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也要懂科学讲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也要懂科学讲方法

——在渤海路小学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俗话说:“家要兴,看后丁”,古人也说:“家事万端,大莫人焉。”教育孩子的重要,人人都知道。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就不一定都明白。有的家长以个人好恶管教孩子,自己爱好的也引导或强迫孩子爱好,自己不爱好的,也强迫孩子不爱好;有的家长以是非管教孩子,采取的方法不计利害,对孩子的过错严惩无度。这些都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家长教育孩子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懂科学、选方法、讲艺术,以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标准,研究家庭教育,提高家教水平。

一、 粗知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开发儿童智力。

要开发儿童智力,就要了解童期的生理、心理有何特点:

1、生理特点:

童期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身体器官的各个方面,但与开发智力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大脑的生理特点。

人在童期大脑发育很快,7岁平均脑重量可达1200克左右,7岁为1350克左右,12岁达1450克,基本达到成人脑重水平。这时的大脑约有1万亿个脑细胞,其中,大约1千亿个是活动细胞,9千亿个是非活动细胞。这些细胞按着遗传生理法则组成了“二部”“三区”“七枢”等非常复杂的大脑信息传递系统。

“二部”:即大脑分左右两部分,也称左右两半球。

(1)左半球:也称学术左脑,其优势是语言、词语、数学、顺序、逻辑等。

(2)右半球:也称创作型右脑,其优势是韵律、节奏、音乐、图画、图案、想象等。 “三区”:即人脑可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区域。

(1)下区:即脑干,也称本能脑,爬行脑,具有本能功能。

(2)中区:即感情脑,也称古老哺乳脑,具有记忆功能。

(3)上区:即大脑皮层,也称高级动物脑,具有思维功能。

“七枢”:即大脑共分为七个智力中枢。

(1)运动智力中枢:掌管身体各个器官的控制能力、指挥能力、反应能力等。

(2)语言智力中枢:掌管推理能力、演讲能力、文字能力等,它本身还可以分为心理语言中枢和外传语言中枢。

(3)数学逻辑智力中枢:掌管组织能力、进取能力、多向思维能力等。

(4)空间视觉智力中枢:掌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用脑图的能力等。

1

(5)音乐智力中枢:掌管敏感能力、灵感能力、自新创新能力等。

(6)人际智力中枢:掌管洞察能力、预料能力、应变能力等。

(7)自省智力中枢:掌管自制能力、自学能力、自知自明能力等。

2、心理特点:

(1)感知特点:儿童的感知,无意识性和情绪性强,目的性和系统性差。

(2)注意特点:儿童注意特点,一是无意注意多,有意注意少。平时,你叫他注意的事,他不一定注意,你不叫他注意的事,有时他还很投入。二是注意持续时间短,5—7岁注意可持续10—15分钟,8—10岁可持续20分钟,11—12岁可持续25分钟,13岁以上可持续30分钟。三是注意范围小,有时只注意点而忽视面。四是只注意有形的,不注意无形的,儿童的活动有时易出危险,就因为注意不到无形的利害。五是不善于分配注意力,儿童往往不能象成人一样边听边看边记录。

(3)记忆特点:儿童记忆,一是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为次,往往对感兴趣的东西能记住,对不感兴趣的过而不留。二是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占劣势。如叫学生叙述一篇短文大意,比叫他背诵这篇短文难得多。三是擅长形象记忆,不惯于抽象记忆。

(4)思维特点:小学低年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则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到小学毕业时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思维的一定比例。

(5)情感特点:儿童的情感一是绝对性强,辩证性差,如对教师的信任和依恋是绝对的,老师说的就是“圣旨”。二是直观性强,掩饰性差,不加控制,有感即发。三是情感的多变性强,稳定性差,喜怒哀乐情绪变化大。

(6)想象的特点:想象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想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来世不久,大脑中空白区很多,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他们处处感到新鲜,疑惑不解。他们好奇心旺盛,求知欲望强烈,头脑中藏着无数个问号。这些都是智慧的火花,创造性的幼芽。

以上这些特点,如果利用得当、引导得法、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不仅可以较好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会较好地开发人的智力。

