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伤仲永》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伤仲永》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一、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本文语言平实精当而又不乏感情色彩,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是一篇经典文言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这篇比较浅显的文言短文。因此我采取了“文、言”结合的方法,在朗读分析和问题情境中落实重要的文言词句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这篇文言文。

2、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及用法。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靠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五、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方仲永由五岁能诗,到“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勤奋好学才能有所成就,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后天教育、不努力学习,即使是天才、神童,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变成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多媒体显示),要求学生认真听录音,注意难读的字的读音。

2、(学生):听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分组朗读、齐读课文。

1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注意以下文言字词的读音: (1)世隶耕 (2)邑人奇之 (3)日扳仲永 (4)环谒 (5)....

称前时之闻 (6)泯然众人 (7)方仲永(8)忽啼求之 (9)父异焉(10)矣 (11)耶 (12)....

尝(多媒体显示)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和读懂文意。

(三) 疏通课文

1、(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遇到疑难词句,请求同桌或老师帮助。

2、(教师):巡视课堂,略加点拨,适当答疑。

3、(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读准节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余闻之也∕久。

(5)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多媒体显示)

4、(学生):再读课文。

(四)感知课文

1、学生观看课文漫画(多媒体显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讲述,教师归纳:方仲永从一个神童沦为庸才的故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

(五) 研读课文

1、(教师):方仲永是不是一个天才?哪里可以看出?

2、(学生):是。(1)父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旁近:邻居。书:写。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养:赡养。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一乡:全乡)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立就:立刻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

(4)父异焉,邑人奇之。(异,奇:觉得惊奇、奇异。)

3、(教师)归纳:方仲永五岁时即能指物作诗,而且速度之快,并有文采,道理深刻,引得秀才欣赏和同县的人惊讶。可谓天资过人、才思敏捷的神童、天才。

4、(教师)这样的神童到了十二、三岁时,有什么样的变化?

5、(学生)令作诗,不能称前世之闻。(称:相当。不能和以前的听闻相当。)

6、(教师)归纳: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7、(教师)那到了二十岁左右,方仲永又有什么变化呢?

8、(学生)泯然众人矣(才能消失得如同常人了)

9、(教师)归纳: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才。

10、(教师)提问:那么作者笔下的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多媒体显示)

11、(学生)归纳:三个阶段(1)幼年天资过人 (2)少年才能衰退

2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3)成年才能泯灭

12、(教师):方仲永由一个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沦为平庸之人,可谓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找出作者的原话。

13、(学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4、(教师):方仲永为什么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呢?请同学们从第二段中找出原话。

15、(学生):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认为??有利可图,扳:通“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

16、(教师):是因为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天天带着他赚钱,而不让他学习。而这点其实在文章开头就有铺垫了,应该是那句话?

17、(学生):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

18、(教师):对于方仲永的悲剧,作者王安石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呢?

19、(学生):惋惜、哀伤(标题“伤”的意思)

20、(教师):出示王安石的介绍。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多媒体显示)

21、(教师):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仅仅是针对方仲永吗?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22、学生讲述,教师归纳: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多媒体显示)

23、(教师):你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否认同?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4、(学生):通过事实和道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课文最后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2、完成《作业本》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和品析,设计情境落实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九、亮点设计

在情境问题的设计中巧妙落实重要文言词句的意思及用法。 十、拓展资料

江郎才尽: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原来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 3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多媒体显示)

4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伤仲永》教案 新人教版

5.伤仲永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新人教版

1

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新人教版

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新人教版

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