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I课程反思

UOI 教学反思

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 蒋静屏 本学期共做了三个探究主题,其中我们如何组织这个探究主题尚未完成,所以准确地说是做了两个半的探究主题学习。回顾主题探究教学过程,感觉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困惑。收获有以下两点:

一、UOI探究课程的计划性加强。

记得上个学期刚刚接手独立做UOI探究课程时,心里很是忐忑,不知从何入手,虽然跟了林校一段时间,学习了如何做计划,但是必竟是助手,对整个框架并不是太熟悉。后来在林校的指导下,我一边摸索,一边尝试着去做UOI的计划。因为一个UOI主题做下来常常需要四至五周的时间,完全要感自己的把控掌握整个计划的进度。时间太紧,内容没有充分探究到,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果时间太拖拉,又难以完成既定的探究计划任务。后来我慢慢总结到,星期一、二只有一个课时,这两天适合做一些探讨,交流性的探究活动。而周三下午有两个课时,有些需要动手操作、外出参观实践的内容就安排在这两天完成。 这样就增强我们班UOI课程的落实。大部分的任务都能按期完成。学生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

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

我们的新课标一再地重申以生为本这一教学宗旨,UOI的灵魂所以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在探究课堂上,我们总是将提出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先让学生就这个主题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孩子们的提问总是让我们惊喜万分,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也在一次一次的展示

得到强化。所以他们很喜欢提问。好奇心很强。而正是UOI探究课所要提倡和培养的。当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们并不急于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们尽可能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比如探究地球资源时,孩子们想要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自己提出要写的探究课题,有的想了解动物资源,有的想知道植物资源 ,有的对水资源感兴趣,有的对矿产资源有意向,我们就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的书籍让他们自己去查阅,告诉他们如何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从而完成自己的探究评估作业。当探究作业完成时,孩子们也非常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就像是小科学家一样。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UOI这个全新的课程领域我们也还要继续去探究,和孩子一同成长进步!

 

第二篇:作课反思

作课反思

前不久,上了一节《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的活动课。

导入环节,我展示了水在接触到与爱有关的词语后在水中的结晶状态 ,以此告诉同学们,世界万物都喜欢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来营造本课的氛围。然后主持人讲寓言故事来引起同学们对爱的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展示搜索的与爱有关的名言和爱心故事,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并让学生当堂讲述。 通过对“大爱”的解读让学生们来感受身边的爱——“父母的爱”,同时让学生思索:感恩父母,我做了什么?

本来,在我的最初设想中,学生们课堂上应该是非常踊跃,课堂气氛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会深受感染,从而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反应似乎很平淡,那些感人肺腑的大爱故事在学生们的心中似乎没有激起太大的涟漪,感天动地的父爱、母爱故事也没有引起学生们太大的共鸣。

。整堂课的气氛总之一句话:不够热烈,和预想的有很大的差距。 这堂课上完之后,我想了很多。应该说,此堂课之所以不够成功,一是自己课前对学生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不够了解,总认为现在的学生都精通电脑,但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上网查找资料,找不到相关的文章,从而影响了讲故事这个环节,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今后设

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情,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是出在学生们的情感方面,现在的学生感情太淡漠了。他们只是自私的享受着父母的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只是纯粹的被爱,不懂得爱人。因此,再优秀的文学作品,再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无法打动他们,他们已经对许多美的情感、美的事物无动于衷了。而一旦无法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的话,这些作品的教育意义也大打折扣了,语文的育人功能也无从谈起。

而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过于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技能的训练,即过分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学生的感情淡漠甚至麻木,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教育专家这样说:“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即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要不着痕迹地抓住一切机会展开情感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 真正达到语文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