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

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为了保证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3)一课时,我就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样分析理解这句话的?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反复多次的读这个句子,并引导他们把这句补充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种句式,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中的标准量(即:单位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次数,比较量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沟通本课知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了对知识的沟通、联系与深刻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在分

析关键句子时花掉了许多时间,但我认为---值得。

所以,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我们不一定要追求过程环节的完美,而应该更多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是否全部投入到了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中,关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深度。为此,我们只有加强课前的备课和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加强时间和力度的投入,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有效提高的。

 

第二篇:小学人教版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第28、29页的例1、例2,练习八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的原理。

3.关键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小小神算手

×         ×        × 12       14 ×

×         × 15        × 30        ×

2. 解决问题我最棒

①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8              20                     5

②.列式计算

18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吨?

18÷(    )=(   )

18×=(   )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利用小黑板出示例题

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kg?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整数形式:100×3=300(g)=0.3(kg)  

②小数形式:100g=0.1kg ;0.1×3=0.3(kg)

   ③分数形式: 100g=(kg) ;×3=(kg)

⑵提出问题

师:你能不能根据以上这三个算式改变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⑶汇报交流结果。

让学生首先把自己的改编情况与同伴交流,然后进行整理,完成后汇报,集体评价。

①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重多少kg?

列出相应的算式:

a.300÷3=100(g)=0.1(g)

b.0.3÷3=0.1(g)

c. ÷3=(kg)

③比较以上三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a.100×3=300   300÷3=100

b. 0.1×3=0.3     0.3÷3=0.1

c. ×3=    ÷3=

过程要求:

①学生认真观察以上3组算式,寻找算式的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③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教师将学生的发现进行整理、归纳。

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这是整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不难看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口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一样,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⑹练习: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

     12×17= 204             2.8×1.5= 4.2             ×4=

     204÷12=(   )        4.2÷1.5=(    )          ÷4=(   )

204÷17=(   )        4.2÷2.8=(    )          ÷=(   )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⑴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①一张纸的是多少?

拿出准备好的学具:

     

②“平均分成2份”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每份是多少?

学生的理解可能有:

第一:把除以2,求出每份是多少?

第二:把乘,就得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或者:

 

 

                       

⑵用算式表示。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的计算过程吗?

①÷2=

②×=

⑶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师:应该怎样计算÷2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

板书:÷2=            =

师:想一想,算式中有怎样一个计算过程。

学生结合以上分析过程,再观察示意图得出:

①÷2 =  =

②÷2 =×   =

师:这两种方法都正确,你喜欢哪一种呢?

在学生选择以上两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再出示另一个问题: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3=(难以计算)

②÷3=×=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看出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比较适合。

接着,再通过示意图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⑷归纳发现规律。

师:根据上面的试验和算式,你能发现分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⑸算一算。

÷2           ÷3           ÷4           ÷3

三、巩固练习

算一算

÷4            ÷3           ÷2           ÷7

÷10           ÷2          ÷2           ÷22

四、作业

练习八第1—3题。

课后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分数除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知识迁移,理解意义。 

 本课导入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⒉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力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⒊及时评价和反思,选择最优化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不足之处: 

纵观这堂课,可以说收获挺多,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上,我的设计不能符合学生一贯的认知水平,我思考了一下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对这部分教材的处理不到位,所谓的理解意义并不一定要单独拿出来考问学生,而是将它巧妙的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不会出现刚开始的冷场,这一点我在聆听了其他两位授课教师的课之后深有感触。二是,学生对于意义的理解之前就停留在理解上,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不理解,但要形成口语表达出来就很难。通过课后跟同学课的教师交流得知,他们理解的意义并不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而是“平均分的”说法。其次,练习的数量不足。因为前面设计的容量偏多,导致后面的习题处理上时间不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尤其是笔算练习,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我的课堂上所欠缺的。 

总之,经过这堂课的磨练,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不论是对教材的把握,语言运用的严谨,还是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听多看多思考,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