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舒伯特——《鳟鱼》

艺术歌曲——舒伯特——《鳟鱼》 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展示舒伯特头像和简介),在对舒伯特的简介中提到了他被人们成为“歌曲大王”,他创作的艺术歌曲至今仍然在高雅音乐的殿堂中呈现出耀眼的光芒,那么,什么是艺术歌曲呢,(艺术歌曲原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发展至今人们普遍认为: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这类歌曲多具备一下特点: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接下来,就请大家看着手里的资料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著名作品《鳟鱼》。(展示鳟鱼幻灯片)欣赏完以后,我们一起回答以下问题。(展示问题)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外文版的男声独唱,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中文童声版的《鳟鱼》,听完两个版本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写作此作品的一些背景,(《鳟鱼》这首诗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不明写作背景的人常将其误解为是在告诫人们警惕那些不怀好意骗取感情的人。一些善良的人也从中获取一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但实质上,舒巴尔特写作这首诗是有政治原因的,因为,由于政治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作了许多抒情诗。《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

鱼。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舒伯特写这首歌是在1817年的夏天。那时,他的生活比较贫困,过着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家生活。得到一些教学报酬或稿费时,就和朋友到饭馆、咖啡馆吃喝一顿;没钱时,就靠朋友们周济度日。因此,他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满,也很向往自由,但是又摆脱不了贫困潦倒的生活境遇。所以,当时见到舒巴尔特的这首诗时深有感触,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

鳟鱼的第一段词,叙述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清亮的水中嬉戏;第二段词叙述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鳟鱼遭殃;第三段转到小调性上,情绪有些暗淡,叙述渔夫把水搅浑,并且钓起了小鳟鱼;最后,歌曲又回到大调,表现作者对鳟鱼的同情以及激动的心情。

1819年,也就是两年之后,舒伯特用这首歌的旋律作素材,谱写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因此,这首名曲又被人们称为《鳟鱼 》五重奏了。

下面,我们大家再一起欣赏一下《A大调钢琴五重奏》

还有一个和我们自己最接近的版本,是我的学生在去年一次演出中,演唱的女声小合唱《鳟鱼 》。

听完了四个版本的作品,我们大家回顾一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再次展示问题)

现在我们大家对这首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自己来演绎一下这首作品怎么样?

找学生朗诵《鳟鱼》的歌词,学唱《鳟鱼》部分旋律,重点感受音乐的表现,旋律的走向,音乐的处理等,以此拓展合唱知识及简单的合唱指挥手势。演绎一首作品,除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巧外,如何处理音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坐的同学中,有许多学习音乐技能的同学,在这里我也告诉大家,无论你学习的是什么音乐技术技巧,最后所表现的都是音乐,没有音乐表现的技术,只能算是“匠”,我们要成为“家”而不要做“匠”,所有著名的大家,无不是倾尽自己所有的情感,来创作或演绎作品。

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用这点时间再来听一下舒伯特的其它两首作品。(魔王、菩提树)。艺术歌曲有着非常大的魅力,在我国,也有很大一批艺术歌曲广为传唱,如:赵元任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曲〈思乡〉、青主曲的〈我住长江头〉贺渌汀曲的〈嘉陵江上〉等,艺术歌曲除了其优美、流畅的旋律以外,他通过歌词能更加完美的或者更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直指人心的音乐再加上具有深刻含义的歌词,艺术歌曲走过了几百年的路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走的更远,我还相信,有我们这些热爱艺术歌曲的学子的将来的努力,它必将更加辉煌!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今天的课堂,是我教学生涯中难忘的一节,也希望有喜欢艺术歌曲的同学以后来找我,我们一起探讨其中的奥妙。享受艺术歌曲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二篇: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舒伯特的《魔王》、《鳟鱼》及《菩提树》等三首艺术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更好地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理解何谓“艺术歌曲”。

2.教学难点:透过歌曲的表层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当时作者的境遇和社会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作品名叫什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此而导入艺术歌曲的欣赏教学。

(二)指导欣赏:

1.《魔王》:

(1)简介作品:《魔王》是舒伯特十八岁(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性的歌曲。设疑:这首歌曲是讲的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先听一遍,注意: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心体会(播放录音)。

(2) 分角色来朗读歌词,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认识理解。

2.《鳟鱼》:

(1)简介作品:《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它揭示了什么?请同学们先轻轻地朗读一下歌词,体会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内心如何?(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以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这首歌曲从表面看虽是写的小鳟鱼和鱼夫之间的故事,实质上歌曲有它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词作者舒巴尔特遭坏人的陷害而被捕入狱,《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 1

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1819年,舒伯特又采用这首歌的曲调,作成A大调钢琴五重奏,故称《鳟鱼五重奏》,使得这首歌曲《鳟鱼》更为著名。

(3)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细心聆听,体会小鳟鱼和鱼夫及“我”的形象。

3.《菩提树》:

(1)教师朗读歌词,要求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写的是什么内容?反映了词曲作者怎样的心境?

(2)作品简介:《菩提树》是《冬之旅》套曲二十四首歌中的第五首。《冬之旅》写一个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而离乡背井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划主人公的心理,这种悲剧性的抒情自白,映衬了弗朗斯一世和梅特涅反动专制下的社会生活的阴霾。

舒伯特曾爱上过一位少女(演唱他的第一部弥撒中的歌手),但由于自己家境贫寒、体弱多病,遭到了女方家庭的反对,姑娘嫁给了另一位音乐家,这对舒伯特的打击很大,从此,他便孤身一人,始终未再恋爱,直到去世。这首歌曲中的主人公无疑也是作曲家的影子,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3)播放录音,学生聆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深层的思想内涵。

(三)音乐知识部分:

1.艺术歌曲: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组织学生讨论何谓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有哪些特点?

师小结:艺术歌曲原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发展至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这类歌曲多具备以下特征:(1)歌曲多采用名家诗作;(2)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3)旋律表现力强;(4)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5)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6)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声乐套曲:

在内容上有某种关联的、由同一诗人作词的若干首歌曲所组成的音乐统一体称作“声乐套曲”。

(四)拓展与探究:

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谈一谈我国的艺术歌曲及作曲家。在我国,赵元任、黄自、贺绿汀等人写过不少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曲)、《思乡》(黄自曲)、《嘉陵江上》(贺绿汀曲)等。

欣赏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五)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