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教案(交)

第一课: 我和昆虫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2、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3、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内容】

课本2-3页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昆虫标本、昆虫生活图片资料。

学具:彩笔、彩色纸、剪子、胶水、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揭示谜底:蝴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我和昆虫》(板书课题)。

二、 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页,并结合自查资料思考:

1、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什么是对称图案?用纸怎样剪出对称的昆虫图案?

3、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怎样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你和昆虫的故事?

给大家5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来比谁的收获多。

四、先学

1、学生认真观察范画及自查资料,小组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

2、检测。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 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点拨:欣赏优秀作品,观看教师师范。

六、当堂训练

1、提出作画要求:内容生动有趣; 表现手法多样; 昆虫特点突出; 颜色鲜艳漂亮。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优秀作业。

(1)学生评析。

(2)教师点拨。

教学反思:

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学习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

2、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学习内容】

课本4-5页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有趣的小故事等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资料,范画。

学具:小昆虫图片,作业纸、彩笔。

【学习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

2、教师也介绍自己有关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奇妙的爬行》(板书课题)。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5页,并结合自查资料思考: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

2、艺术作品与自然界爬虫有什么不同?艺术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3、爬虫在什么地方爬行呢?你见过什么更有趣的爬行吗?

给大家5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来比谁的收获多。

四、先学

1、学生认真观察范画及自查资料,小组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

2、检测。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 爬行动物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美感?

3点拨:欣赏优秀作品,观看教师师范。

六、当堂训练

1、提出作画要求:同桌两人设计一个爬虫的故事,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优秀作业。

(1)学生评析。

(2)教师点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漂亮的小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能够运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漂亮的小钟表。

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时间观念,提高设计与制作能力。

【学习内容】

课本6-7页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学具: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学习过程】

一、实物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6-7页,并结合自带的钟表实物思考:

1、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2、钟表都有哪些特征?(从外形、形状、表针特点来说)

3、制作钟表的过程可以分为那几步?

4、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装饰钟表?

给大家5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来比谁的收获多。

四、先学

1、学生认真观察范画及自带的实物,小组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

2、检测: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3点拨:欣赏优秀作品,观看教师师范。

六、当堂训练

1、提出制作要求。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优秀作业。

(1)展示交流,拨针,说出自己起床等时间,并说出将制作的小钟表放在哪里?

(2)教师点拨,小结。

七、课后拓展:

1、珍惜时间教育。

2、课外可用多种形式设计小钟表。

教学反思:

第四课:会变的小手套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2、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学习内容】

课本8-9页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学具: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小手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8-9页,并结合实际思考:

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会选择什么材料?

2、你都会那种包扎方法?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试一试。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手套?

4、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给大家5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来比谁的收获多。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

2、检测。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 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点拨:欣赏优秀作品,观看教师师范。

六、当堂训练

1、提出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再根据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2、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3、展评优秀作业。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评奖:最佳创作、最佳编排、最佳表演、最佳协作。

4、请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2、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爱大自然。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象。

2、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解决重难点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大胆进行想象,既可以从人与大树的关系、动物与大树的关系进行想象。

课前准备:水彩笔、复印纸。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变化。

教学程序:

一、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2、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4、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5、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三、检测自学: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四、后教

1、利用一些学生作品,分析画面构思与构图。

2、你们小组准备画有关大树的什么故事?

3、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构思。

五、当堂训练

1、引导学生课后时一步大胆表现。

2、通过这节课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

3、今后应如何?

六、拓展延伸:查阅资料,大树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六课 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名个时代,民族的服饰。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

3、能力目标:增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本课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2、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作品。

解决重难点方法:通过课件中舞蹈录像与美术作品的对比,及作品中线、色、形的提取对比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析赏。

教学程序:

一、出示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名个时代,民族的服饰。通过课件中舞蹈录像与美术作品的对比,及作品中线、色、形的提取对比。

二、出示自学指导

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什么

3、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4、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

5、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

6、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

三、检测自学: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四、后教:

1、将照片与绘画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2、分析国画作品,谈对线条的感受。

3、小组讨论使用表现工具,可向老师提问题

五、当堂训练:对构图饱满,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六、拓展延伸::观察舞蹈特点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七课 《雄伟的塔》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的塔选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

2、情感目标: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3、能力目标: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本课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解决重难点方法:认识塔的历史,体会塔的建筑特点,运用不同形式表现塔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拼摆游戏。

2、说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

3、拼摆不同的图形做塔。

4、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5、三座塔分别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6、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知道的塔呢?

7、塔的知识:(1)作用(2)形状(3)结构(4)材料

8、说说你见到的中外不同的塔

9、说说你的感受。

四、检测自学: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设计一座新颖的塔。

2、观察塔的选型

3、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说出“新”“奇”

4、教师帮助解决塔的选型、美感等

六、当堂训练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4、每组布置,展示作品

5、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拓展延伸:收集有关塔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八课、 过春节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氛围。 教具:有关春节的录像、图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给大家讲讲关于春节的知识。

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2——44页的内容并结合图片思考:

(1)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怎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的场面?

