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充满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充满“爱”的职业。“爱”就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通常在学校中能体现爱的科目教师主要就是班主任,而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平常跟学生接触的不是很多,似乎这种事情发生也很少。其实不然,作为从教十余年的音乐教师的我,就经常会留下一些深刻的爱的记忆。虽然是很小的、很平凡的,但却是我难以忘记的。 记得有一年我的特长生辅导班插进了一个新转来的小女生,她是从四川一个边远山区转来的,因为父母做生意到此。同学们都说她的歌唱的特别好,一听,果然她的歌如其人,恬静、婉转,非常美。每次学习也很认真,接受能力也不错。课不久后,我发现她有突然的变化,爱发言的她变的有些寡言,爱唱歌的她似乎也很少开口。问她到底怎么了也不回答。后来一个同学在课后告诉我,又一次在上某文化课时,同学骂她白痴。因为她们那里的教材和我们这不一样,在课堂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有些同学就起哄笑骂她蠢家伙、白痴,从此,上课她不爱举手了,学习也没那么积极了,连她最喜欢的唱歌也没兴趣了,甚至还跟要好的同学说她不想来上辅导课了。听

不打学生不表示就有爱心,但打学生一定是没有爱心。教师的爱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爱自己的学生,一个是爱自己的职业。一个热爱学生热爱职业的教师是决不会动手打人的。

音乐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它渗透在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全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她应该对学生既温柔体贴又不失严格要求,既宽容理解又不失原则,既关注学习又关心生活,要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从音乐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得到什么,需要从老师身上得到什么。要记住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要想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就必须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一堂音乐课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讥笑之语,使得学生情绪低落,师生情感难以交融,那么不管教学效果怎样,都意味着失败。不能说老师的批评、挖苦、讥笑,甚至偶尔的动手,就一定没有好的出发点,但至少这样的老师是缺少爱心的。

周理,一个纯净、温存、少语的女孩,在特长生的辅导报名中我见到了,但不熟悉。接下来在每次的辅导课中她总是会有很出色的表现,特别是她那甜美的歌声。我渐渐注意到了她。不过她在课余总不爱说话。可上了三个月的辅导课后,她就没来了。我问其他学生,他们说她爸不让她参加了。后来她班主任告诉我,她的学习在班上属于中等,但她很努力,很想考个重点高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在信中写道:“卢老师,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我想自杀!” 听到孩子的心声卢老师为之一震,原来孩子的父母正在闹离婚,从未经历过暴风雨的她一下子不知所措,卢老师告诉她,生活本来就充满酸甜苦辣,正因为这样,生活才别有滋味,别担心,爸爸妈妈会一如既往地爱你。中。可她是生。活在一个组合家庭,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家里说

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之美虽然是凭借其外部形态表现出来,但其实质是内在的,是一种心灵的表白。

那么,音乐教师美的内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一个社会人,她必须具备做人的基本品格;作为一名教师,她还必须具有人格魅力;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她更需要富有爱心。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音乐教师是否具有美的内心,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她是否富有爱心

音乐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它渗透在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全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她应该对学生既温柔体贴又不失严格要求,既宽容理解又不失原则,既关注学习又关心生活,要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从音乐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得到什么,需要从老师身上得到什么。要记住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要想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就必须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一堂音乐课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讥笑之语,使得学生情绪低落,师生情感难以交融,那么不管教学效果怎样,都意味着失败。

不能说老师的批评、挖苦、讥笑,甚至偶尔的动手,就一定没有好的出发点,但至少这样的老师是缺少爱心的。

在《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一书中,我点评了一位小学音乐老师的文章《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这是一篇让我感动的短文,我的点评也是在感动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篇文章中,这位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情:有一次音乐课上听辨音的长短,刚听完公鸡叫和小鸡叫,一个男孩就举手告状了:某某说陈老师是公鸡,小朋友是小鸡。教学思路突然被打断,但置之不理是不行的,全班学生齐刷刷地看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反应(猜想该是批评)。这位老师马上动情地说:“如果真能拥有你们这么一群可爱的小鸡,我愿意是公鸡,天天带你们捉虫,做游戏。”刹时间课堂上一片寂静,学生都眼睛亮亮地看着她,一种温馨感悄然而生。老师趁机接着问:“如果陈老师是公鸡,你们愿意做小鸡吗?”“愿意!”学生发自内心地回答,于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模仿公鸡和小鸡的叫声。那节课,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因为老师爱的表白,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爱是互动的,如今,每当这位走进一年级教室,学生就会靠近她,拥抱她,这不仅仅因为她是教音乐的老师,更因为她是一个可亲近的、爱他们的老师。

