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承担了学校语文课题组的研究,我研究的课题是《语文课上在教学重点处有效提问》。结合上周我讲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做一反思,以此来推进自己今后的教学。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以读带悟”是我在教学本课时的主导思想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很难发自内心地感受邱少云精神的伟大。所以,在备课时,我针对教学的重点的提问做了精心的设计。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我主要抓住了两个要点:一是“我”想到有办法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但是不能那样做;二是“我”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的痛苦、矛盾的心理。理解这两点,学生就能体会出作者当时担心、矛盾、难以言喻的痛苦。至于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是怎样表现的?我抓住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这一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课文的第七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时,心情怎样?”当学生理解到作者的痛苦与担心时,我又抓住关键句“我不敢朝他那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提出问题:“我不敢朝他那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心理?”“不敢看是因为害怕吗?”“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通过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提问,作者当时那种痛苦、焦急、担心、矛盾的复杂心情,学生理解的就透彻了,再通过朗读,学生就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烈火中邱少云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我抓住了三个“为了”这一排比句式去体会。当学生读完这个句子后,我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此时,全班学生鸦雀无声,于是我引导学生,问到:“石头有什么特点?它与邱少云有什么相同之处?”老师的话音一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石头不能动,邱少云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石头是无声的,邱少云没有发出一声呻吟”??邱少云那钢铁般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深切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环节。让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让学生以自己的心理去猜测此时邱少云会想些什么?学生顺理成章地回答到:“在这生死关头,邱少云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友、集体、国家的利益。”我又提出问题:“此时此刻,那你想对邱少云说些什么吗?”“邱少云为了整体,甘愿牺牲自己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品质让我敬佩,值得我学习??”。通过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的提问,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邱少云严守纪律这一品质的理

解,还对邱少云的这一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在备课时我就对这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处的提问。通过课堂生成,我觉得这几个问题的设定是科学的,有效的。这一点,对这节课来说是较为成功的。一堂课下来,也有很多不足,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对学生扶得太多,使得教学过程中有面面俱到的感觉,显得重点段落不够突出,学生学得不够活。

20xx年10月25日

 

第二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例谈

在教学中,教法指导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同是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施教,而不同角度的教法,又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斟酌并选取最佳突破口来“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以此获取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里仅以《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谈谈不同的教法。

1.整体法。根据课文内容,总的来看,可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目的→潜伏→牺牲→胜利)和按照时间顺序(凌晨→中午→黄昏)进行教学。

2.情境法。课文第七自然段,连续六次出现“我”描写出 焦急不安的心情,烘托邱少云当时极端危险的处境,表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可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其中那种焦虑、矛盾、祈求、痛苦、难受、敬佩的复杂感情。

3.中心突破法。就是单刀直入,直奔中心句。“纹丝不动”是课文一条不甚明显却体现重点训练项目的主要线索。根据作者行文思路,我归纳为:

(潜伏要求+伪装隐蔽+烈火考验+壮烈牺牲)×纹丝不动,抓住这个“牛鼻子”,由此散发,可找出邱少云伟大之所在。

4.列表法。本组导读要求我们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为此,可列表进行教学:

5.对比法。通过审题,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相似的篇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抓住关系、中心词进行比较教学。

6.联系法。即前后联系、局部和局部、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如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攻下了高地全歼了敌人,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往往只能认识到邱少云的精神鼓舞了大家。而在注意了整体性的班级,学生除了能回答是受到邱少云精神鼓舞外,还能回答出“因为大家潜伏的好,都做到了纹丝不动。只用了二十分钟,说明袭击成功了。

7.释疑法。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新的起点。学生问:”从图上观察,邱少云背一支枪,据说还带有爆破筒,这支枪有子弹没有?如果没有子弹,碰上敌人怎么办?如果有子弹,大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的子弹、手榴弹等爆炸了没有?如果发出爆炸声响,不就暴露目标了吗?如果没有炸弹,那是什么原因?学生质疑问题,可采用释疑法教学。

8.看图法。插图绝不是美丽的装饰,是课文主要内容的直观显现。既围绕插图中邱少云潜伏的环境地势、烈火中邱少云的行动神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有顺序的观察,从作者听到得、闻到的、看到的及邱少云脸上、两眼、十指、嘴唇、双眉、内心所想去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9.练习法。课文中有十六个重点词语,这实际上完整的概括了故事内容,统摄全文,可按故事内容把词语排队、识记、理解,然后用这些词语连成创新型的短文。

10.改写法。让学生通过先解剖自己再解剖别人的精神,辨析和比较人称区别,来描述事情的全部过程,表达出深切的感受。既自主的参与又成功的训练了改写,排除了对作文的恐惧感。注意改写不能离开原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具体情节、容易混淆的要变换,更改。此法可以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代词的能力。

11.引申法。通过在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上,在巍峨高耸的坚硬石壁上的碑文来激发学生崇敬的感情,用倒叙的方式,用引申法去进行联想,去理解,感受“这个伟大的战士”。

12.渗透法。利用学生联想导致学生情感的迁移。通过教学本课,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多读读,并和同学交流感受,再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去联想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处境,对照自己平时守纪情况,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纪律教育,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13.演示法。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要进入“角色”,设身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创造性的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觉得火在烧自己,觉得疼痛难忍,觉得无数把刀在割自己的肉一样,实在无法忍受。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感受、体验邱少云烈火烧身的痛苦和岿然不动的崇高精神。

14.辐射法。辐射法的教学在于找到辐射线,辐射线的寻找在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为什么要针对重点段,抓住了重点段就能达到辐射的目的。本课抓住了七、八自然段就可辐射全文。

15.电教法。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 、陈旧的文字教材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让学生听富有情感的朗读录音,看幻灯、投影、电视,配合百部爱国题材影片看有关电影,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对照本课,进行讨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用生动典型的人物事例去感染教育学生。

16.启示法。课文末尾写道:“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1日。”这是课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提示:一般文章都把时间写在前边,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在后边呢?其实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既联系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又反顾全文的思想内容,还突出了邱少云烈士牺牲的纪念日,故在文章结尾是耐人寻味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以邱少云牺牲的经过为线索,以突出邱少云牺牲的意义和严格守纪的品质为重点的。通过充分挖掘教材,高效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认知,为学生合理猜测、推理、剖析课文提供帮助。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内驱力,乐学会学,兴趣盎然,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方式更加多姿多彩,让教材鲜活起来,丰富起来,达到“授渔”目的。总之,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法,只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变换角度,多种方法巧妙结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