(3)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4)欣赏其他工艺制作时如何用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检测自学: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四、先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六、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当堂训练: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五.展评作品,小结

组织交流。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第8册课时教案(已交)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课时教案

第1课 小小旅行壶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观察分析、小组研讨、动手实践、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以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设计能力。

教学手段: 各种旅行壶实物图片、文字提示以及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设计,拓宽学生设计思路, 领会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如实物图片与文字提示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旅行壶的结构和巧妙构思,从中学习旅行壶的设计方法及功能的实用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对旅行壶结构、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 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应会:能结合生活需求大胆设计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旅行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旅行壶的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难点:处理好功能设计与实用性的关系。

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旅行壶的实物或图片、声像资料和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作业纸和绘画相关工具,以及学生搜集的知识和素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人

激发兴趣 1.播放音像资料解放军行军时背的军用水壶和小学生旅游时背带形

状各异、色彩鲜艳、材质精美的旅行壶。

2.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都有哪些不同的外形特点?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水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造型美观、色彩鲜艳、

各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小旅行壶》一课。板书课题。 学

生观察、欣赏、思考,通过视觉进行体验活动。

二、欣赏感知、启迪思维

1.课件欣赏:先播放我国古代旅行壶的艺术作品,边放边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

造型艺术。然后播放现代日常生活用壶或欣赏书中各种不同旅行壶的实物图片。

2.小组合作、启迪思维: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小朋友们的设计作品,他们是

怎样大胆构思进行设计的。 学生欣赏感知、观察思考。

三、小组交流

1.引导谈话:通过欣赏学习,你们一定也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构思,下面请同桌

同学相互交流,启发学习。

2.引导谈话:下面请几位同学到前面讲自己的设计构思。

3.引导谈话:同学们构思非常新颖、开阔。请看,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小小旅行

壶,老师的旅行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出示教师反面范作)

4.总结引导: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并善于思考问题,谁说一说设计应用课

最重要的是什么?

5.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无论设计什么,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进行功能和外形设计,又要考虑设计的巧妙性和实用性。

6.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设计

要 求,大胆想象构思,巧妙设计既新颖又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旅行壶好吗? 同

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交谈自己的想法。

四、参与实践

1.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随时启发学生构思,提示设计要求以及材质的选择。 学生设计创作。培养学

生想象创造和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五、展出评价

1.在小组内,先由设计者介绍自己旅行壶各部分的设计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

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最合适等项目,来吸引“订货商”。 然后由小组成员从造型、

实用、功能、材料选择和设计巧妙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挂牌订货。

2.将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欣赏,评出“造型新颖奖”“设计实用奖”

“功能多样奖”、 “设计巧妙奖”等。

六、课后延伸

本课的学习为我们开辟了快乐的设计乐园,希望你们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

实,以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学生倾听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学生创作的旅行壶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但有

的地方想法好,但不能实现。 第2课 刻纸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渗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并学习几

种刀刻的基本方法,运用刻刀完成简单的刻纸作品。在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中体

验刻纸的乐趣,增强对剪纸艺术的美感体验。

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欣赏、知识、方法、作品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内容简单地

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小知识”部分介绍了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知识,并

提供了制作步骤方便学习使用。教材中为学生小组研究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具体要

求。学生优秀作品中体现了剪纸基本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参考内

容。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了解剪纸的阴刻与阳刻的特点。

应会:会使用阴刻和阳刻的墓本方法完成刻纸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运用阴刻和阳刻的方法创作一幅刻纸作品 。

难点:阴刻与阳刻结合运用的方法,刻纸中的连接方法。

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刻纸用具,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准备::刻刀、剪子、垫板、彩色纸,剪纸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收集民间剪纸。

2.收集剪纸文字资料。 学生收集资料:收集民间剪纸。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二、讲授新课,引入。

1.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刻纸

2.播放教学课件民间艺术剪纸中的刻纸艺术

3.介绍阴刻与阳刻,阴刻和阳刻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

阴刻——以挖空的线条纹样表现形象,主要特点是画面坚实稳重。

阳刻——是先把纹样勾画在纸上,刻去线条纹样以外的部分,主要特点是画 面纤细秀丽。

很多剪纸采用阴刻与阳刻结合的方法。

4.组织小组讨论

(1)找找书中的作品哪些地方运用了阴刻的技法?哪些地方运用了阳刻的技法?

(2)说一说,在使用阴刻与阳刻的技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教师演示(实物投影) 制作步骤演示:

起稿—勾画轮廓——刻纸完成作品提示用刀安全问题。

三、看书分析作品,布置作业要求。

用刻纸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完成后请你说一说创作体会。

四、艺术实践,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辅导要点:。

起稿方法,刻纸的要点。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刻纸基本技法。欣赏刻纸

艺术,了解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种制作方法。 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特点。认识剪纸的阴刻与阳刻。

欣赏书中作品,了解阴刻与阳刻的运用方法。

五、评价 展示评价作业:

展示优秀作业,组织学生评价作品。 小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刻纸方法的介绍,了解了刻纸的方法。知道了刻纸作品属于

剪纸艺术,通过剪纸作品的欣赏,同学们非常欣赏和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

第3课 刻纸点彩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学习剪纸中的 刻纸技法、培养热爱民族艺

术的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手段:本课的意图是在刻纸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刻纸作品学习点彩的方法,

灵活运用以前所学 过的色彩知识,使用水粉颜色完成一幅刻纸点彩的作品。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点彩方法,感受点彩艺术特点,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刻纸点彩的

艺术特色。

应会:学习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点彩作品。在点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知识,

注意混合色的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了解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刻纸作品完成点彩作品,培养学生创新表现

的能力和创新制作能力,强化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刻纸点彩作品,利用色彩知识生动表现内容。

难点:灵活运用色彩知识突出主体,注意色彩的混合效果。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学

生优秀作业。

学生:上节课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摆放好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1.欣赏学生优秀作业。

提问:

(1)猜猜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

(2)分析作品主体是运用那些颜色混合而成的?