下面是我的点评文字的部分摘录:

看了陈老师的这篇教学小论文,就好像读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种享受、一种感悟,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这样的文章只可能出自那些深爱音乐教育事业、深爱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最前线辛勤耕耘、可敬可亲

的教师之手。……音乐教师是美的化身,是爱的使者,说得太好了!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自己。那么,怎样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上你呢?你要有幼儿园阿姨那样的“温柔可人”与“活泼大方”,你也要有慈母般的体贴与关爱,你还要有慈父般的隐忍和大度,你必须成为小朋友们的大朋友。如果与孩子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那么,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就具备了良好的人际基础。……最后我想说,陈老师的这句话——“如果真能拥有你们这么一群可爱的小鸡,我愿意是公鸡,天天带你们捉虫,做游戏” ——不仅感动了孩子们,也深深地感动着我,它充满着对孩子们的爱,充满着对音乐教育的情。而“如今,每当我走进一年级教室,学生就会靠近我,拥抱我”,这又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幸福体验呵!

什么是爱心,我想这就是爱心。什么是爱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教育。 上面我们谈的是音乐教师富有爱心的第一个方面,即爱学生。下面我们还想特别谈谈爱职业的问题。

音乐教师热爱职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育这项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说热爱学生主要是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热爱职业则既关系到他人又关系到自己,并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往我们谈热爱工作,主要是强调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有献身精神,要能忍辱负重,要一切为了学生,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我在这里谈热爱职业,则着重要谈谈我们老师自己。为了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我们自己现在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同样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实际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我们自己

感到幸福和快乐,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幸福和开心地学习。而学生的幸福和快乐一方面是教师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之一,另一方面它也反过来增强了教师的幸福快乐体验。事实上也很难想象,一个自身并不幸福和快乐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幸福快乐。所以,无视教师自身的生活状态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不是科学的人生观。

与基层音乐教师交流时,我经常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学会“享受工作”。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比较,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恐怕是最低的,而对于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一辈子呆在同一所学校做同一份工作并且从来都不被人重视,这种可能性确实很大,仔细想想,这种生活是比较单调和令人消沉的。因此,如果我们不会享受工作,不能善于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自己寻找乐趣,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精神生活质量会是很低下的。

而这种看起来日复一日、炒剩饭式的工作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享受的呢?确实,如果我们的教学总是把一个模式从这个班搬到那个班,相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不同班级克隆,不同年份的相同年级反复克隆,任何有工作激情的教师也不会再有激情,任何充满活力的教师也不再有活力。那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创造性地工作。相同的内容、相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可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要力争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出现。这样,教师对教学工作总会保持一种新鲜感,总会充满激情和活力,总会有取之不尽的享受源泉。音乐与音乐教育最忌雷同,创造

性是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从事音乐艺术事业还是音乐教育事业,没有创造性,没有活力和激情,那都是不可想象的,那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教育。

创造性地教学,不仅是一种意识,更应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主动调整自己,要转变角色,要由“技能型”、“经验型”的传统型音乐教师向“科研型”、“创造型”的新型音乐教师转变。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我的建议是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路子,教学与科研同步,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其教学与科研是融为一体的。从创造性的角度说,似乎音乐教师有优势,而从科研的角度说,音乐教师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我们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但是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这样做,这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事实上,音乐教师享受工作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具可能性。其他学科的教师享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享受教学的成果,学生成绩好,学生考上了好学校,这便是老师的一种享受,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有太多享受的。而音乐教师则不同,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老师、学生只要接触音乐,在音乐的活动过程中就能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体验,获得一种成功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另一方面是因为音乐课程没有太多的成绩、升学压力,因此,老师和学生完全有机会尽情享受整个教学的过程,没必要太在意教学的结果将会怎样,是最容易超脱的。不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音乐

