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教学设计

《遗爱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生字,感悟古诗,积累语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同时展开想象,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积累词句,体会诗人热爱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 (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题 师: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 玩,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 书课题)

这座寺庙就是庐山香炉峰脚下的遗爱寺,白居易在寺里玩石赏花,聆听鸟儿的叫声和哗哗的泉水声,此情此景让诗人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古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遗爱寺》。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相机学习生字遗、寺。

遗:请同学们看这个字,它是我们的新朋友,在读音方面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

寺:这也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请同学们直呼。知道带有寺字的词语吗?

过渡:诗人笔下的遗爱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

三、认读古诗。

1、自由读诗,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弄、临、绕)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韵律美的熏陶,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四、随文识字,感悟诗意。

1、生字朋友戴着拼音帽子出来见我们了,拼一拼,读一读。指生拼读。全班齐读。哪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请你提醒同学们注意。

2、生字朋友玩热了,瞧,它们摘下了拼音帽子,又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

3、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 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 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 “弄是会意字, 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 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 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 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 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 或觉得石头好看)

4、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 字家族中其他的 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 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5、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 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 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6、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 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 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 读、师生对读的方式)

五、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爱”和“受”区别开。“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六、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篇:窗 教学设计

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

2 学会分析人物和总结主题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索中关注细节,在续写中深化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设想

窗 是一篇小小说,文笔优美,哲理深刻,其结尾到达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发人深省.文章篇幅短小,如何带领学生有层次的把文章读懂,读透,引发他们的一些人生思考,是本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少教多学,从整体感知,分析人物,总结主题,续写主题等方面设计几个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纲目,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阅读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这样学生会快乐的多学,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