(3)分析主体色与背景色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交流活动

回答问题

点彩;多种颜色的混合;冷暖色、深浅色??

了解点彩的基本方法,分析色彩混合效果,学习如何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学

习点彩的兴趣。

2.介绍利用刻纸作品点彩。

(1)什么是点彩?

(2)怎样点彩?

带领学生从书中第6页找答案。 讨论交流。

学习点彩方法,请学生分别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3.欣赏课件。

利用刻纸点彩的全过程。(1)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颜色的混合使用。

(3)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观看课件,了解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颜色的

混合方法及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学习点彩方法,激发学生创新表现。

三、作业要求。教师演示并组织学生演示。 请用刻纸创作一幅点彩作品。同学之间评价课堂作业的色彩效果。明确作业要求。

尝试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刻纸进行点彩。 学习掌握基本方法,为完成作业做准备。

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学生按要求、步骤完成作业。

四、评价作品。

是否突出主体?混合运用了那些色彩知识。 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

1.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2.混色点染主体部分。

3.点染背景色,注意突出主体。

4.轻轻揭去刻纸稿完成作品。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上节课的刻纸作品进行刻纸点彩的创作,方法上基本

能掌握,但在色彩的运用上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第4课 走访民间艺人 第一节

课型: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 教学方法:北京的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纸、泥、面、木、竹、草、

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教学中,介绍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学习和了解北京的传统工艺。

教学手段: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认识与美术关系密切、易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民间工艺门类:脸谱、鬃人、风筝、面塑、剪纸、皮影、彩灯和泥塑。

应会:在了解民间艺人的基础上,对某一种民间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尝试进行临摹、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师生共同选择一项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 难点: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

学习材料:依据确定的相关民间艺术搭配相应的工具、材料、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知道了剪纸属于民间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件:剪纸 欣赏剪纸作品。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热爱中国传统工艺。

三、讲授新课。

1.民间艺人—赵炳诚。

2.教材第9页有三幅照片。赵炳诚19xx年生于平定东关,伯母、母亲都是剪纸高手。赵炳诚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童时代就十分喜爱剪纸艺术。上小学、

中学时代,他出手不凡的剪纸作品曾一再赢得师生们的赞誉。 分析、研究教材,听教师介绍、将解。

3.总结赵炳诚老师剪纸特点:吸取南方剪纸的纯雅、柔美、湿润、清爽,继承北方剪纸凝重、粗犷、豪放、刚毅的特色于一体。 了解民间艺人的成长历程。 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教材中第8页右上角的一幅作品就是赵爷爷“百虎图”中的一幅。赵爷爷还创作了许多祝福、祝寿、吉祥、喜庆、年节、团花、生肖的剪纸,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在许多大型展览中参展。

四、制作方法布置作业 。 制作步骤:1、构思2、画稿3、剪制4、完成。

先剪细部,用月牙纹、锯齿纹、圆点等组织画面,要抓住虎的特征,最后剪外轮廓。

五、作业要求:新颖、美观、实用。 学生观察、听讲后进行设计、创作、剪制。 教给学生创作方法,了解艺术作品源于生活的道理。

六、作品奖品课后小结 布置学生自评和互评。 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互相了解,相互促进。

第5课 走访民间艺人 第二节

课型: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 教学反思:学生对剪纸艺术充满了兴趣,能认真的欣赏,对剪纸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手段: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师生对其它的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

教学难点: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板书,走访民间艺人,民间艺人——赵炳

三、欣赏其它的北京民间工艺。

如: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

兔儿爷??等。

草编:北京的传统民间玩具,用料有:马莲,蒲草、玉米皮等。这一玩具是劳动

人民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耕作之余使用秸杆编成帽子遮阳,编成草鞋护脚, 年

长日久,选料日益讲究,技艺日渐成熟,成品也就渐渐地从单纯的实用性转为实

用欣赏兼而有之。有人潜心研究,革新发展,娴熟技艺,使草编内容更丰富,形

象 更加逼真,成为竹编艺人,于是草编也就成了玩具。著名草编艺人裕庸先拜

草编前辈齐玉山为师,后又从长沙棕编艺人易政学艺,加之本人四十年勤奋努力,

作品造 型优美,形象生动。

泥塑:传统的陕西泥塑 俗称“耍货”,该传统始于先秦时期,是老人们赠送给

满月小孩的而制作的,造型优美,生动逼真。传统泥塑以老虎挂片、坐虎、立人

最具特色。因为对于小孩来 说,与虎为伴,才长得旺,才有出息。渐渐地,大

人们也开始被这种可爱的泥塑造型所吸引,发展了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

都是空心的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 挂片,如猴、观音、财神、京剧脸谱等。

面人: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

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

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 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各种各要的艺术形象 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四、对这些民间工艺发表见解。

五、了解制作这些工艺的民间艺人。

六、小结:北京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北京的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介绍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学习和了解北京的传统工艺。