二、 掌握儿童的教育规律,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习惯。

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自然的、与日俱增的,而是客观信号刺激的结果。如果教师、父母和管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开发,则智力发展就会更快。

1、要努力使儿童的好奇心发展成为求知欲和兴趣。

好奇心是一种本能;求知欲是了解客观世界的欲望;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情感动力。这三 2

者是密不可分的。

(1)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人推动自身学习的天然本性。也就是每当发现周围有何异物和异常时,自然而然地探究一下,了解它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本性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动力。好奇心是人的内在的积极性,在某种条件下,会发展成对人一生有好影响的品性。如瓦特小时候好奇心强,对受蒸气作用而跳动的壶盖感到惊奇,他要研究个“为什么”?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好奇心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促使科技文化进步的原始根源,趋动着无数科学家、科技劳动者不断地去发现新东西,获得新知识,寻求新规律。可以说好奇心是含苞待放的智力花蕾,只要精心培养,就会开出绚丽的智力之花来。因而,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压制,要肯定,要引导。

(2)培养求知欲。求知欲是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是推动人们去顽强地打开知识宝库、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的原动力。如达尔文就是在强烈求知欲推动下成为生物学家、成为进化论创始人的。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要有耐心,要正确引导,要正面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使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支持、品格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

(3)培养兴趣。兴趣又是在求知欲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来说,求知欲强的人,其兴趣必然广泛而深刻。许多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往往和他们对某方面所具有的浓厚兴趣有关。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对理化有特殊兴趣,正是这种兴趣推动了他的智力早发展、大发展。使他一生发明一千多项,至今仍列发明家之首。实践证明,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孩子,智力开发就慢,将来就很难有作为。

2、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言表力、想象力、思维力。

这六个能力是大脑的整体功能,是相互联系的。这六个能力分布在不同的部、区、枢,只有综合培养,使这六个能力一起发展,它们的各种信息信号互相刺激,这样智力发展才会迅速。比如学生的演讲活动、户外的组织活动、深入基层的调查、采访、写作活动等,都是这六力并用的典型做法。因而,家长、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培养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多搞类似活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偏科,学校也不要过早地分科。

3、要还孩子以自由,不要限制过多过死。

过多地、不科学地限制孩子的活动,就等于限制孩子的智力发展,只要求他们干净、正气、老实、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跑、不敢跳、不敢说、不敢笑。这是非常有害的。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给他们留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整天埋头读书、死气沉沉,这是更有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 3

间。”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虽然是主要的,但娱乐玩耍也是必要的。就象人吸收物质营养一样,不能光吸收脂肪和糖分,还要吸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娱乐以及玩耍正是吸收“卫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有利于学习,更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人格的完善。老百姓有一句俗语:”皮小子是好的,皮丫头是巧的。”这句话不无道理。这倒不是说,孩子越皮越好,玩的时间越长越好,不加任何管教,关键是如何引导,而不是过分限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有些教师过分限制学生活动的弊端,提出了“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空间、时间等。温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说:“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还有的教育家说:“不良教育的学校,是人才智力的屠宰场”。无知的限制和粗暴的压抑,闭塞了孩子的心灵,堵死了孩子创新的渠道,使天真活泼的孩子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人类智慧的火花、人才的幼芽就在这种沉闷的环境中泯灭和枯萎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师、家长及管理人员的深思,不应把孩子们的环境搞得死气沉沉,不应该对孩子的活动限制太多太死,要还孩子以自由。

4、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

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就叫“因材施教”。这是古

代孔子教育思想之一,也是教育学中的一大原则。孩子是人才的毛坯,众多孩子又是多种多样的毛坯,教育者应当按照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绝不能把它们放在一个模子里磕,按照一个图纸加工,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成材率。如,巴西足球前锋贝利,被世界誉为神射手。但他小时候是一个傻瓜,上课随便说话,常做小动作,四年的小学他读了六年,留级两次,老师视他为包袱。他喜欢足球,他父亲支持他,并请上专门的教练加以培养。他在足球方面发展很快,16岁进了国家足球队,17岁参加大赛,与队友一起夺得世界冠军。他在绿茵场上驰骋20年,为国家争得了很大的荣誉,他代表国家参加110次国际比赛,创下共踢进球1300个的世界纪录。贝利成名以后,先后访问了88个国家,会见了10个国王,5个皇帝,70个总统,40个国家元首……有一次他到正在发生战争的尼日利亚进行足球访问,激战双方居然不约而同地停火两天观看贝利的高超球艺表演。贝利的成名是他父亲正确的因材施教思想和行为,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贝利的智力的结果。

