予学生,试想学生的思维怎能得到飞跃?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悦的活动,如果学习的任务由别人来派给学生,学生无形中就是被动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知识的冲突,让他们感悟到自己确实有一种学习某些知识的需要,然后促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何等于180度?小学阶段如何比较严密的验证这个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素养,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明确了“内角“的含义后,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从而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的方法,但这只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还不能严密的证明。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思维又开始活跃,要解决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到底自己还缺一些什么知识?心里有了疑问,就会主动去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了。老师的主动参与又为学生的思路注入了更活跃的因子。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很开阔的,他们几乎把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通过分组活动,多方互动,交流新知,三个徒弟你们能说说谁的方法最好吗?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

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第二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为了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式: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要不活动本身有趣,要不就是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呈现给学生“非常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奇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并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给予高度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开始就由大小不同的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争论谁的角大入手,导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争论谁的内角和大。对于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会引发学生的思考,究竟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这也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及时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当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师生的双边活动。

2、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在教学中,当引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得出结论。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 1

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当学生验证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我又设计了趣味性强的习题,且由易到难,具有梯度。在课外延伸部分,我又及时提出:“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研究出任意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把课堂研究引向课外研究。这样既练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愉悦、兴致勃勃地状态,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营造了生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有所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贴近了学生的生活,降低了学习难度。注重学生们的动手实践,亲身去体验去感悟。

本节课在教学时还存在一些设计的意愿与实际的教学存在差距的问题。往往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是从教材出发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所以在备课的同时更要备学生。而且在本课的活动中,由于有一些胆怯的孩子还处在配合中,很少主动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