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改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改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五中学五武学斌

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长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科书通过自己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新课程标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走在老师讲解的前面,这样课堂上用来交流、评估的时间就显得比较充足,课堂效率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针对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前的主动作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难解决的问题如内容多、课时太少等,就得到了和好的解决。在教材使用上从从前成型的教学模式完全被冲破,不

断有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学的进程当中,知识变浅了,但范围变宽了,教师所要知道的知识更多,教学准备工作量更大。怎么办?为使么﹖不断的在新教材中出现,是完全按照新课本的要求做。新课本还是有不足之处,还要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试行之后进行反思,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更改自己的计划。新形势下教师还要加强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教学活动中在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自身在实践中领悟,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第二篇: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师的素质

蓝山县太平中学 陈孝辉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担负着改革的重任,直接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运。

在新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来谈一谈。

一、 应了解和学习新教材

新大纲要求物理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物理课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落实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强化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水平上,与旧教材差异都是很大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初中课程就应该为发展不同方面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基础。还提出了多样性的目标,而且会适应和促进普通初中办学模式的需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教材的特点,才能制定出较好的教学计划,才能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萌芽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假若一个教师仍以传统的教育思想来教学,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和论证,他们也只了解书中一些肤浅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中隐含的科学方法,那么,他们只能成为一些书呆子,不能用所学的东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的要求,也不适应剧烈竞争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它们是打开物理学知识的“金钥匙”,学生倘若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技能和做习题时,不走或少走弯路,能更快地达到教学的要求。正确地掌握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识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学习,正确的方法又可以加快学生更多地去掌握知识,所以说,正确的方法是科学之

魂。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为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就成了“单边活动”。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这样就出现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而新型的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体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示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的。

四、加强自身学习、充实自已、提高业务水平

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一个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有理论,实验、技术等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主要有3个领域:一是系统掌握普通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物理实验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二,掌握一定的邻近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三,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懂得教育和教学的规律,热爱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经济的发展推动知识的更新,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知识很多已陈旧过时,如果试图靠吃老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青少年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各种渠道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新问题,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是有一桶水”。当今学生这个“杯子”越来越大了,如果教师还靠自己桶里原来那么点水,怎么能够学生舀的泥?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有一桶流动的水,常言说,流水不腐,即我们的知识应该吐故纳新,使我们具有一桶永远是新鲜、富有营养、受学

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

20世纪的物理学已取得的成就就是极其辉煌的。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的创造性进展仍日新月异,整个物理学,在21世纪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宏观到微观,从传统的物理过程到化学过程,从无生命到

有生命,以至很难用传统的眼光来界定什么是物理学了。

五、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教育是凭借一定的媒体与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进行的活动。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这种现象对目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成为“瓶颈”因素,严重地制约与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大至宇宙空间的天体、星象的宏观运动,小至原子及原子核内部的微观运动等,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极大地方便了初中物理教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更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各种仪器进行学习,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得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益。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达到形声并茂,色彩逼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多种功能,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须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以至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

革。

诚然,现代教育技术能否成功地为中学物理教育服务,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对媒体的使用,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促成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这对初中物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得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给自已充电,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已,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

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巧,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侯作明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

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