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5页。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三角彩旗、粘绳、塑料圆件(3个红、3个黄、3个蓝)。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找准起点。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可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徒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着规律,学生也时刻接触着规律,因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身边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确立目标。
(1)经历观察、猜测、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的简单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数学的有序美。
3.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索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规律的认识。
教学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庆六一”的节日氛围中,充分利用教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各自优势,让学生在可看、可玩、可想的事情中愉快地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马玉花

** 设计理念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我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打破"零起点"教学惯性思维,在尊重儿童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升已有认识,帮助他们将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促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从粗浅的经验到深入的理解。并且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涂规律——动手创造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因此我制定如下的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

** 教学难点:发现并创造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 教学关键:通过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一袋学具

**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感知规律

1.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

师生其讲

要讲到什么时候才完呀?

为什么呢?

板书:重复出现

在这个故事里是哪几句话在重复出现?

我们把这几句话,叫一组话,也就是一组一组地。板书:一组一组地

2.板书:找规律

小结:我们可以把有这样特征的事物叫做有规律。板书:规律

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找规律。板书:找

二、探究中发现规律

1.出示主题图

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为了庆祝节日,正在举行联欢会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 么?

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吧!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2.总结规律含义

以后我们只要发现事物的排列它是一组一组的,而且重复出现了3次或者3 以上,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有规律。 板书:3次或3次以上

三、体验规律 延伸规律 欣赏规律。

闯关游戏

第一关:摆一摆

1.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你会接着摆下去吗?请你用学具试着摆一摆。 谁来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2.这组图形你会接着摆下去吗?请你摆一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状上有规律,而且在颜色上也是有规律的。

第二关:你会涂吗?

1.空白处该涂什么颜色呢?书89页做一做,请你独立完成,看谁涂的又对又快!

2.谁来汇报一下你涂的情况。

3.接着看,你会涂吗?书92页第二题,看谁先涂完!

谁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4.间休:《找朋友》

刚才我们听音乐表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关:创造规律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创造一组规律,看哪个小组的规律最有创意!

2.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说说其中的规律。

3.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你能找到并说说吗?

小结:边做边想,这节课你开心吗?那你学会什么新知识了?

过渡:是啊,规律无处不在,规律也给我们带来美得享受,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吧!

结课: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每个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样,会看、会听、会想、会说,高高兴兴地学。快快乐乐的长大!

**…教后反思:…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3月22日在沙区教研活动时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是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明确,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有条理,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较为直观,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通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情境导入2、发现规律3、体验规律4、延伸规律5、欣赏规律。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故事引入”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揭示揭题。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通过主题图“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 ”的教学情境。首先, “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摆,既要选择图形又要选择颜色,培养认真观察、动手的能力。其次,“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并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规律。最后,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规律,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动作等,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的规律更有创意。课末以“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让这节课在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叹声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

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都将在这一学段定位。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了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出了与众不同、有创意的规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低段的数学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也有一些遗憾:

1.在学生小组创造规律结束后,应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更直观,更明了,便于比较,学生听的效果也会更好;

2.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在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的合作更和谐,更有效。

3. 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

4.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

5.教学语言还需严谨。

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0xx年3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