北京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正在走向世界,民间艺人们的技艺需要传承和发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我们要将他们发扬光大,热爱我们的中国传统工艺。

七、教学反思:学生对我国的民间艺术怀有无比的热情,通过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他们感受到了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

第6课 虎头装饰 第一节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既可以让学生继

承民族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

计能力的目的。

教学手段:选择了生活中真实老虎的头部照片一幅、民间老虎题材作品。教材中

的制作步骤,介绍了虎头剪贴制作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虎头进行创造性夸

张、变形的结果,集中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包容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利用彩色

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了解民间虎艺作品的创作、表现方法,尝试用多

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难点:制作装饰的美观、新颖和实用。

学习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纸餐盘及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课堂导入、展示民间虎艺作品。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三、板书课题,欣赏各种民间虎艺作品,了解中国民间的虎文化。提高学生审美

情趣,了解民间虎艺在造型上具有稚拙、粗犷、夸张、质朴和简洁之美。

四、提出小组研究的问题,布置学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集中研究生活中虎的眼、

鼻、耳、嘴与民间工艺虎的区别。

五、教师展示一组学生作品 ,结合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六、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你自主创造生动、新颖的虎头装饰,小组合作制作一

件虎头挂饰作品。选择工具和材料,创作和设计虎头装饰作品。 培养学生的设

计制作能力。

七、作品讲评:

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缺点。

2.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欣赏虎头装饰,知道了虎头装饰的寓意,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能很好的进行制作。

第7课 虎头装饰 第二节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既可以让学生继承民族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教学手段:用一幅全身装饰虎头作品的学生照片,提示学生大胆地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装饰生活。

教学内容与目标: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虎头进行创造性夸张、变形的结果,集中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包容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利用彩色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设计与制作。通过对民间虎艺作品的研究、学习及亲自动手创作,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了解民间虎艺作品的创作、表现方法,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制作装饰的美观、新颖和实用。

学习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纸餐盘及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虎头装饰的作品。

二、分析虎头装饰的制作方法。

三、虎头装饰的制作步骤:

1.剪虎头外形。

2.剪外形细部。

3.贴虎脸。

4.修整虎头。

四、学生继续完成制作。

五、作品讲评,课后小结 。选出小组代表,介绍学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缺点。

2.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表达能力。

第8课 笔墨游戏——猫头鹰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将中国画《猫头鹰》和猫头鹰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夸概括、简洁而且追求神似的艺术 特点。

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分析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中国画《猫头鹰》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并在这个过 程中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教学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猫头鹰的审美,突出笔墨情趣和创新猫头鹰动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写意猫头鹰的特点,通过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表现各种动作且有墨色变化的猫头鹰。

学习材料:毛笔、墨、生宣纸两张、调色盘、笔洗、毡子或废旧报纸、中国画颜

料、美术书。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课件):面孔像只猫,起飞像只鸟。天天上夜班,捕鼠本领高(请打一动物)

2、出示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学生说一说猫头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以及的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概括猫头鹰的基本型。

3、出示中国画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艺术型与原型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笔墨游戏——猫头鹰,出示教师作品——猫头鹰 分析、思考,积极主动地猜一猜,并说出谜底——猫头鹰。

三、讲授新课

1.复习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和中锋、侧锋用笔。学习干墨、湿墨。

2.翻书,了解猫头鹰的画法步骤。探究的问题:A、请同学说一说画猫头鹰的步骤。B、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用笔和用墨的变化 。

3.教师演示画法步骤和用笔用墨的要求。

4.教师鼓励和指导全班同学在练习的纸上画一画猫头鹰。

5.出示猫头鹰的不同姿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创新动作

6.分析构图,出示两种不同构图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回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四、小组讨论和探究,归纳总结,并大胆说出猫头鹰的笔墨变化和画法步骤(理解腹部为什么用淡墨)。带着问题,观察和欣赏教师的演示。

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1.个体完成作品。

2.合作完成作品。

3.及时质疑。 鼓励创新,及时解决问题。

六、学生评价:

a.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利用学过的笔墨知识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

b.学生作品是否有墨色变化以及彩墨的晕染效果。

c.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主动了解猫头鹰的画法和墨色的变化。 d.学生能否谈出与别人合作的简单过程与感受。

第9课 笔墨游戏—大熊猫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通过欣赏分析熊猫图片及吴作人的国画作品《节不可撼》,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立意及熊猫的生活习性、体态特点。

教学手段:并学习绘画的表现方法,加深对绘画语言方面的了解,增强自己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审美感受。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聚散等知识,会使用绘画语言表现物象。

学习材料:毛笔、墨、生宣纸两张、调色盘、笔洗、毡子或废旧报纸、中国画颜料、美术书。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动画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1.解学习目标

过渡:用你的智慧和勤奋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2.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概括熊猫的形象特征。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大熊猫的图片,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的?

(1) 刚出生的熊猫很小很小,不好看。

(2) 长大了的熊猫非常好看。

(3) 大熊猫常分散独栖在茂密的竹丛中,食物99/100是高山深谷中生

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最喜欢的是竹笋,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竹林隐 士”

(4) 大熊猫的生活需要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

涓涓,由于生活区域被大量吞噬,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不及1000只,所以人人 都有责任保护大熊猫。

其次,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那你能概括一下大熊猫的形象特点么?

