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及小结与反思 乔元学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课时安排:

     1、口算…………………………2课时左右

     2、笔算…………………………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机动)……………6课时左右

    单元小结及反思

1、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课本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题卡。

教学时间:  2013  10 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附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教学后记: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感受到,计算课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教学,也是比较乏味的教学。而计算又是数学中,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连计算都没有过关,如何让学生去解决更难的问题。计算应该说是学数学中基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从整单元分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单元的情景图主要从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教学。本节课的例题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计算教学的学习中。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并让他们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亲切自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求知欲望,也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为后面新课口算教学做了较好的切入口。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梳理得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和算法优化相合的统一,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这些都是我以后课堂上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0##   10  10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 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 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课件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口算得数

第4、5题

结论: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学后记:                                                                   

                                                                             

                                                                              

                                                                             

                                                                             

                                                                            

                                                                              

                                                                             

                                                                             

                                                                             

                                                                             

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练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                                                 

   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乘法口算练习的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课本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20##   10 1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

  290

 145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附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出示例1                           

145×12=1740

          145

× 12                                  

          290

  145 

1740

  

教学后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弄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课,学生易感乏味。那么如何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分析、概括的过程,自主探索与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生长点,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这是我在课前引发的思考。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先请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在交流中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二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练习七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题卡、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6=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三、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附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

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3、解决问题

问题略.

教学后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解,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在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对于如何笔算46×215、  224×36,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                               

在练习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                                                       

从限时作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其一,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其二,一百以内的加法不过关。虽然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效果并不显著,本学期要继续加强计算题的练习,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空算的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第三课时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课本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1、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60

×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附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例2

160×30=4800                  106×30=3180

   160                           106

×  30                         ×  30

    4800                           3180

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教学后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是: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我的思路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引入新课,出示例题。在解决例题的算法时,我让学生自主探讨,再展示学生的探讨成果,总结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我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本课还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后应加强学生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本第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

附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的概念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 时间

 

教学后记: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4页的内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整节课我分成了四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一个赛车现场,两辆车越野比赛的情景,猜一猜哪辆车会获胜?通过让学生这样比较,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速度的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引出学习速度的必要性。                      
    2、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统一表示法:我通过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物体在1小时内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接着让学生了解到除了1小时这样的单位时间以外,像1分、1秒等这们的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也叫做速度,从而概括出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并讲解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并进行练习。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列出算式,然后对应地找出算式中的三个量,很自然地就找出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           
    4、巩固与拓展: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一节课上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先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2)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如有的学生在做练习时,我没有及时检查,这样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                                                  

第五课时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本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59页4、5。

附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1、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练习与应用规律

教学后记: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通过前置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掌握规律,应用规律。探究过程中,我出示了两组算式:                                                           
      6×2= 12          80× 4= 320                                                       
      6×20= 120        40× 4= 160                                                
      6×200= 1200      20× 4= 80                                                  
    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 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想归想,设计归设计,但教完这一堂课,留给自己更多的是无尽的思索不满意。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呢?自己在活动中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了吗?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吗?学生在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规律了吗?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静坐下来,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细细的回顾与反思。                                  
 (一)要求不是十分明确。在要求学生观察第一组式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时,由于要求不明确,引导不到位,很多同学都只是关注口算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关注因数和积是如何变化的,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二)鼓励性语言不到位。这节课的特点主要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成功、快乐的对话情境。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针对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三)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一点在学生举例验证时表现最为明显。而惭愧的是老师我并没能好好引导。                                                               
    看来,在课堂上,学生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目标并不太容易实现。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长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课本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附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出示例题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练习与小结

 

教学后记: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 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第七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

(课本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

(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练习

出示教科书62-63页的第7、8、9题

提高练习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诊断性练习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1、 小轿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可写作(             )。

2、两个数的乘积是300,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      ),如果另一个因数也扩大5倍,积应该是(      )。

3、路程=(                   );速度=(                   )。

4、你能根据6×120=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18×120=       36×120=       6×360=        6×600=

5、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6、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7、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这道题是已知 (       )和(       ),求(         )的解决问题。

 二、选择题。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五位数

2、350×20积的末尾有(      )个0。

A、2        B、3         C、4      D、5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6倍,积(        )。

A、不变     B、缩小6倍       C、扩大6倍     D、无法判断

三、竖式计算。

138×16=              407×35=               930×22=

四、解决问题。

1、一个汉堡12元,李阿姨要买7个,她带了100元,钱够吗?