5、要培养孩子的志向、毅力和勤奋精神。

人的志向和毅力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唯一道路。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即便是天才人物,除了他们的天赋之外,就是他们有超人的志向、毅力和勤奋。 4

毛主席十七岁外出学习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其中有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这与他的志向宏伟,毅力超群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他以超人的勤奋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较早较好的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超人的天赋,没有过高的智商,唯一成功的因素就是勤奋,就是志向、毅力支持下的勤奋。外国的爱因斯坦,中国古代的曾子,现代的梅兰芳等,他们都是笨而成才的。爱因斯坦,少时很笨,青年时也不是高材生,考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后来成了大科学家。梅兰芳初学戏时,天资不好,师傅看不上他,说他是“死鱼眼睛”,“不是学戏的材料”。可是后来成为中外驰名的京剧大师。这些人靠的是志向、毅力和勤奋,都是在勤奋的过程中,较早较好的开发了智力。

6、要研究教育规律,选择教育

教师、家长要想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开发智力,就必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特点,研究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规律,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要想奏效,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要耐心细心,不要简单粗暴;二要懂理论,讲道理,不要光靠好心下命令;三要讲民主讲平等,不要不讲道理,搞不平等校规、家规,搞我是你非。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开发,就像庄稼小苗成长一样:“喜欢阳光,怕赤日暴晒;喜欢水份,怕大水漫灌;喜欢养料,怕重肥烧根。”孩子的智力开发,只有教师、家长真正掌握了教育规律,选择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出现理想的效果。

三、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开发智力要注意左右脑同时开发

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是有不同分工的。传统的教育开发的是左脑,传统的活动习惯开发

的也是左脑。这样不仅右脑得不到开发,而且左脑的开发水平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家长在培养学生时,要叫他们多活动左手左脚,多用韵律、节奏、音乐、音象信号刺激右脑,使右脑的功能得到发展,以达到左右脑进出信号,互相刺激,共同开发的目的。

2、智力开发也要循序渐进,丰富多彩。

智力开发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也不能单调单一,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

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多种多样的信号刺激学生的大脑,包括多种多样的音乐信

号、色彩信号、图案信号、光泽信号、形象信号、语言信号、故事信号、情感信号??

3、教育效果不理想时,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理想,要进行客观分析,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甚至放弃孩子,否

则更会雪上加霜。有的主要原因在家长。家长图省心,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 5

有的孩子在自己身边也不愿意投入较多的心血去管教孩子。最后的结果是“省了盐,酸了酱,省了柴禾,凉了炕。”孩子的成长结果不好,又一味地埋怨孩子不争气。甚至于打骂孩子,这正如《懒农骂禾》一样,“昔一懒农,日皆酒赌,不思农事。秋至,乡邻大丰,独田无获。气之,遂顿而骂之:‘禾乎,禾乎!甚负吾也!自春至秋,不曾锄吓,亦无粪污,日避草荫,夜伴蛙虫,应惬之!何不思长至此耳?气吾哉,气吾哉!’ 遂与草秽并弃之。”庄稼没长好的原因是在人,还是在庄稼?孩子成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在父母还是在孩子?

