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浅论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

学 院: 专 业: X 班 级: X 学生姓名:X 学 号: X 指导老师: X

浅论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在二十世纪前期的启蒙运动。1915-19xx年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1919-19xx年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它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启蒙运动; 《新青年》; 中国传统文化;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19xx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

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xx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处于内有外患的境况,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李大钊等。

新文化运动述论: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是从19xx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开始的,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

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19xx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19xx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新文化运动后期,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全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其次,他们也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并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求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破了对人民的思想禁锢。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新文化的倡导者克服了以往的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的向前推进!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的斗争,那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新文化运动所具有的开放意识、反思意识、进化发展观、科学、民主和语言改革都是它与此前"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相联系的思想因素。新文化运动的独立贡献在于把这些思想因素推进到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改造中来,因而人的解放的思想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独立本质的意义内涵。它的独立的思想旗帜反映了人的精神解放的"个性解放"思想。在这个思想旗帜下,它展开了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中国的新文学则是在这种反思的精神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四)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五)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二)他们认定,为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这种想法太过绝对。

(三)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与国民性,显然是不可能的。

(四)他们在那时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有的人看问题还很片面,

好的就绝对好,坏的就绝对坏,这种形式主义的看问题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五)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而且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六)他们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也具有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影响一直到19xx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 (一)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二)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三)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治势力,对限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之交发生的一次以启蒙为显著特征的文化运动。这次启蒙运动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显著的不同。新文化启蒙运动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它是一次以接受近代西方文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层面的变革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后期,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端,并接受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并深入到工农群众之中进行革命思想启蒙。这一时期的启蒙因为深深地植根于工农群众并经过工农群众波澜壮阔的实践而获得了伟大的力量。因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广大工农群众又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新文化运动通过文化变革和思想变革的形式,启发并促

进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史意义深远。

1915—19xx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xx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陈独秀对"民主"内涵的新阐释,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梁漱溟强调在儒学基础上认肯"民主",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不同追求的有代表性的体现。民主观念的这一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合理性,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意义。

总述:

新文化运动一方面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扫荡 ,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在中国的发展 ,在思想界掀起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放的热情 ;但同时它犯了形式主义看问题的错误 ,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好、西方文化一切皆坏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求过于苛刻。这种因革命而进行的文化改造 ,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因此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历史事件,对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xx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魏晓东.试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甘肃理论学刊.1989(03) . [3] 徐首军.简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理论探讨.1990(03). [4] 刘运豹. 简评新文化运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S1). [5] 王富仁.对全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 1989(3).

[6] 冯占元. 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中国近 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012.

[7] 李维武.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学术探索. 2011(04).

[8] 中国知网相关文献.

 

第二篇: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

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

推荐笔者要谈新文化运动,是想使其对今天正在改革开放征途中的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希冀引起人们的反思探讨。如果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笔者可要谢天谢地了;如果幸运地触碰到了某些官员、政治家们敏感而多疑的神经,让他们觉得还言之有理,可资利用,那笔者就要阿弥陀佛,三呼“万岁”了。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涵是什么呢?历来议论和评述较多,似乎不再是个问题了。但综合近年来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态度和认识表现来看,市场经济越是深入发展,市场的触角越是抚摸人们的身心,社会和人们越是容易选择健忘,丧失记忆或记忆模糊成为一种可怕但却普遍存在、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所以对正在改革进步中的当代中国实际地构成了一种短期内还难以估量的损害,也必然对中国的前途未来产生无法预测的消极影响。因此,笔者坚定地认为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都还是有再谈论、再探讨、再反思、再梳理的必要。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70年间,中国是外则败绩连连,丧权辱国,内则民族不能自立,国家不能富强,人民不能觉醒。洋务运动和演武新兵、维新变法和实业救国、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种种富国强政、富民强商、富武强兵甚至暴力革命实践的尝试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惨痛的失败。痛定思痛,蓦然惊醒:考之西方世界维新革命的历史,成功的变革和革命必须思想和文化先行,欲强国富民和民族自立,必先赋予国家、人民和民族以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教育,夯实思想和文化的基础后,辅之以政治革命和维新变革等,方能一举奏效,全面富强且能长久维系,脱离治乱兴衰之历史循环。

