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导语

职业中学,生源大多文化知识基础偏差,文化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造成,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就业,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一典型案例。

二、案例过程叙述

学生基本情况及教育过程

我班有个同学黄XX,高一开始,性格非常内向,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相处,独来独往,性格固执,迷恋游戏,时常会在周四下午跑回家。父母在镇上开档口做小生意,平时比较忙,很少时间照顾他,他不怎么同父亲交流,交流过程很容易语言冲突;母亲非常有耐性,常常细心从各方面教育他,一般听母亲的话。他当初不想读书,哥哥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强烈要求弟弟到我们学校读书。父母及哥哥一起软硬兼施下他才同意来我们学校。平时在教室上课,常常发呆,或者偷偷玩手机游戏,课间时间都是玩手机游戏;回到宿舍第一时间是爬上床盖着被子玩手机,开学几周,还不知道宿舍其他同学的名字。周末有时候到网吧玩游戏,玩到忘记回家。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有点就是,安排的工作,会默默无声的非常卖力的完成。

开始我找他聊天,但是他非常不善于交流,一问三不出声,很多事情要说两遍三遍他才明白。也骂不得,骂后更加冷对待。交流过程非常累,效果也不明显。后来发觉班中有个同学肖柏森对他非常好,学习成绩也好,生活习惯也很好。于是把他们安排同位。首先找肖谈话,让他协助帮助黄改变性格。第一,要求肖打乒乓球的时候都要拖上他,其他地方多关心黄。

后来发现他慢慢能跟肖一起去打球,交流怎样玩手机游戏。后来我定时找肖聊天,让他协助我。平时我也多跟他交流,偶尔开下玩笑。对他在生活上的一些坏习惯,我及肖都不断重复着温和的提醒他,帮

助他。慢慢他也开始接受我们,有改变的趋势。于是把他的不好习惯记录下来,让他自己看,让他自己努力去改。也让班中的同学不能笑他,欺负他,多帮助他。

他哥哥跟李老师比较好,哥哥也时常打电话给李老师来关心他。李老师比较善于心理辅导,李老师非常热心的和他谈了几次心,感觉他的心理慢慢开始打开了。平时也常常和他妈妈交流,家校教育。

为了让同学养成良好习惯,我设计好养成周记的格式,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初填好本周的计划、目标,周末写好本周进步的,做的好的,做得不好的,下周的展望等等。每周他也能按时完成养成习惯周记。体育课,他不再在一边玩手机,开始和不同的同学打乒乓球,也开始有说有笑。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一年半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叫他劳动,再不用叫几次,甚至会主动完成;平时找他聊天,能交流了;见到老师、同学也会主动打招呼;玩手机能比以前克制,回到宿舍不再钻被窝,和同学一起玩;不再出现跑出去网吧玩游戏现象。之前的周四旷课回家,也少了,回去都会提前跟我说。很多小毛病改掉了。进步不是一朝一夕,我们还在继续努力探索着。

四、案例分析与反思:

黄XX同学的转化过程使我懂得,对待成绩不好或者习惯不好的同学要多关心,慢慢从养成习惯方面感化他们。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让同学感受到师爱、班集体温暖,然后融入集体,慢慢去养成好习惯,不断进步。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

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黄XX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独来独往,在家少与其他人接触,一直以来养成孤僻性格,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甚至进入游戏世界。因此,我就让其他同学以同学的关系,带他去玩,让他感受到同学之间一起娱乐的乐趣,带动他慢慢融入集体;利用各种关系感化、教育他。每周让他思考习惯的养成,写好养成周记。

2014-1-3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案例

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案例

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案例

作者:黄 燕 提供人:黄 燕 阅读:47 评论:0 时间:2010-9-4 10:43:09

一、引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可见班主任工作需要讲究艺术,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 我班的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半学期过去了,学习成绩很差。或许他自认已无可救药了,只想混混。通过与他细心的交流我才得知:因为父母亲打工,经常加班不在家,没时间管孩子,形成了在家没人管。有一次,我发现他中午经常不回家,在学校外面吃午饭,就和他聊了一会,我并没有问他作业的事情,只是询问他的就餐情况,吃了什么,好吃吗?有汤喝吗?他说:没有,喝点水就行了。我又问他:有水杯吗?他说:没有,对着水管喝点自来水就好了。我说:那怎么行?会把胃搞坏的。就给他拿了两个纸杯,从那以后,我经常询问他的伙食情况,他也切身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开始自觉交作业了,并且作业也写得越来越认真,我利用机会不断表扬他,他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我还叫他哪不懂可以直接问我,课外时间我及时地帮他补缺补漏。在考试中,他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了。因此,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只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自我反思 1、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个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言语去鼓励他, 从而让他获得了上进的信心和动力。

2、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应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 ,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这个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当,因而,我首先解决他的学习压力,改变父母的教育态度,并时时给予鼓励,时时给予呵护,时时给予常识,一有进步,就应以激励,学生的心中就有了温暖的阳光,他能不成长,能不进步吗?

四、教育延伸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关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集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及敌对心理,形成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从而消除嫉妒,和谐竞争。 说句实在话,谁不希望看见微笑着的面容?微笑就是无言的认同和鼓励。当孩子从你的眼神中感觉到鼓励,感觉到对他的尊重,当他认为自己就是你心目中喜欢的学生,他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快乐地完成学习

任务。常言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谁不愿意和一个喜爱自己的老师相处?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学生更是需要爱的阳光雨露。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貌似无意的表扬,一张展开的笑颜,轻拍肩膀时流露出的信任和关爱……

让我们微笑着,把关爱注入孩子的心田,用这枚永不生锈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