3.分析熊猫的表现方法。 大熊猫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休闲的样子

的确惹人喜爱,用水墨表现的大熊猫在墨色上有什么特点?

4.老师演示画法

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了解熊猫的画法:

(1) 淡墨勾画头和身形。

(2) 浓墨画眼\耳朵和四肢。

(3) 在生活中大熊猫的姿态各种各样,请同学们欣赏墙壁上的各种动态 的熊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态,用身体进行模仿。

5.临摹

(1)听清要求:临摹一种你最喜欢的熊猫动态,比一比谁画的又快又好

(2)老师奖励,讲评个别同学作品。

6.老师启发创作

(1) 老师也画了一幅作品,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上除了主体物熊猫外,还

包括哪些内容?

(2) 很多小朋友也以大熊猫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幅“熊猫乐园”的国画

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a.两只憨态可拘的大熊猫在竹丛中快乐的玩耍。

b.画面中两只大熊猫好像一下子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在沙滩上快乐的玩

着球,它们不在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c.看!大熊猫胖胖多帅。

d.大熊猫乐乐拉起手风琴来还真象那么回事。

e.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相邻的同学说一说书中小朋友的作品。如果让你们创作一幅“熊猫乐园”,你有什么想法,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 布置艺术实践形式和要求

每组合作创作一幅“熊猫乐园”的国画,组长来领纸。

三、讲评

(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解创作内容及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细品味,

然后把你手中的小红旗粘贴在你最喜欢的作品上。后边的老师也要参与我们 的评选活动。得红旗最多的组,就可以得到“小马良”的光荣称号。

(2)选出“小马良”

(3)每个同学都努力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你完 成学习任务了么?凡是认为完成的在本课课题前给自己画一枚小红旗,没完 成的在红旗后-1,要实事求是,没完成的同学课下多练习,完成任务。

四、老师小结,延伸课堂内容。

第10课 精彩的瞬间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体育摄影的学习,了解体育摄影的基本常识与简单技巧,同时体育摄影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美术修养也是一个促进,进而更加喜欢美术这门学科。

教学手段:用相机把体育运动中精彩、扣人心弦但又稍纵既逝的瞬间形态捕捉下来,雕塑、凝结在照片之中。

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体育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体育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体

育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

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初步掌握体育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学习材料:体育动态图片、数码相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人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内容是反映学生积极训练各种比赛项目,

为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做准备。

他们在做什么? 引出课题:《精彩的瞬间 》,学生会兴奋地发现照片中有自己

熟悉的身影,从照片中感受到快乐。 展示学生熟悉的情景,会帮助学生很快进

入本课内容学习的状态,并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摄影的积极性。

三、新授 :教师利用课本展示几幅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

(作品体现出几种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角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时板书。

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如何抓拍到好的照片?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时板书。(教师选择不同的录像切换方式,如慢镜头或

定格,将画面中人物运动的规律呈现给学生。)

a.抓拍方法。

b.构图方法。

c.画面信息量的体现。

5.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a.比赛激烈。

b.真实的运动形象。

c.人体运动时美的感受。

d.惊险优美的瞬间。

6.总结:体育运动照片以抓拍为主,还要给人们的感受是动感真实。

四、体育运动

学生结合课件中的照片或者自己的摄影作品,在小组内分析、讨论抓拍的方法。 成功的关键:

1.选择最佳的拍摄位置。(与被拍摄者的距离和角度有关系。)

2.了解被拍摄人项目的运动规律。

3.提前按动快门。(动作出现前的一瞬间。)

4.构图要注意突出运动项目的特点,背景不能太杂乱。

5.表现出主体的表情、动态、空间和色彩。 使学生对体育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理念。

五、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拍摄体育课上的学生活动。

1.不能距离上体育课班级太近。

2.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有秩序练习,不争抢照相机。

3.相互提醒注意用上所学的摄影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到操场上拍摄体育课上学生精彩的镜头。(每个小组有一台照相机,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有拍摄的机会。)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同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展示:教师将学生实践作品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欣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本组拍摄的思路及主张。 引导学生注意好的摄影作品同样有好的设计思路。

七、评价: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评选出最佳摄影作品和最佳合作奖。 学生注意运用摄影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既要提出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学生不仅要学会照相,还要知道怎样看相片。

教学反思: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心中记忆犹新的精彩的瞬间。个别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创作出精彩的一霎那。

第11课 运动场上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是运用绘画、泥塑、剪纸等表现形式。

教学手段:通过回顾第8课《精彩的瞬间》的学习内容并利用所拍摄的运动场面照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现运动场面的造型艺术实践,进而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尤其是在人物动态、人物形象及有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参与其中的运动场面方面的造型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体会 “更快、更高、更强”,培养其热爱运动、关注体育事业的情怀。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巧妙安排构图、细心刻画人物动态,可以生动地表现运动场面。参考学习第8课《精彩的瞬间》时拍摄的照片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件表现运动场面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选取表现形式进行创作表现的过程。刻画人物动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学习材料: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各色纸张、剪刀、胶水、陶艺泥、泥塑工具等各种可以用来进行造型表现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新课 1.录像引入:播放本班同学在校运会上比赛的片断,提问:这里展示的是什么场面?

2.板书课题:运动场上观看录像,回答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感受 :a.摄影作品。提问:哪张照片拍摄的场面最精彩?为什么?b、教师根据照片,演示人物动态画法。

4.出示几幅作品进行比较。提问:哪张作品的人物表现更生动、场面更激烈?

