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东白湖镇小 陈叶芳

反思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

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

他们既好奇又困惑

既憧憬又害怕

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

我耐心的指导他们

真诚的鼓励他们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

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

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

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

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

比比

谁抓的多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

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

动口表述

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

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能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

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

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 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

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

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

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反思六

教学《元、角、分》

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

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

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

 在分类教学中

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

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

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

他们除了按年龄

按性别

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

按面部表情分

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

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八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

在《位置》中

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

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

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

当一当小小导行员

许多孩子跃跃欲试

不仅说得很详细

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反思九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

这并不无道理

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

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

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

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

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

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

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

同学们猜猜看

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 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

在上《前后》一课时

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

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

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

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

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反思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

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新教材中

加强心算、允许估算

计算上

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

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

一手比5

重叠的是3

那就是13

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

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

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

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反思

中学体育教学反思

从教若干年,“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以人为本”、“健康体育”的理念,逐个渗透到我的教学思想。几种理念孰轻孰重,曾经令我迷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项目,更乐意接受,枯燥的田径不学。从教师的角度看,挑自己拿手的项目教,危险的单、双杠、足球等项目少教,最好不教,避免麻烦。这样,娇生惯养的学生已失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健康的个体在体育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就成了我教学的目标。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能力的培养正是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中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一、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随着体育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3、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二、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

2、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是体育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2、让学生在分层次练习中培养辅导能力。具体做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按学生成绩分三组。譬如以初中女生铅球或实心球为例为3组。第一组:6m以上,第2组5m~6m,第3组5m以下。分组教法与练习是采用“一帮一”的办法,也就是技术动作相对好的第一组来辅导成绩较差的第三组,这样既锻炼和提高第一组学生的辅导能力,同时提高了第三组学生的整体水平。而第二组学生,可利用自我评价意识来判断自己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争取早日升入第一组的行列。由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均较自然,更容易接受,这样使整体水平提高更快,同时班集体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友爱的氛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