2、每盆月季花50元,买4送1,一次买4盆,每盆便宜多少钱?

3、张明一家去郊游,去时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第七、八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练习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所以在新课结束之前,一定要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九、十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练习(1

                                  姓名:                分数:             

一、口算题(8分)

3×10=         39×20=           24×30=         62×50=

140×80=       96×40=           43×60=         0×384=

二、填空题(1×10=10分)

1、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        )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写(       ),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2、500×30的末尾一共有(     )个0,

   120×50的末尾一共有(     )个0。

3、4个152是608,40个152可以看成是(        )个608。

4、《现代汉语词典》有1722页,大约是(       )页。

5、商店卖出苹果2489箱,大约卖出苹果(       )箱。

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扩大(        )倍。

7、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      )倍。

三、判断题(2×6=12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

2、130×102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    )

3、250×8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    )

4、96×96的积是五位数。                                 (    )

5、48×22的积一定大于1000。                            (    )

6、3乘295估算的结果一定比准确数大。                    (    )

四、选择题(3×4=12分)

1、305×2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2、38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3、如果甲数乘乙数的积等于乙数,那么乙数一定是(    )。

A、1             B、0              C、10         D、2

4、420×30简便算法的正确列式为(    )。

A、      4 2 0              B、     4 2 0

×  3 0                 ×   3 0

 1 2 6 0 0                  1 2 6 0 0

C、     4 2 0               D、    4 2 0

×  3 0                    ×  3 0   

1 2 6 0 0                   1 2 6 0 0

五、计算(3×6=18分)

215×12=                  331×24=               416×43=

524×19=                  712×38 =               813×58=

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6=12分)

360×(    )<15000       450×(    )<2300       89×(    )<700

(    )×104<980          (    )×36<750        (    )×235<13000

七、列式计算(2×3=6分)

1、65个720是多少?

2、甲数是356,乙数是79,甲、乙两数的积是多少?

八、解决问题(6分+6分+10分)

1、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到乙地,这辆轿车每小时行150千米,12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18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商店运来苹果125箱,每箱20千克;运来345箱橘子,每箱橘子重25千克,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看图编题,并且解答

          每天修128米                  还剩658米

    

                  已经修了11天

第九、十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练习(1

                                  姓名:                分数:             

一、口算题(8分)

3×10=         39×20=           24×30=         62×50=

140×80=       96×40=           43×60=         0×384=

二、填空题(1×10=10分)

1、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        )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写(       ),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2、500×30的末尾一共有(     )个0,

   120×50的末尾一共有(     )个0。

3、4个152是608,40个152可以看成是(        )个608。

4、《现代汉语词典》有1722页,大约是(       )页。

5、商店卖出苹果2489箱,大约卖出苹果(       )箱。

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扩大(        )倍。

7、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      )倍。

三、判断题(2×6=12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

2、130×102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    )

3、250×8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    )

4、96×96的积是五位数。                                 (    )

5、48×22的积一定大于1000。                            (    )

6、3乘295估算的结果一定比准确数大。                    (    )

四、选择题(3×4=12分)

1、305×2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2、38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3、如果甲数乘乙数的积等于乙数,那么乙数一定是(    )。

A、1             B、0              C、10         D、2

4、420×30简便算法的正确列式为(    )。

A、      4 2 0              B、     4 2 0

×  3 0                 ×   3 0

 1 2 6 0 0                  1 2 6 0 0

C、     4 2 0               D、    4 2 0

×  3 0                    ×  3 0   

1 2 6 0 0                   1 2 6 0 0

五、计算(3×6=18分)

215×12=                  331×24=               416×43=

524×19=                  712×38 =               813×58=

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6=12分)

360×(    )<15000       450×(    )<2300       89×(    )<700

(    )×104<980          (    )×36<750        (    )×235<13000

七、列式计算(2×3=6分)

1、65个720是多少?

2、甲数是356,乙数是79,甲、乙两数的积是多少?