5.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探究作品的表现形式,分析画面的构图,体会画面的生动美感。 学生欣赏、研讨、

6.分析作品。

围绕摄影作品的选材、构图、人物的动态、表情等汇报。线描、泥塑、版画、刻纸、绘画——分别总结。

三、渗透构图知识。

感受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与作品的不同美感。

1.作业要求:

参考上节课拍摄的运动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件表现运动场面的作品。

2.辅导要点:

选取的场面、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动态、人物与背景的遮挡关系。学生创作表现。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述。

四、评选出最佳构图、最佳动态和最佳表情的学生作业。学生欣赏、评述作品。 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回顾:

1.出示奥运会比赛的精彩图片。

2.总结:体会、表现运动美感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知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够为国争光。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

六、学生欣赏与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能通过观察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精彩的场面,作品内容多样,形式不一,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绘画能力。

七、总结与反思。

第12课 我的老师 第一节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加强尊敬师长的意识,学习用线表现老师不同角度的神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在造型中体验乐趣。

教学手段:实地写生,了解生活中老师的神态特征,让学生与自己的老师拉近距离,也可在教室内欣赏、临摹。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识人物头部的造型特点,感受线造型的美感。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线表现老师不同角度的头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人物头部造型特点,体会美感。表现老师正、侧面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神态特征。

学习材料:各种纸张(色卡、素描纸等),各种人物线造型图片,名师线描作品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人新课,人物画法导人 ,教师放录像资料——画人物的各种方法,提问题:你对哪种方法感兴趣?你能简要说说这种画法的特点吗?

三、讲授新课(1)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意识。(2)研究课本内容。(3)分组定位

今天作业内容。 提出欣赏问题:你觉得自己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根据本组绘画水平自定义作业内容后向老师说明情况。补充学生的感官资料,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根据自己情况度安排作业。

四、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辅导。 学生实践练习。 培养学生绘画实践能力。

五、讲评作业:(1)展示作业情况。(2)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提出学生在本课存在的问题,引出“如何解决”这一论点。培

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老师的形象,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现出老师,但学生的绘画技巧、绘画能力需要提高。

第二节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人物头部造型特点,体会美感。表现老师正、侧面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神态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老师的脸型和五官特征的把握。把握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 学习材料: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具准备情况。

二、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都画的很好。下面观察一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给老师画一张像。

三、 讲授新课:

1、看课本上的图画,观察同学们的作品,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老师的。2、介绍人物写生画的画法。

A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国、申、由、甲、目、瓜子型等)。

B找出老师的五官特点,发式特点,进行大胆的渲染。

C颜色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做模特。

要求学生按老师说的步骤进行写生。

五、展示:

作品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用不干胶,粘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评议,看那一位同学画的最像老师,画出了老师的特点。

六、课堂总结:总结作业中的好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老师的看法。 教学反思:学生经过这节课的练习,能较好的运用线条表现老师。

第13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

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手段: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及叶子的穿插等,学

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 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

的线表现植物。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

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如何

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植物、有关植物的图片、图画纸、彩笔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用语言组织教学。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三、板书课题。

1、观察教室中的植物,说说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观察到的植物的叶子(花)

有什么不同?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

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它们是绿萝、龟背竹、芦荟??

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食用、药用等作用。叶子的姿

态自然、形态各异??

4、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5、学生观察思考。明确作业要求。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美感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 布置作业:1、巡视辅导。2、画面布局。3、植物特征的表现。4、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五、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评价能力。

六、拓展: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教学反思:通过欣赏,了解植物的特点,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大致特征。

第14课 画水果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侧重培养色感,不要太苛求形象,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大胆下笔,把自己看到的颜色表现出来。

教学手段:学习色相的基础上,用水粉画一幅水果写生画,使学生直接观察水果在一定光线和环境中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感受色彩变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用水粉表现一幅水果写生画,感受色彩变化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色彩写生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水果色彩的变化。构图时水果大小、形的变化以及水果的特征。

学习材料:教师:水粉、课件、实物投影、范画、水果等物品。学生:水粉、图画纸、调色盘、毛笔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出示色卡,并把它们组成色相环。讲授新课:色彩的相貌叫色相。

1、提问:认真观察桌上的静物,说一说静物里都有什么水果?水果间的关系是怎样组合的?如何表现出对水果色彩的感受?

2、教师示范一组水果静物,请学生观察教师的绘画方法及步骤。

3、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学生观察水果的结构特征。

4、实践与作业要求:

用水粉画一张水果静物写生,注意色彩的变化。 学生艺术实践。 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

5、展示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相互交流、欣赏。 学生评价。 生生评价。

第二节

新课标思想:

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用水粉画一幅水果写生画,使学生直接观察水果在一定光线和环境中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感受色彩变化的美。学生画写生,仍然是侧重培养色感,不要太苛求形象,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大胆下笔,把自己看到的颜色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色彩写生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水果色彩的变化。

教学难点:构图时水果大小、形的变化以及水果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水果写生画。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写生作品。

提问:这些写生作品有什么问题?

