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暑假后学生们满心欢喜地进入高中,但还不清楚高中的学习较之初中阶段的学习会有大幅度的变化,能适应的就可以迅速进入状态,否则就可能会掉队。尤其是数学,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差异很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以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数学的学习。

一、高中数学知识分析

1.高中数学知识量大。高中是学生们求学阶段获取大量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每一学期所学内容都很多,如高一第一学期要学集合、函数、数列,而这三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高中数学难度陡然上升。初中和高中数学在知识上有一些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这就对学生把握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在高中属于常用的、重要的知识,但现在初中已被删去或弱化了。

3.高中数学系统性强。高中数学知识一环紧扣一环,前一阶段学习的扎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4.高中数学对能力要求高。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大为重要。

5.高中数学对理解要求高。要理解概念、法则的本质,形成某种理念、方法,才能把知识学会。

二、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

初中数学内容少,要求低,学习难度不大,速度较慢,对某些重难点内容,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反复讲解演练,逐个击破。老师做好示范,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甚至手把手地教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大多机械模仿,反复练习,按部就班,结果“重知识,轻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松,往往通过设置导语,提出问题,埋伏陷阱,给出变式,启发引导,开拓思路,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另外还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高中数学学习进度快,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

三、学生自身的特点

初中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知识面广,但学习较浮躁,一些问题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基础知识不牢,思考问题也不全面,同时思维的深度、广度和严谨度都有所欠缺,尤其是不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不喜欢动笔解题,计算能力尤其差,而上述能力恰恰是高中数学学习所需要的。

四、对高一新生的建议

对于高一新生,要注意适应和掌握高中学习方法,打牢学科基础知识,重视把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1.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提高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尽快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可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请教学习方法,使自己少走弯路,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2.科学安排时间,开学初制订两张表。一张是一天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从早到晚,从起床到睡觉,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另一张是一周学习计划表,正常的学习和单元学习,查漏补缺合理安排,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集体完成与个人知识面的拓宽和发展合理安排。这两张表的制定,可促使学生克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学习、活动、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3.对数学要有兴趣。数学枯燥,乏味,抽象,晦涩。为避免自己讨厌数学,平时可多阅读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伟大人物的简介、传记等。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带着初中课本学高中数学。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数学知识也会涉及初中内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和提高,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知识上的缺口,应即刻补习完整,主要是弄清楚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避免简单的记忆或查字典式的抄写。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 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考后分析等内容。首先必须绝对保证课上的听讲。要做到“四到”:即“心到”,

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仔细看清老师的每一步板演;“手到”,适当做好笔记;“口到”,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其次要学会复习,下课后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如有可能可以像放电影一样想老师上课的过程,尤其是板书。再者,注意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一有问题就问老师或同学,自己努力想一想,也许稍一思考就会了,此过程中会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提高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需要相当高的自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一个定理,要想为什么要有这个定理,定理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应用时需注意什么,等等。

6.训练快速正确的计算。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依靠细心就可以做到的,只有平时认真坚持和严谨的训练才可以做到,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只有将问题完善地解决了才是真正把知识学会了。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希望对高一新生学好数学有一些帮助。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随笔2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三角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三角函数包含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从定义域、图像以及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三角型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对数学有着自已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已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一次教学随笔

单位:陇东中学

姓名:王 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