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不论做为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十分重视,因为它对人和人类,家和国家都起着决定命运的作用。正如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所说的:“天才和英才不管是靠外力还是靠自己的力量,都要通过早期教育才能产生。早期教育会使生下来具有很高天赋的孩子成为伟大的天才人物。即使有普通能力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一般人认为的天才和英才,所谓外力的早期教育是由贤明的父母给与的??”也正如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这段时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不能很好的开发人的智力,是对生命的浪费、人类文明的浪费、社会进步的浪费。

最后希望广大的小学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儿童智力的开发,选择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把孩子培养好。因为它不仅是人之幸事,家之幸事,也是民族和国家的最大幸事。

2011.3.15

6

 

第二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丁祥恒的家长:刘咏梅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要想使家庭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弄清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因势利导,用学科的方法,生动的形式启发、引导孩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内化、升华为孩子个体的品质,使他们由被动他律到主动自律,形成有效自我约束机制。

一、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1、家庭教育及其特点: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它年长者自觉而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具有全程性、紧密性、潜移默化等特点。

2、家庭教育的作用:由于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的言行、欲望等表现得较真实而充分,因此家长能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家庭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各有侧重,内容方法不尽相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其次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重智轻德

重视智力因素而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科成绩而视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我们曾对700多位在校学生家 1

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2.8%的家长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主科成绩。在探究孩子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时,一些家长往往只考虑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他们错误地认为,把孩子培养成才,智力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而走入智力第一、成绩第一、升学第一的误区。

2、方法不得当

(1)缺乏连续性。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缺乏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零打碎敲,随意性大,断断续续,时紧时松,造成孩子在成长中起伏较大,改正缺点,纠正错误行为的时间长,有反复。

(2)缺乏针对性。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首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弥补孩子的不足,而是套用别人的经验方法,不考虑对自己孩子是否有益有效。

(3)缺乏层次性。常采用同一种方法、内容,不考虑孩子在长大成人这一动态过程中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遇到问题,苦于缺乏良策,只是简单的说教,反复唠叨那几句话,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消极抵制。

(4)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但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对家长的辛苦劳动缺乏体验和感受,必然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也会影响到学习本身,还会导致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构能而缺乏竞争力。

2

(5)轻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殊不如不良行为习惯必然会以粗枝大叶,杂乱无序,虎头蛇尾等形式在学习中反映出来,成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

(6)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各时期中思维、情续、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仅依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和主动自律精神,导致孩子对教育内容的怀疑和否定,甚至以消极、对抗、逆动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

(7)重言教轻身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很高,却不注意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试想,如果家长缺乏上进心,整日沉缅于打麻将、跳舞、看电视,而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又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做到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呢?又怎能对孩子有威信可言呢?要知道家长自身形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8)重大轻小。对孩子的小错误小问题不够重视,不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认为只要不犯大错就行。长此以往,小错得不到纠正,积累发展下去,就会使孩子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到那时,出现的大问题就难以纠正和解决了。

(9)反差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孩子时,态度、方法反差过大,往往是一方一味迁就,一方简单粗暴,这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让孩子钻了空子,以投机应付的心理对待家长的教育,因而整体教育效果极差。另外,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 3

作用。

(10)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问题。生活在单亲不稳定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心理压力较大,所以他们不但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的问题较多,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内向、胆怯或攻击性强等心理障碍。

另外,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对孩子只廛竞争,不讲合格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实际上是功利、自私、偏狭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1、家庭教育的原则: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材而异,因地而异,不能简单地套用别人的教子经验,哪怕是别人成功的经验,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实施教育,要随时间、地点、事由的变迁,以及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选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2、家庭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适时,内容适宜,方法适合,宽严适当。教育孩子要以身教为主,言教为辅,以引导为主,强制为辅,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以启发为主,说理为辅,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教育内容,并自觉转化为自身行动。

3、家庭教育的目标: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具有: 一种愿望:即积向上的热情 和愿:

二种精神:即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做事踏实、负责的认真精神;

三种习惯:即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四种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当然,更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因为这是健全精神和丰富知识的载体。

4、 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

(1)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建设健康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行行为,以正直勤劳、好学、进取的自身形象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敬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热情、开朗、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安合感、安定感强,情绪智力及智商普遍高于不稳定和破裂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来说,工不宜向未成年的孩子倾诉自己对家庭和婚姻的不良感受,不要向孩子倾诉自己精神上的苦闷和烦恼,更不要向孩子数落别人的不是,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中,不能把自己的不愉快转加给孩子,因为这一切都是强烈的精神和心理致畸因素,会造成孩子扭曲的人格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2)加强劳动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必须重视和发劳劳动锻炼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缺乏吃甘耐劳的精神,孩子不但不能战胜成长中的困难和拆卸,也不可学好文化知识,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其次,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第三,劳动不但可以培养责任感、义务 5

