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的房子反思

打瞌睡的房子

设计思路:

经过小班一年的培训,阅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任未掌握阅读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翻到前面。需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烈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

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下,我设计了《打瞌睡的房子》这样一个阅读活动。这是一则非常好玩、有趣、诙谐的故事,读完会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故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一个安静的氛围,故事中的每一样事物都是静溢的,房子中的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叠着睡觉,因为一直不睡觉的跳蚤的介入,打破的房子中的平静,一个接着一个吧打瞌睡房子中的每一个角色吵醒。绘本的画面也变得越来越明亮。故事的后半部分进入了一种越快的氛围。夸张的肢体动作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介绍故事的名称,理解打瞌睡的意思;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中语句的叠加和诗一样优美的语言。第三环节完整欣赏,了解故事发生的线索——跳蚤;第四环节集体翻阅图书,在每一页中寻找跳蚤,养成有序阅读的习惯。

反思成效:

一、 精选材料

根据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需重视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选择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萌发幼儿对阅读的愿望。

众所周知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内容都无法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中班孩子而言,他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他们任然对着成人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现状。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洛杉矶时报》说《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图画与文字的天作之合”。这本绘本作者画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本绘本的画面细腻、幽默,人物表情即夸张又生动,但要说这本绘本最大的看点还是它试点和颜色的变化。画面一开始是一个平视的试点,可是渐渐地就变成了一个俯视的视点,然后视点又慢慢地恢复到了平视。再看色彩一开始卧室的墙壁、水罐都是一种灰蒙蒙的颜色,昏暗的窗外大雨如注。但从下一页开始卧室的光线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蓝、变亮,还出现了影子。十几页过后,等到老奶奶从半空中落下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雨停了,窗外一片碧绿,卧室里照进了明黄色的阳光。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本绘本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绘本中角色夸张的动作和有趣的表情尤为感兴趣,也热与围绕这些交流他们不同的感受,而对于画面背景的转换,次要角色的理解和复杂的心理探究等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并不关注。《打瞌睡的房子》正是一本非常符合中班孩子阅读的绘本。其实形象鲜明,角色的动作夸张,情节点简单易懂。同时画面清晰,没有复杂的背景,更没有多个场景的变换。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很容易理解。因此中班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即能获得一定的新经验又不会因为过难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当孩子们一遍一遍地去翻阅这绘本时他们都能有不一样的感觉和发现。引发了孩子一遍再一遍去翻阅这本绘本的兴趣。在阅读这个绘本中能使孩子在现实和幻想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最后,绘本单页单幅,画面表现力强,情节发展有序,文字相对简单所以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班幼儿阅读的特点。

二、 巧设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地交流,就无法了

解孩子的阅读需求和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即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

如在故事后半段中的提问:谁又醒来了?他会怎么做呢?他会不会吵醒别人呢?他会吵醒谁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能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了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效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任然以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因此在交流中还是应该以开放式的提问为主,提供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且不会受到太多思维局限的表达机会。

如:在第一环节中的提问:打瞌睡的房子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类为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孩子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进行大胆地猜测和想象。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这样的提问有助与孩子用想象来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当孩子在理解绘本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无法继续前一个问题进行故事推进时,我适时地在活动中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如当我提问“打瞌睡的房子来了一只不睡觉的小跳蚤,它会在打瞌睡的房子中做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接着我又提问“你们见过跳蚤嘛?跳蚤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们很快就联想到跳蚤会去咬房子里的人物。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点让小朋友们不知所措,通过第二个问题分析的跳蚤的性格特征,让小朋友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跳蚤接下来会做的事情。看似并不重要的一个提问,其实却是为之后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也是孩子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观察理解、思考问题。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当然我们还要指出,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该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达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变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 善用多媒体

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承的教学媒体是指相对于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很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考老师灌输知识获得知识,孩子缺乏积极主动地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相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大大拓展教学的领域。

动态视频教学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这一手段非常适合中班阅读活动中。因为中班幼儿喜欢活动的物体,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如:在最后的完整欣赏中,跳蚤的出现我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使得跳蚤在故事中顽皮、捣蛋的角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这样的动态视频形式也维持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动态视频教学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这一手段非常适合中班阅读活动中。因为中班幼儿喜欢活动的物体,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运用计算机制作这个故事的动画片,当活动进行到后半部分是,我们可以通过播放FLASH的形式

