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听评课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同课异构”听评课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从一定意义上说,听评课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课改的主要途径。近学期以来,我校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也引起很大反响。现在结合实际,就教师在听评课环节中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几点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听课的盲目性表现为听课者对内容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别人听我也听,只是为了应付公事或听课任务;评课的盲目性表现为人云亦甚至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根据个人好恶,任意指点,把亮点说成缺点打击了开课者的积极性。如上学期,本人讲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把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设计了一幕短剧,既把当时的手工工场展现出来,使学生感性认识了“机工出资,机户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有位老师在评课时却提出异议,说这种设计离题太远,脱离了教学实际,有哗众取宠之嫌。他这样一评,着实让我大失所望,更感到课改的艰难。如此一来,实际上给课改设置了障碍,不利于“同课异构”的顺利进行。

2、非专业性 表现为非专业人士的听评课和业内非专业听评课。前者把自己的专业设想、设计生搬硬套到其他学科上,缺乏相关联的背景,往往使评课效果极差,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多来自领 1

导层,他们自以为资历颇深把以往的经验不分学科,甚至不分场合加以推广,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主要是后者,评课者缺乏专业知识,词不达意。评课没有针对性,评完后让人如入雾里,不知所云。具体表现为:一、听课时只关心教而不关心学,即使关心教的方面,多数也只关注开课者的学科知识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注重拓展、应用及相关链接;二、评课时以自我为本位,不关心现场,忽视具体的教学实际和教学行为;三、价值取向功利化,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态度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等潜学力;四、方式方法上多以漫谈式,即席发言,语言呈现缺乏目的性,价值角度混乱,逻辑不严密,没有理论支持和必要的证据意识。

3、消极性 表现为听评课者缺乏主人翁精神,个人行动游离于整个教研活动之外,不积极参与其中。“同课异构”的意义在于集体智慧、合作创新,没有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是达不到其真正目的的。

本人认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教改者,作为开课者、听课者和评课者三位一体的“同课异构”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切磋的有效途径,也是改进课堂生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教研活动的支点,参与其中是教师的权利更是义务。那么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应当怎样呢?

二、对策

1、听评课要有准备性、针对性。实际上无论听课或者评课都是教学活动,也应备课。首先,在听课之前应了解开课者的文化背景,了解他对学情的实际掌控程度、授课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解决问题 2

途径与程度的认识,使听课者有确定的观察点。其次听课要有目的,既然是课异构,自己既是听课者又是开课者,那么不妨设计一下自己将如何讲好这节课,从而确定比较点。另外,对听课者来说,在听课中既要做好听课者又要做好学习者;对开课者来说,在评课前应当陈述这节课的目标成度、各种教学行为的针对性、预设与生成性的吻合等情况及原因,使听课者能从不同的观察点审视开课者的观点,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和基于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评课者在语言表达、成效方式、顺序等方面应有的方矢,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同课异构”活动深入健康开展。

2、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圈,克服“非专业化”。要使听评课克服业余性(非专业化)的弊端,关键是构建起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圈。为此,全体教师应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举行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此 我校给每位教师订购各科教学参考杂志,深入开展专业集体学习,逐步形成并扩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圈,使广大教师能自觉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理解并实践评课中涉及的专业领域,如环节上目标是否明确、过程是否科学、结果是否有效;教学活动上学生参与的面与度、提问、讨论、合作及反馈等互动如何;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平等、融洽等,把听课评课这一“任务”型活动转化成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载体。

3、达成共识,做活动的参与者,争取主动性、克服消极性。主动性一方面靠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靠制度。作为学校要大力宣传、扩大“同课异构”作用和意义。使每位教师明确,所谓“同 3

课异构”是指:“同课”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异课”是让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学生。明确意义,树立主人瓮意识,积极参与、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学校从制度上规范听评课行为,在每一环节都留下活动痕迹(记录),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学校根据材料,进行量化考评,使“同课异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每位教师结合实际,切实纠正自己在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必将能够进一步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第二篇:地理同课异构评课

第二章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三角为例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亮点: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运用大量的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从案例中找关键自主填表格——小组归纳——认知、现象——本质。

2、多次追问——启发思维——拓宽思维——前后知识联系

3、学生做到六动

1)一听

2)二看(PPT、教材)

3)三思

4)四讨

5)五答(个别、小组代表、集体)

6)六记

4、教学目标明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 不足:1、最后总结记忆方法

2、对于工业生产特点用案例说明会更好

3、结合乡土地理会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