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20、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过冬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到在夏季的烈日之下,图片中的小动物——蚂蚁在做什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明知到蚂蚁在搬运粮食,搬粮食的动作是哪些?并且学习与夏季烈日有关的两个成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为什么在这么热的天气,我们的蚂蚁要搬粮食的,学生思考知道这是为过冬先做准备,因为许多动物在夏季都要储存食物,不然到了冬天就没有东西吃。学生从根本明白后,就在学习“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通过这个句式的学习突出蚂蚁在夏季的辛苦与勤劳。那主人公蚂蚁的夏季生活是这样的,另一个主人公蝈蝈呢,蝈蝈在做什么?通过这样一个过渡,学生通过下一幅图片与阅读课文的理解,知蝈蝈在一旁嘲笑蚂蚁,笑他们是傻瓜,还知蝈蝈在夏季的生活非常舒服,理解”自由自在“,学习”有的......有的......自由自在“的句式。两幅不同的图片,生活方式的

对比,在最后过冬时谁的生活好,谁的生活不好,同学们一下就很明确。所以在最后的第三自然段学习时,通过蚂蚁在山洞温暖过冬的图片和蝈蝈又冷又饿的图片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问”你喜欢勤劳的蚂蚁还是懒惰的蝈蝈“时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勤劳的蚂蚁“,再问原因,都回答”我想舒舒服服的过冬,不想过冬时又冷又饿“。这是孩子的真是想法,又问”你觉得蝈蝈和蚂蚁,谁是傻瓜“学生也是一起回答”蝈蝈是傻瓜“,他们不会说蚂蚁是傻瓜的,问起原因个个说的是头头是道。同时我还将课文进行拓展。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后,我将书本归还于学生,抛出最后的问题:“第二年夏天到了,如果这几只蝈蝈侥幸没有饿死,它们会怎么样做?”由于教学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只做了适当了点拨孩子们就表现得很出色。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道理清晰,教学中我掌握的也很到位,但是也有一点遗憾之处在于: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并没有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如果我能再加上这一点,启发学生观看插图的想象力,充实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深入蝈蝈的理解,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表现更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第二篇:教学反思12、20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最后一块内容,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类。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对来说,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乘法应用题的逆思考,学生对于这种逆向思维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解题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堂课中,当出示例题之后,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帮助解答应用题。这时学生就归纳如下:画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标准量和比较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这些就是解题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了(1)x+x=120 (2)(1+)x=120

(3)120÷(1+)的方法。只不过在最后做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第3种,问他们原因,说是嫌方程麻烦。其实,以上方法都是相通的,都可以统筹在一起讲解,只是找准单位“1”这种方法比较死板,好像是让学生对照着一个模子套,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套会了也是可喜的。

1414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