感,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团结合作。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靠人际关系和处包技巧”,可见,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人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第 四,劳动可以消除孩子的依赖思想,形成靠自己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第五,劳动可以让孩子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第六,劳动可以使孩子通过亲身感受产生对辛劳的父母真挚的敬意。有鉴于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安排劳动锻炼的机会,一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及时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有些家务包含着超出本身的意义。

(3)重视意志品格的培养。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竞争,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坚强的意志比联明的大脑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智力平平而意志坚定的人远比一个智力优秀而意志薄弱的人更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品格。

(4)正确认识智力因素的作用。美国情绪智力商数EQ,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而EQ对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一个EQ值高的孩子具有自信,有较强的自制力,有毅力,善于和别人沟通,善于和别人合作等特点,在明白道理以后懂得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即自动作事、自觉读书、自觉完成功课等等,这正是一些IQ值不高的孩子即有好成绩的原因。由此可知,IQ是人类成功的指数,智力是人学习和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却并非最重要和唯一的。此外,一个 6

不容忽实的事实是孩子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时的心坊、情绪相关,情绪好,则效率高,效果佳。所以,家长在孩子智力发展同时努力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首先要通过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自己良好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结晶,抑制怒气,解除忧郁;其次,要培养孩子愉快、开朗、活泼的性格,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培养孩子的恰如其分的自信;第四,教育孩子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冲动;第五,教育孩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识别和结交益友;第六,要注意帮助自卑、内向、抑郁或攻击性强的孩子进行情绪纠错。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会形成某种思维心理、行为定势,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有这样一句英国谚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如果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以此制约和支配孩子的行为,那么,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由于习惯是由行为的多次重复而形成并巩固下来的,因此,家长要以良好自身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爱整洁、讲文明、有礼貌、做事认真细致负责,进而使孩子养成自觉预习、复习、认真上课和独立思想、独立完成功课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常督促、勤检查。

(6)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立志,还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想方设法设法和满足他 7

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注意通过兴趣迁移,以兴趣培养兴趣。

(7)注重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应注意以能力培养能力,着力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形成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步使之强化。要抓住教育晨机,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事情和问题,比如:当别的孩子来召唤你正在学习的孩子一起去玩时,不要简单的挡驾了事,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训练孩子抑制冲动,克制欲望,安心完成既定任务。要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培养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打消依赖思想,不但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还要上升为高层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会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8)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孩子的成长,无论其生理还是心理都是由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身心剧变的青春期,内心感受复杂,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特点,这一时间的孩子,对别人过多的干涉和简单的说教表示出毫不掩饰的厌烦和反感,甚至有意反抗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错误较多,这一时期有“第二叛逆期”之说,此外,孩子对各种知识的认识和学习都是由简单浅显、形象直观逐渐过渡到复杂、抽象,并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抽象思想和逻辑思维。有鉴于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并注意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及时调整策略,以耐心 8

细致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的指点切忌怕烦神图省事而将教育行为简单化。要结合生活,因事生情,以情感人,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有成效。

(9)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你。在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共同生活而接触密切,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孩子进行不间断的细致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弱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要注意让孩子了解、感知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赢得孩子的敬重,更加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自觉接爱教育。

(10)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家长应该通过激励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借助于榜样、座佑铭、奖励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意识和愿望。

(11)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家庭教育要从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处着眼,从一时一事的小处着手。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家庭教育既要注意大方向上的宏观把握也要注意微观上就事论事,要从平时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小事发拙教育素材,要注意因事生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孩子进行点拨和启发。

(12)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补充,相到配合,各尽其责,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学习状况,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9

总之,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就必须讲教育的艺术性,在改进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应该增强为国教子的意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为国家培养出列多的人才。

20xx年12月16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