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

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

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一课基本知识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我大胆尝试,让两名学生担当小老师进行教学。王恒岳同学由两组口算题的竞赛导入,让学生观察比较好算的一组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倒数”,并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姜安远同学则就着例1,让学生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从分数到整数,再到特殊的数(1、0),甚至将倒数的研究延伸入小数。两位同学课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试讲、修改,然后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认真学倾听、思考、发言,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均得到较好的讲解和培养。在两位同学的讲解之后,我再将一些“小老师”没讲透彻的地方进行补充,并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上课形式,孩子们普遍比较喜欢,以后如果找到合适的内容,还可以继续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反思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例题“算算小明爸爸的体重多少千克”进行了修改。课的伊始,在简单的两句关键句的分析之后,我抛出问题:“猜猜赵老师今年多少岁”,同学们立马激动了,举手的同学很多;在孩子们猜测的基础上,我故弄玄虚,出示题目:笑笑(我儿子)今年8岁,比赵老师小九分之七,赵老师今年多少岁?不需要我再发出任何“指令”,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自己动笔计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找出数量关系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问题。

抛开课件的束缚,回归生活的现实,孩子们更加喜欢真实的、身边的生活实例,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必将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分数除法应用(四)》教学反思

初次翻开教材,我以为例7只是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教学;仔细研究了《教师用书》,我才发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种数学方法——“假设法”的应用。到了小学高年级,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于是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和=合作时间,然后提出问题:可是这条道路到底有多长呢?这个工作总量题目中没有出示,也就没有办法求出两队的工效啊,怎么办呢?几个孩子小小的声音:“假设法”引发了更多同学的共鸣,孩子们纷纷举手:“可以假设这条道路长36千米(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假设这条道路长72千米”,“假设这条道路就长1千米”(同学们哈哈大笑),“可以把工作总量就看作单位‘1’”??接下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假设法、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都由孩子们侃侃而谈。最后,我提出问题:“咱们同学们假设的工作总量都不一样,为什么算出的合作时间却是相同的呢?”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从这节课中,我反思:教学经验在于不断地积累,老的教学经验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在电子备课的今天,每节课还是要认真地“备”,要仔细钻研《教材》、《教师用书》,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

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计算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