教师往往并不这样做这样想,非得要在一堂课里教授一些有难度的音乐知识技能给学生不可,总以为如果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这堂课就失败了,而这些教学内容又恰恰是学生最怕学,最不愿意学的。这样,本来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好好享受的课,反而变得很难熬了。所以,有的时候,音乐教师是自己在找自己的麻烦,自寻烦恼,久而久之,便感觉这份工作没有意思,只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提出“享受工作”,是与未来民主化的个人价值取向相吻合的。 由德国著名未来学家马蒂亚斯·霍尔茨著的《预言大未来――21世纪世界八大领域发展趋势预测》一书中对未来社会的 “工作伦理观”和对“牺牲精神”有新的诠释。

工作伦理:“从强调人勤奋工作、积累财富的工作伦理观转变为将工作视为个人得到满足的源泉,因此人们也会更加厌恶那些无法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

牺牲精神:“较少地强调作为道德责任的自我牺牲精神,更多地则是强调存在个人选择可能性的?道德关系?,这就是我们曾经称之为?温和的个人主义的新时代?的核心。”

霍尔茨进一步认为:“未来的自我既不会把?工作?(工资劳动)看成是惟一的生活意向,也不会像享乐主义者那样试图为了?业余活动?而减少工作时间和?拥有尽可能多的乐趣?。……在工作的世界里,我们不断地塑造自我,我们返回到了人类的创造力发展阶段。”

在霍尔茨的书中,还谈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即男人和女人角色的演变问题。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聊这个话题呢?因为音乐教师绝大部分都

是女性,在这里介绍男人和女人角色演变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女性音乐教师来说,相信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派翠西亚·奥伯汀在他们合著的全球畅销书《女性大趋势》中,预测了未来的女性权力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当时,人们以一种同情的心态拒绝接受这一观点,因为,当时女性的社会现实和职业现实,与实现女性解放的理想相距甚远,认为要实现真正的平等要等到遥远的未来才有可能。

然而,在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灭亡速度”最快的四种职业是:建筑工人、卡车司机、采矿工人、金属加工,它们都是传统的男性职业。前景最广阔的四种职业是:物业管理、程序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业、卫生服务业。男性在未来职场的相对衰弱,使得“有一件事是明朗的:21世纪的男性看起来是一个?多余的性别?。”在未来的经济领域里,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货币”:自己的时间、可支配的时间、自我实现的时间。为此金钱是必须的,但它不是全能的。当收入和职业之间不断地相互脱节时,当个人能够把职业和爱好融合在一起时,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传统角色定位就要相应地做出改变了。这时,女性作为被解放者,从枯燥无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主动把工作压力留给了喜欢在工作中寻求刺激的男人们。

仔细想想,现在我们许多老师尤其是女老师不会享受工作,并不是她们不想享受工作,而是她们的牵挂太多,压力太大。传统的观念、男女的现实不平等地位,使得女老师们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要照顾孩子,照顾丈夫,操持家务。按照未来学家们的预测,这一切都将

很快改变,女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权力去充分的享受自己的工作了。

 

第二篇:教师这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教师的十大“美称”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爱情感人的爱称

春蚕——最诚挚的称谓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传播者、移植者、选择者和改造者,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是新型劳动者的培养者,对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有重大作用。

(3)教师是各种创造型人才的造就者,对社会精神财富的生产与再生产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4)教师是社会变革理论的提供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一职责首先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有无目的的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目的。我国当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摇篮。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对教师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萌发、世界观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难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乐于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较片面,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敢作敢为却很少顾及后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灵培植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根据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进行精心的培育。教师之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其道理正在于此。

3.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既必须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的发展都要大受影响。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质的状况,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健康。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教师法》第7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

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争鸣等权利。

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教师法》第8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法律意识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其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自然更负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据美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

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上半叶是每五年增长一倍,而目前已达到了每两年增长一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