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原创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东港路小学 刘娜 2012.11.7

很荣幸在10月底的时候迎来区教研员对我的听课,在短短一天的准备之后我就正式讲课了。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9课《蓝色的树叶》。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所以《蓝色的树叶》一课我也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的。本课 的三围目标是: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认为自己的这节课我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时领导也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也细心牢记做出如下的反思:

一.识字环节,注意“音”“形”“义”的结合

识字环节是识字方法的积累与运用的结合,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新的识字方法,和运用旧的识字方法。

1.在拼音指导上要注意总结归纳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在较难读准字音的字上要注意区分。如在我指导的本课中“术”“若”“桌”都是较难把握的翘舌音,在识字环节应涉及并指导。

2.字“形”方面要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字形相近的字的加以区分,形式可以是比较记忆,组词记忆,编儿歌记忆,猜字谜记忆或是容入短文中记忆。在本课中我采用了编儿歌的方法区别“沿”“铅”“船”三个生字。儿歌是这样的“有水是沿岸,有舟能行船,有金用铅笔,三人好兄弟”。

3在字“义”方面,我想应该是汉字的发展规律最能体现字本身的含义,比如“鹿”这个字,如出示“鹿”在不同时期的字形的演变过程就能很好的解释着个字的字义了。

二.指导写字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为了使自己的课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导入正文顺利,我在指导写字时选择了两个有意思的字“铅”“笔”。这样的想法一眼就被教研员识破了。其实,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导那些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的字。在本课中其实“拿”这个字较容易写错。我确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关注这个字。

三.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切记上成品德课

在我们的整套现行版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是寓意深刻的智能课文,在落实语文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我们往往扩大了它的作用。其实所有的道理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并非老师去归纳总结的。而语文课也应该以“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为主。在指导朗读时就应该把基调奠定结实让学生的感悟是“言由心生”,情景也应该布置出来烘托到位,这样学生是自然而然的读出感情来了。像本课完全是非常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书中的每句人物对话在课下也许他都说过,所以只要把场景再现,扩大就完全可以读出效果。所以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一定不会布置的那么细,每一句对话也不会嚼的那么烂,我只会把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体会感悟然后“言由心生”。

四.坚持落实生本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具体落实在课堂上就是课改的总趋势和大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唯一大的体现就是问题不要太碎,不要牵这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要做到“放手合理,线在手中”。在本课中我想以“李丽”和“林圆圆”对待同学的不同态度入手,提出一个大问题“你喜欢谁?为什么?” 从而,挖掘书上人物对话,体验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只是设想的很好却没有处理好,感觉处理的太乱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串琐碎的问题。如果可以我想设计一个表格,小组合作写写“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感觉出来的?”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小组合作,还能自主到文中找相应的句子,同时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这时在配合以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就更锦上添花了。

通过本次的视导听课我觉得自己又收获了许多知识,加以沉淀内化后我相信这会对我以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成长的更快。

 

第二篇:蓝色的树叶 课后反思

《蓝色的树叶》评课

通过马雪林这节课的授课,我们认为这节课能将学校专题和年级专题相结合进行授课。在设计上能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围绕研究专题进行设计,把握词语训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教会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识字,写字比较扎实,在学生读词语没有读好时,能够反复纠正。在品读感悟中,能完全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去品悟人物内心,能以学定教,没有牵着学生走,基本上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本节课值得探讨的有:1、关注学生不够。如:在引课的时候,让学生判断词语是否搭配正确时,好多学生手势打错了,没及时纠正。2、面向全体学生不够,个别学生叫的次数过多。3、交流的识字有点少。抓人物的心理活动还不够深,尤其是词语“吞吞吐吐”理解不透,学生没有读出“吞吞吐吐”的感觉。4、缺乏与学生交流,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评价语还缺乏激励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