使孩子连续地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孩子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观察故事画面上。即及时地维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有能帮助孩子有效联系起来阅读一组情节,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动态视频教学效果更能帮助幼儿观察人物角色的动态变化、神态变化及故事背景的变化等。此外,视频教学还可以拓展教学领域,是教学从基本静态的活动转变为有趣的动态活动。

四、 结合生活

在生活中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还原于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们生成的问题,那么我们活动的最终目的任然应该是还原于孩子们的生活。?《打瞌睡的房子》是我在孩子的一个故事角中发现孩子不能有序阅读故事的情况下设计的一个阅读活动。所以在最后环节中我设计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寻找跳蚤的阅读游戏,通过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翻阅查找跳蚤的不同位置变化。由于跳蚤是画面中式一个非常小的角色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找寻的过程也是非常充满乐趣的。通过这样一个阅读游戏让孩子们养成有序阅读,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中班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指导师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循序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材料、巧设提问、善用媒体、结合生活等庄主幼儿观察、理解阅读的内容,撞我阅读的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最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阅的过冲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改进设想:

1、有效地提升

在活动中对孩子生成的问题我没有及时地提升。如:故事中的语言:呼呼大睡的老鼠在打盹儿的猫身上,猫在昏昏欲睡的狗身上,够在做梦的小孩身上,小孩在打鼾的老奶奶身上,老奶奶在温暖的床上,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我知道第一环节中位孩子们讲解了打瞌睡的意思,而对于后面故事中打盹儿、昏昏欲睡、打鼾等形容不同睡觉程度的词没有及时梳理,使得有的孩子在后面故事的理解上有了混淆。

2、观察画面

在分段阅读中,当打瞌睡的房子中的每一人都醒来的时候,房子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动态的。有一个孩子很兴奋地说“看老师飞到窗帘上去了。”我在这里没有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孩子们在去观察其他角色的动态变化,和房子中一个摆设、家具和之前的一个变化。窗帘飞起来了,陶罐也飞起来了,每一个角色不同的动态。这样子能更好地让孩子们感受故事前后动静交替的诙谐和乐趣。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故事《打瞌睡的房子》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故事《打瞌睡的房子》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体会绘本中从打瞌睡到醒来画面,感受动与静的变化。

2.学习画面中叠加式的睡觉方式。

3、二、活动准备:

PPT 故事《打瞌睡的房子》 操作图片三、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幼儿体会绘本中从打瞌睡到醒来画面,感受动与静的变化,学习画面中叠加式的睡觉方式的趣味性。,四、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做打瞌睡的动作)看我刚才在做什么吗?

总结:像这样睡觉的样子叫做打瞌睡。

(一)、感受"静"师:你们见过打瞌睡的房子吗?(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打瞌睡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总结:有一幢房子,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 师:房子里都有谁在睡觉?睡在哪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遍谁睡在谁的上面。

师:小朋友真棒!这个时候小孩准备干什么去?幼儿猜测。

师:小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接下来谁又准备干什么了?幼儿猜测。 (狗睡在了小孩身上,猫在伸懒腰)师: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分组讨论(幼儿猜测:猫睡在狗身上。)师:猫睡在狗身上,狗睡在小孩身上,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那谁会睡在猫身上呢?(引出老鼠)(老鼠睡在猫身上,可能吗?)老鼠的身上会有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原来是一只不睡觉的跳蚤!

师:游戏巩固叠加式。

(二)、感受"动"师:跳蚤咬了老鼠一口,猜一猜老鼠会有什么样呢?(幼儿学一学)师: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猜测。

师:你发现了什么?猫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讲述(胡子伸直、瞪眼睛)请幼儿模仿猫醒过来的表情动作(瞪着眼睛、胡子伸直)师:猫抓了狗一把!狗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张大嘴巴,耳朵竖起来)集体模仿师:猜猜接下来谁也醒了?(小孩)讲述:狗踢了小孩一脚!小孩醒过来是什么样的?(四脚朝天)幼儿模仿师:他们玩得可真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玩得很开心?

师:打瞌睡的房子还在打瞌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总结:彩虹出来了,照得整个房子很明亮;门和窗户也打开了,好像打瞌睡的房子睁开了眼睛。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鼓励全体幼儿一起讲述尤其是中间部分)提问:打瞌睡的房子与醒来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作比较(观察窗户、门、画面颜色的变化)(四)、结束。

师:小跳蚤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