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风 2教学反思 语文S版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4.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篇:(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a、o、e 1

a、o、e

作为初入学的孩子,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渴求信息的沟通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汉语拼音做为一种抽象符号,儿童一入学就学习它会感到单调、枯燥,易产生挫折感,无法满足学生的“第一需要”。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汉字又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有的学生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

新教材所做的改革就是让学生一边学汉字一边学拼音,学拼音和学汉字相互渗透。从学生已会的汉字入手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同时学习新的汉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拼音知识。这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孩子入学开始就“学了知识,体验了成功,感受了乐趣,增强了自信”。这样拼音和识字教学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果。

一 、发挥汉字功能学习、巩固拼音

人本意识,即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为此,每个老师都应当密切关注初入学儿童的已知经验——会认一些字。所以在进行拼音教学时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儿童具有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的方式,发挥汉字功能,学习、巩固拼音,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利用熟字 学习拼音

利用熟字,读准声韵。“学习拼音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获得的。”新教材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正是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学规律,学生在老师标准普通话的示范中,学习读准部分汉字,再利用熟字字音,学习声韵发音,起到正音效果。如单韵母“e”的第二声发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上节课所教的“鹅”字,编了儿歌“ééé,白鹅的鹅”,并提醒小朋友读“é”时可以回忆“鹅”的读音。小朋友轻轻松松读准“e”,同时对“鹅”的字形也进行了复习。

利用熟字,准确拼读。 “准确拼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拼音教学最核心的内容

之一,而音节拼读又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刚刚接触拼读时,要么拼读不出,要么拼读不准。时间一长,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丧失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所以根据“语音与汉字”的关系,在熟悉汉字字音基础上学习音节拼读,就要比先学拼音再学汉字容易得多。如拼读音节d-à-dà:先出示熟字“大”,让小朋友认读;再出示的音节“dà”,并告诉小朋友dà和 “大”读音相同;然后出示dà的拼读过程 d-à -dà,在学生拼读后老师再示范拼读;最后学生练习拼读。这样一来有效的降低了拼读的难度,学生不但掌握了拼读,同时也学习了汉字“大”。

2.依托熟字 巩固拼音

在识字时,一方面运用拼音知识读准汉字;一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的字音复习声韵发音,练习、巩固音节拼读。课文是浅显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儿歌中熟字字音, 复习声韵发音,练习音节拼读,提高拼音能力,同时也复习汉字字形。如在教学“大”时,运用拼读方法学习生字的音,更明确“à”的发音,使他们在儿歌声中既读准了生字的音,认识了生字的形,又巩固了拼读知识,还记住了声母的发音,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拼音在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中的重要作用。

二、 发挥拼音功效尽早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这在新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学了拼音之后,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来学习生字、解决字音问题。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不是拼音全部学完了,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而是只要有一些拼音基础,会准确拼读便可以让学尽早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拼音,拼音识字相互渗透双轨并行正是新教材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孩子的已知,从他们的需要出发,促使儿童为满足需要而努力追求。如:孩子们已学过了单韵母,并初步接触了拼读方法,在进行拓展教学时,就可以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尽早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时,鼓励他们运用已知看拼音拼音节的知识,自己解决部分不认识的字。这样学生借助拼音做到了自主识字,获得了自信心的满足,使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

陶行知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拼音相互渗透”起到了熟字带学拼音,拼音辅助识字的效果。

让孩子们入学的第一需要得到满足,把他们从枯燥的“先拼音后识字”中解放了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的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还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识字,其识字量远远超过了教材的保底量。这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