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检讨反思

想一想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3、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5、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考试不作弊。□

6、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今日我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时间: 年 月 日

 

第二篇:反思“学生反省”

对“学生‘反省’”的反思

周二,在“阳光网吧”见邻居家正上初二的小子从里面出来,随口问,怎么没上学?回答说,老师让回家反省。儿子周末回家,和好朋友方某一起玩,又想起前几天也见到过他。就问儿子,方某那学校(高中)是否放假了,怎么前两天就见他在家啊?儿子回答说,没有,他老师让他回家反省呢。问儿子,学生反省是怎么回事?儿子呵呵笑,怎么样?老土了吧?落伍了吧?现在大凡学生犯点错误,老师才懒得和生气呢,“回家反省”,老师清清静静,学生自自在在。哪像您老那时候呢!看来现在学生犯错误,回家反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作为一位老教师,反思如此“学生反省”,心里不是滋味。学生犯错误了(或许只是一点缺点),老师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认识,怎能一句“回家反省”了得!

做老师,有做老师的难处,尤其现在的老师,更是难做。不说各级各类的教育评估,让老师们,难以应付(此词可能欠斟酌),就是对“问题学生”的管理,更让老师头疼。现在的学生难管理了,学生的家长法制意识增强了,教师对这类问题处理就增加了一些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学生”,老师就犯了难,与其冒着风险来处理,倒不如不处理,“孩子哭了,抱给他娘”。一句“回家反省”倒省却了许多麻烦!

但这样处理对不对呢?我们抛开教师的职业道德,仅就学生发展来说,恐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我们的学生,年龄还那么小,可塑性强,当他们有些缺点,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可能也是正处于迷茫的时候,何去何从,他们往往缺乏应有的判断,我们教师放任他们“回家反省”,实际上是让他们自由放任,那我们往往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最佳时期。而我们如果能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晓之以理,指出问题所在,明确前进方向或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跟进,督促其行动,我想,问题是会慢慢得到解决的。

而“回家反省”看起来是把问题(或问题孩子)推给了家长,我们先不论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职,那“回家反省”的孩子,有几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反省”,家长有几个能老老实实地督促孩子“反省”?何况我们的家长——虽我们称其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又有多少能根据教育规律,适时地,适度地对学生教育?要是家长都能胜任了我们老师的工作,那我们的学校怕是要关门大吉了!

“回家反省”实质上,是把孩子推向了一个只有无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的自己,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有限,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往往不但不能自行解决问题,还会对问题更加困惑,再加上社会复杂,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这时他们往往会走向我们愿望的反面。由一个“问题学生”走向一个“犯罪少年”的可能性都很大。

再有,学生“回家反省”,实际上是被赶回了家。我们且不说我们教师违反什么法律,单就学生心理来说,他们往往是觉得抬不起头,产生自卑感,(有的故意高昂着头,显示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还是自卑的,这时的学生往往还要做出自己觉得能显示自己,获得同学认可的一些举动来,而这些举动往往都是一些过激的,甚至是错误或是犯罪的行为了。)这样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了,特别是这些问题学生。

我们的教师只要少一些顾虑,多一份责任,多和家长沟通,多和学生接触;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智慧,对待“问题学生”,我想无论家长、学生,还是社会,都会承认我们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