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案例与反思

蜗牛这种小动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准备了蜗牛。打算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观察蜗牛的构造、爬行、吃食等活动。但实际上,这些小蜗牛却给我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临时改变教学方案,而教学效果却非常好,至今让我和孩子们回味无穷。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问题一:小蜗牛怎么不出来。

孩子们带来的小蜗牛都呆它的“家”里不出来,那怎么让它出来,不出来就没办法观察,所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蜗牛上,于是我提出问题,“怎样让小蜗牛出来呢?有什么方法?,孩子们这时提出很多方法:如“把它放在水里”“放在湿布上”“用针扎”“放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在地上磨”,最后讨论这些方法行不行,否定了几个方法,确定把蜗牛放在湿布上或玻璃片上滴水,讨论五分钟后,孩子们边等待边加油让自己组的蜗牛快出来,这样经过二十分钟后,蜗牛终于陆续从他的“家”里爬出来,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教室里一片欢呼。

〈反思〉:本打算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蜗牛,结果蜗牛不出来,如果不让他们观察,而看书那么孩子们就体验不到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了解不到观察的过程与方法。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想出很多方法,又经过讨论选择哪种方法可行,又一次让他们体验了不伤害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十分钟的等待与加油,让老师、孩子们与小蜗牛联系在一起,感觉不到时间的的漫长,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未来的小科学家。

问题二:接下来怎么办

既然小蜗牛出来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故意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考虑怎么办,孩子们思考讨论后,有的组拿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有的组让蜗牛进行比赛,有的组拿菜叶让他吃,有的组让蜗牛爬细线。教室里好一片热闹,有喊加油的,有记录的,有串组的,而我呢当然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进行指导。

〈反思〉:科学探究并非一成不变,教学过程、知识的传授也要随机应变,

教师只有正确的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才能够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接下来怎么办”正是让孩子们在亲历观察时,引发思考,在观察比赛等活动中尝试方法,设计方法,当然,教师也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如放大镜、细线、玻璃片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进行活动,同时也体会到与小伙伴之间进行合作的力量,而教师正式恰当的成为本次观察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亲密的伙伴,让两节课充满欢乐,充满探究小蜗牛秘密的味道,一改以往教学中“要我学”的教学理念,而成为“我要学”“我要观察”的教学理念。

问题三:观察后的收获

连着两节课,孩子们还没有汇报成果就要下课、放学,看着孩子们恋恋不舍,又充满欢乐,充满收获的脸上,我当即决定, 让孩子们把这两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以日记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并布置回家后继续观察小蜗牛,准备在下节课汇报。

〈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提到科学课不要以上课给为起点,不以下课时为结束,而要将科学穿整个活动生活中,所以我让孩子回家后继续观察,相信他们一定会观察的,因为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还提出用日记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感受或收获,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究目标。

总之,要上好科学课,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能随机应变,要把时间尽量给学生。在放手让孩子们活动时,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也要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习惯的培养,要勇于对不正确的问题说不,不要被热闹的课堂迷失教学的方向,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积极、上进的课堂氛围。

 

第二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蜗牛(二) 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蜗牛二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