学生:1、构图问题。2、水果的大小变化。3、水果的色彩变化。4、水果的特征。

(二)欣赏《苹果和橘子》这幅画。说一说这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 教师:进一步解决构图、色彩等问题。学生学会欣赏评价。

(三)学生艺术实践。继续完成水粉写生画。

(四)教师知道:构图问题和色彩问题。

三、展示讲评作品:

(一)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组织学生欣赏。

(二)学生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基本能掌握绘画时的构图和色彩问题,创作的作品生动。

第15课 向日葵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的学习方式可“有放有收”:“放”,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课前收集、课上交流,这样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让学生从课本的文字、图片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提示,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收”,随着学生年 级的升高,教材的知识、技法不断地加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科特点。

教学手段:在色相环的下方注明小知识,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27页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为学生艺术实践 起到导向作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认识同类色与类似色。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的习惯,使他们的绘画不再有盲目的感觉,在作画时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并初步学会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运用色彩之间深浅不同的变化表现向日葵,同时用同类色表现出向日葵的明暗关系。(2)能表现出不同动态的向日葵。

学习材料:本节课是色彩知识训练课,学生的学习材料应以水彩和水粉为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课:1放课件---荷兰画家凡高。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绘画大师凡?高。3.导

人课题《向日葵》。

三、讲新课:1、提问:《向日葵》这幅作品的主色调是什么?这些色彩有什么变化?(1)观察法;(2)多媒体;(3)讲授法。

2.游戏:“找朋友”,找学生戴一个颜色的头饰,找相对颜色做朋友。

3.欣赏一组作品并解决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问题。

4.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作画。 学生回答:黄色调。

四、艺术实践,布置作业要求:利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的彩纸或其他物品,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折、剪、撕、画或立体粘贴的形式创作出向日葵作品。

1.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大家互相点评。培养学生互评、自评的能力,锻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五、作业展评,学生作品展评。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同类色、邻近色,并运用它完成了很棒的作品。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用更多更美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绚丽多彩!

第二节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认识同类色与类似色。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的习惯,使他们的绘画不再有盲目的感觉,在作画时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并初步学会运用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现。通过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色彩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同动态的向日葵在画面中的组

织和安排;运用色彩之间深浅不同的变化表现向日葵,同时用同类色表现出向日葵的明暗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优秀的《向日葵》作品。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品。

(一)组织学生分析这些作品颜色的特点。

(二)出示色相环找出这些颜色相应的位置。

三、讲授新课:

(一)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认识同类色与邻近色。

(二)请你把颜色按照色相环色彩的顺序排列出来。

提问: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色彩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用水粉画颜料演示画法。

四、学生艺术实践。

要求:用深浅变化的同类色或类似色完成一幅向日葵题材的作品,并表达出你对向日葵的感受。

五、评价:展评作品,介绍作品中成功之处所运用的技法。

教学反思:学生欣赏了向日葵作品,模仿向日葵画了自己的作品,作品表现大胆,敢于用色,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第16课 北京的城楼(一)

课型:本课为“欣赏?评述”课。

教学方法:重点引发学生整体感受古建筑城楼的雄伟壮观、局部的精美结构以及细节的精致彩绘等,为下一课用版画的形式表现城楼做铺垫。

教学手段:本课应以了解北京古建筑城楼的历史、建筑形式的特点和功能等方面为主线。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了解城楼占建筑历

史文化及未来规划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增强作为北京

人的光荣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城楼位置、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2.感受城楼雄伟

壮观的气势及精致典雅的风格,并大胆地发表自己对城楼的见解。

学习材料:图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1、提出问题: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老

的城楼和城墙。同学们,你们了解北京的城楼吗?你们知道城楼的哪些故事?

教师简单小结:多姿多彩的城楼显示了古都北京的威严和王者气度。 说一说自

己知道的一两座城楼。

2、步了解城楼 指导学生看书第28—29页,简单介绍教材中的城楼名称、位置

结构和材料。 简单记忆城楼的名称和外形。 以欣赏的方式引入,让学生有直观

的感受。

3、进一步认识北京的城楼,播放有关城楼的VCD或其他影像资料,讲解其造型

特征。

4、初步感受城楼的造型特征,了解并记忆城楼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详细了

解各方面的情况。

5、深人学习、讨论、了解城楼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城楼的相关资料。

天安门城楼通高33。7米,辟五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

式建筑,顶覆黄琉璃筒瓦。正阳门俗称前门,整座城楼通高42米,是北京所有

城楼中最为高大的一座。钟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职责便是准

确地向全城完成报时任务。

东便门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明清两代内城东南转角处

的箭楼,属军事防御设施,是国内现存的一座规模最大的转角楼。以分组学 习

的形式,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

根据这组的发言提问和质疑。汇报组的同学回答和补充。

三、导入新知识。1、了解和认识这几座城楼的建筑特色。认识城楼独特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2、深入研究城楼的建筑装饰特征 提问:内城与外城的城楼有哪些不同?城楼与其他的古建筑有什么不同?

3、城楼与亭、台、楼、阁相比虽然都是古建筑,但是城楼高大、厚重、威严,更有王者气度。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城楼的建筑之美,进而对传统建筑艺术产生敬仰之情。

4、拓展知识。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城市有城楼,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呢?

