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毕重丽

一、 课标解读

1、通过关注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课堂上的投影仪,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模拟照相机,经历过程,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 观、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通过投影仪的使用,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有较深刻的印象。

4、通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有初步 印象,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二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鲁教版八年级课本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透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透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初三学生由于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对物理知识了解比较欠缺,对许多屋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却不全面。甚至会出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光现象有比较多的生活体验,也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但大部分学生对透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原理并不熟悉。

二、能力层面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使得学生对透镜的一些现象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在物理所要求的抽象思维方面仍有较大的不足,需要通过后续课程继续培养。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能对三者的物距进行区别;通过使用这三种仪器,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制作模拟照相机,经历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4、会区别凸透镜成的实像和虚像。

五、评价设计

1、通过“模块一”中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使用,以及“反馈练习一” ,检测目标1、2的达成效果。

2、通过“模块二”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3的达成效果。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眼镜的家族中有两个重要的成员:近视镜和老花镜,为视力不好的人解决了不少难题。让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找出辨别近视镜和老花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在桌子上哪些器材也用到凸透镜。(有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眼镜引人,引导学生找出辨别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后面探究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作好铺垫。 模块一、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成像

一:放大镜成像

学生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边看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回顾前面学习的平面镜成像,小组讨论交流屏幕中的4个问题。

(2)使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类比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除了成正立、放大的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虚像。

(3)学生通过“在镜子后面找不到像”,进一步理解虚像。

(4)要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些,该怎样调节放大镜的位置?

【设计意图】打破教材中原来安排的顺序,把最简单、生活中最常见的放大镜提到最前面学习,这样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 。

二:投影仪成像

(1)认识投影仪的构造。

(2)使用投影仪。

(3)观察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引导学生从像的性质、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与像位于凸透镜的位置3方面去观察,从而得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4)平面镜的作用:从“观察天花板的像不方便”入手,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投影仪,因此先要通过认识它的构造、物距和像距来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使用它观察成像特点,这样大大减小了学习的难度。

三:照相机成像

使用投影仪可以使小投影片成放大的像,那么使用照相机成的像会是怎样呢?一起学习照相机。

(1)制作模型照相机: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架模型照相机,引导学生怎样使用它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2)用自制的模型照相机,引导学生类比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观察照相机的成像又有什么特点?

(3)观察照相机的结构:模型照相机各部分相当于与它的那些部件,用连线的方式找出。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反馈练习一

1、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镜。

2 、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体离镜头最近的是____,物体离镜

头稍远的是____ ,物体离镜头最远的是____。

3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去掉,投到天花板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1、2的达成效果。

模块二:实像与虚像

1、利用学过的特殊光线作光路图

2、对照大屏幕,交流总结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设计意图】

通过做光路图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二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B、实像有时用光屏也接收不到

C、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3的达成效果。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实像和虚像

 

第二篇: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思想:

1、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真实的生活。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故本课设计时破除以往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习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在活动中接受物理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本课以三大类学生活动为主线而展开。

2、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该课中体会到老师真心的关注,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为别人奉献爱。同时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和力量,增加学习的信心,并能使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成功人生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象原理。

⑵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象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老师的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应为身边的人奉献自己的爱。。 ⑵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⑶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导出课题。

投影片上写了一个小的“爱”字问学生,这是个什么字,学生回答“看不见” ;接着提问:“怎么样可以看清这个字呢?”学生回答:“放在投影仪上。”又问:“投影仪为什么可以把字放大呢?” 学生思考后答:“因为有个透镜作镜头。”在此情景上老师马上导出课题。

二、情感投入,展开课题。

1、师语: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父母,老师,长辈对我们付出了爱,我们能否也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为他们也奉献一份爱呢?(从情感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生感觉亲切,也感觉物理很有用,必将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师提出:“能否给爸爸献一份爱心 ——给爸爸拍一张满意的相片呢?” 学生都会说很愿意,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照相机

3、小实验:用一个透镜和一张白纸给窗外景物拍张临时照片。(平时照相机学生碰的还是不多的,即使用过也不可能去摸照相机的镜头的,故对于镜头是个凸透镜还是不理解的,故我让学生做该小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明了照相机的原理)

4、学生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此时透镜和白纸相当与一个照相机,该透镜是一个 透镜,理由是 在白纸上所成的窗外景物的像有何特点——请把像与物体比较一下,并把结论填入下表的第一排。

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2)你能画出成像原理图吗?(画出像大体的位置和大致的大小)

5、学生制作一架简易照相机模型:学生拿出准备的纸板,透明胶带,剪刀,凸透镜。两个人小组,兴趣盎然地开始制作,边做边看书边小声讨论。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6、进一步提出要求:“爸爸向镜头靠近,如何调节照相机才能获得清晰的像?”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照相机模型亲手调一调。

7、更高要求:“在可能的前提下回家替爸爸拍两张相片并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这个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并没有让老师画

很大的精力去讲解,学生也没有费力的去理解和记忆,而是通过这一系例(小实验——讨论——活动——再探究)的过程学生自己在学,这样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也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点不知不觉中就印入脑中了。

三、乘胜追击,再探课题。

1、师语:“能否为老师献出一份爱心,帮老师把这个“爱”字放大呢?” (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本课,让学生感觉课堂就是真正的生活,物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

2、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看演示:一只笔投影到墙上,注意把平面镜移开,让学生看所成的像并

把看到的填入表格的第二排

4、学生先讨论怎样调,然后派代表实际来调一调,学生可以随时上来帮忙。

5、师语:“爷爷爱好集邮,他想仔细看一下邮票,但年纪大了看不清,怎

么办呢?能否为爷爷献出你的爱心呢?” (再接再厉,鼓励学生继续探究生活中的透镜。)

1、 学生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边看边讨论边完成下列问题

(1)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字是否永远放大呢?大体什么时候才会放大?

(2)该像有什么特点——请把像与物体比较一下,把结论填如表格的第三排

(3)深入思考:利用家里有的东西,你能不能再制造一个简易放大镜呢?

在学过照相机的成像特征后,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征,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因此就不要画很大的精力了。

四、课堂小结,回顾整课。

1、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凸透镜的知识?

2、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透镜呢?你能和同学交流一下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