八、解决问题(6分+6分+10分)

1、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到乙地,这辆轿车每小时行150千米,12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18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商店运来苹果125箱,每箱20千克;运来345箱橘子,每箱橘子重25千克,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看图编题,并且解答

          每天修128米                  还剩658米

    

                  已经修了11天

第11、12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练习2

                                  姓名        得分:           

一、想一想,填一填。(32分)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4、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  620×1600=   992÷16=   620×( )=9920

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

6、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69731千克,大约是(  )万千克。

7、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   ),再在积的末尾添(   )。

8、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如果

△+□=200,□×5=80,那么△=(  ),□=(  )。

9、在○填上“>”、“<”或“=”。

      180×5○160×6               47×100○470×10

二、用心选一选。(12分)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4、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A、600         B、500          C、125

三、计算

1、估算。(8分)

603×21≈      399×42≈       538×48≈    58×103≈

2、笔算(最后一题要验算)(20分)

138×16=          407×35=        60×780=         930×22=

五、解决问题。(28分)

1、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2、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儿童百科每套45元,买4套儿童百科送1套。一次买4套,每套便宜多少钱?

3、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用了3小时,返回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第13、14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练习3

                                         姓名:         得分:           

一、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4、在○填上“>”、“<”或“=”。

 240×6○260×5      67×100○670×10

5、光明小学有789人,大约是(       )人。

6、根据6×50=300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18×50=(      )           42×50=(     )

7、一架飞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0千米,可以写作(         )。

二、用心选一选。(12分)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4、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A、600         B、500          C、125

三、吹泡泡,真好玩。(18分)

四、计算题要仔细。

1、估算。(6分)

603×21≈         399×42≈         538×48≈    

2、笔算。(12分)

138×16=             407×35=            930×22=             206×32=

五、解决问题。(22分,4+6+6+6分)

1、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2、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 4套儿童百科送1套。

                           

                                  

每套45元                              

3、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思雨花屋一部分花的价格和九月份卖出的盆数如下表:

(1)每种花卖了多少元?

(2)一共收入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至少提出一个并解答)

※  六、试一试。(10分)

        □  7  □                       □   □   □

   ×       3   6                   ×       □   □

        □  □  5  0                    5    □   □

        5   □  □                 □   □   4           

        □  □  0  0               □   0    □   6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练习教学反思

     在这两周里把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给完成了,进行了第三单元的考试。并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前面两个单元的知识复习了一下,然后进行了期中考试。第三单元和期中考试的成绩都并不是十分理想,我想可能是计算的练习还不够,但我总是以为一定是不小心才会算错的,有的同学把上面一行的数字看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有的同学把题目中的数字抄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一个错,全盘皆输,心疼分数也没有用。期中考有一个班的成绩拖到很后面去了,另一个班还算勉强。前一个班的孩子,考完后很不安分,总是希望早点出去了。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批评哪些孩子:才四年级怎么就学着人家考完就出门了呢?况且这么多的计算题,能算全对的同学少之又少。                      

      在教学过程中,因数中有零的计算方法似乎都听得不是很明白,对于我那句“零前面的数对齐”也总是有学生一知半解的,更有甚者,没有零的数的计算也乱对位了,不知道哪个数究竟对哪位。                                       

     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仅仅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我将之书写在黑板上了,有的学生还是不会就这读出来,请了好些位同学对着例子来讲过了,就是不清楚他们究竟懂了没有,而事实上,练习中有很多种涉及到规律的应用的题目,我想如果当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思考,你遇到这类题目会用什么方法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我会列竖式计算,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会用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来做,最后可以总结出来,用积的方法做更简单一点,可以自由采用方法,也可以提醒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类题目,你做完试卷还有时间的,你可以再列竖式来验算一次,以保证万无一失。列竖式算出得数,这是最聪明的方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                      

     学到验算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强调,可以用计算器验算,可是真正听的同学没有几个。总是很喜欢偷懒,如果每次你计算完毕都用计算器验算了,就可以及时地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不仅可以及时地发现错误,也能够及时地将错误改正过来,减少老师作业再批改的量和时间,提高自己作业的质量。          

    最后说学到估算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我想一般估算一个数,看的是他的近似数,然而近似数很多,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四舍五入。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带钱出去旅游,或者出去买东西,应该把钱估得大一点,避免出现钱带不够的现象。本身的模棱两可性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有的同学,给你一道横式以及一个括号请你填估算值的,都不明白题目什么意思。更有人先把答案算出来,再把算出来的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得到估算值,估算是为了在没有计算器的帮忙下跟自己计算所得的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太大就表示你计算错了,还是总有一些学生估的数比较复杂,我想只能在以后的日子中指导学生慢慢切磋,慢慢学习,和学生共成长。                                                                     

       

       第三单元  小结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学生掌握的不错!可部分学生太过于马虎!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