展示南京的城楼及西安的城楼,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北京的城楼比南京的城楼完整,比西安的城楼雄阔。 感受北京城楼的独特魅力,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和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

四、评价。提问:大家通过学习,都了解了城楼的哪些知识?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欣赏了城楼的图片,了解了城楼的形式,了解了北京。

第17课 造型各异的建筑

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要充分利用工具书,采用小组合作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分析制作步骤,学习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创新思维,使“泥板造型”灵活多变。

教学手段:是学习运用泥板成型法塑造新颖的建筑,是在低年级平面造型《漂亮的童话城堡》和三年级《泥条造型》课业基础上,学生知识、技能上的再发展。体验泥板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会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创作造型

各异的建筑作品,或创作一组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泥性,体验肌理,学习运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塑造一组

建筑作品。建筑造型构思新颖。

学习材料:示范作品、陶泥、圆筒(塑料、金属、纸的均可)、刻刀、毛笔、泥浆、

彩笔帽、麻袋片、木板、麻布、铁丝网、废报纸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欣赏:1.启发谈话你们都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世界各地去

游览一下好吗?看一看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

2.课件出示大量资料。小结中外建筑各自特点。

3.出示课题造型各异的建筑.

三、新授: 1.学生观看资料展(图片及介绍)。

2.小组讨论问题:(1)中外建筑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2)建筑的结构可大体

分为哪几部分?

3.学生介绍中外建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通过观看资料展,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对中外建筑有所了解。

四、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1.组织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2.带领学生欣赏

《绿釉陶楼》。3.引导学生研究出示泥板造型建筑作品。4.小组讨论、分析感

知泥板造型作品的方法。

五、体验交流。

1.组织学生尝试。(1)问:怎样制作泥板?(2)你能把泥板变成什么形状?这些形

状适合做建筑的哪部分?(3)怎样把平面的泥板变为立体造型?引导学生制作。

2.看书探究:泥板造型的制作步骤。

3.小组讨论研究:怎样巧妙地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装饰? 学生尝试揉泥把泥压

成泥板。尝试泥板变形(梯形、扇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尝试制作与总

结立体造型的方法(卷、折、切、挖等)。

4.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介绍:(1)压泥板;(2)变为立体,做建筑局部;(3)

组合;(4)装饰。

六、实践与创新。要求:小组内构思、协商和分工。

1.布置作业: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组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注意安全。

2.教师巡视指导。(建筑高矮、大小、前后、遮挡等组合变化关系及巧妙构思)。

七、展示与评价。1.展示欣赏作品;2.引导学生评价:(1)造型美(2)装饰精美

(3)富有创意;3.教师评价并颁发奖品。

教学反思:学生欣赏、评述各种建筑,通过用陶艺泥制作建筑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18课 故宫

课型:本课为“欣赏?评述”课。

教学方法: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利用实地拍来的录像片或故宫的 VCD

资料导人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起来会更加生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选

购一些相关画册、明信片等,课前师生共同布置展览,利用直观感受给学生留下

深刻的印象。

教学手段:本课采取开放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均可。课

前可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建议他们从几个方面了解故宫,如故宫的历

史、建筑群、建筑风格、建筑的装饰意义、收藏的艺术作品等。课堂上进行小组

合作交流,共同介绍故宫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介绍故宫的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

进而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

神,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组合作探究故宫建筑形式的特点,分析故宫收藏的工艺作品

及故宫藏画的内容、年代和风格特征,探讨和发现中国画的独特审美价值。引领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并认识故宫藏画的艺术价值,学会如何欣赏中国古建筑艺术、

工艺品及古代中国画的方法。

学习材料:图片、课件、网络资源库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景:以去故宫旅游的形式,播放实地拍摄的录像片。

1.当你第一次参观故宫时:a、给你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b.欣赏北京故宫这段

录像后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欣赏。a.看录像,初步感受北京故宫这组建筑群的形式特点及其他方面的内

容。b.谈谈自己的感受。c.故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整体感受北京故宫。

3.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具体了解北京故宫的建筑及装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4.本课在学习内容上安排比较宽泛。分组发放装有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文字

资料、画册、明信片等的资料袋。分组阅读文字资料并欣赏教材中的相关图片,

小组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5.组织在19xx年将故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一组探究:故宫的整体建筑群是怎样的布局?色彩是怎样处理的?给你什么感受?

二组探究:日晷是怎样计时的?运用的是什么材料?底托雕刻的是什么图案?

三组探究:数一数乾清门内实榻大门每扇门的门钉数量。看一看九品官的府门

的图片,对比九品官的府门的门钉数量、颜色及铺首的异同。

四组探究:镀金的铜狮在宫殿前给你什么感受? 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其文化,丰

富学生的知识。

三、汇报探究结果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补充有关故宫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结合欣赏教材中的图片进一步探究。

2.小组同学之间交流。

3.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的成果。

4.欣赏故宫的工艺藏品 引导学生结合欣赏教材第38—39页的图片,了解故宫收藏的工艺作品。

四、教师展示自己收藏的工艺品,如木雕、玉雕、景泰蓝、瓷器等。

1.简单介绍一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展示家中收藏的工艺品让大家分享。

2.触摸。了解工艺品的材料及制作的工艺过程。

3.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感悟故宫的稀世珍宝的材料及造型特点。以欣赏身边工艺品的材料、精美的工艺做切人点,感受故宫稀世珍宝的精美。

4.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逐步构建欣赏工艺品的方法。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评价,布置作业:用简洁的文字写一写学习本课的收获。

六、小结归纳。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