而考证西方近现代历史,其先进的思想文化之精髓就是科学和民主,既为实践证明可行可用,亦必将为世界之大潮流、大趋势。故惟有大张科学和民主之旗帜,赋予国人以新思想新文化,启迪民智,以文强脑,实现民众普遍的觉醒,由觉醒而奋起抗争,争民权,护民权,由民权而民生而民主,实现全面的维新和变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民主和科学都是好东西,都是旧中国的旧世界的土壤上难以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西。虽然我们距新文化运动有90年的时间了,虽然我们今天更加进步和文明了,“科学”和“民主”也在中国扎了根,且略具雏形,让民众初步尝到了甜头,但就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发起者和倡导者们来说,其对民主和科学的涵义和基本精神的理解已经接近了其本来的真义,其认识程度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我们今天的很多专家学者们。

今天,我们所谈论的“科学”和“民主”是拿来主义选择下的科学和民主,其本来的含义经过重重的阐释或转述,可能已经模糊不清了,或者遭到了人为的阉割和置换,当然是为了更切合政治需要,为了更贴近中国实际。但就求真求实和勇敢的精神而言,我们如果还讲良心的话,恐怕也须承认可能我们很多人还未必赶得上当年那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发起者、倡导者们,未必有他们睿智和勇敢,未必有他们清醒和深刻。那一时代,不少学者、专家和维新分子特别是其中为领袖者、为发起者、为倡导者,较少政治顾虑,不受政治左右,独立自主地研究和思考,冷静的观察和判断,故终能开风气之先,成一家之言,受众人之拥,享齐人之誉。即使有人从政治角度出发甚至也曾从政过,但还是基本秉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此,我们只有敬佩、再敬佩。如果说我们能做点儿什么的话,就是重新拾起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精神,重新认真审视和研究新文化运动及其领导者、发起者和倡导者们的研究成果,重新认真审视和研究民主与科学,务求透彻和准确。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也是能做的工作。

实事求是是尊重科学,勇于承认是尊重科学,敢于面对现实和各种社会问题,也是尊重科学。而民主不仅是人民当家做主,更要紧的是保障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不受到无理的侵犯

和剥夺,让人民获得生存权、发展权、言论自由权??一句话,就是给予人以应有的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一个稳固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所以,新文化运动虽然如昙花一现,为激进的政治暴力革命所阻断,但其巨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否定的,其基本的精神内涵和张扬的旗帜是不能讳避的。抹净历史的尘埃,我们蓦然发觉新文化运动至今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在岁月风雨的洗磨下仍然充满了丰富的意义和鲜活斑斓的色彩,值得人们永远地崇敬和追忆、思念,值得一切学人、知识分子们研究和反思。

三、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需要再来一个新文化运动,需要再来一次持久连续的关于民主和科学的启蒙教育活动。五千年的文明文化虽然可以继续滋养我们,但已不是我们笑傲当今世界的根本资本和得力武器。经过欧风美雨的洗礼,经过各种文明文化的比较交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准备和积累,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和长期观察,我们认为:新文化运动也好,民主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也好,最终目的就是要加快启发民智,推动深醒,争取民权,扩大自由,创造新历史时期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发展出更有生命力、更先进、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中国新文明新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文化齐头并进,在抗衡竞争中实现和谐共处,民族复兴。

应当说,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科学和民主的基础和条件。但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先天不足,我们民主和科学的土壤不够丰富和厚实,科学和民主发展的程度、速度和力度目前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中产阶级阶层的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和深切渴望,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深刻的、更广泛的发挥、弘扬与体现,广大的民众还没有真正获得长足的智慧和真理的启蒙教育,尚未整体性地、深刻地觉醒和清醒,违背科学、践踏民主的现象(特别是以官僚干部们为主体)还经常性地出现和发生。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需要加快进行科学和民主的启蒙教育,需要加快开启民智,提升民心,凝聚民识,壮大民力,尽快地让人民群众成为推动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先进的强大的基础力量。

要在中国的全社会创造一种热爱科学、践行民主的氛围和环境,营造一种惟科学和民主是从的风气和作风,使群众百姓都能逐步意识到或认识到民主和科学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多么的重要,有与没有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是有天壤之别的,就如同鱼和水关系一样密不可分,荣辱与共。要在中国的全社会营造一种爱知识、爱智慧、爱真理的氛围和环境、思想和意识,让群众百姓意识到或认识到学习知识、增进智慧、追求真理是多么的富有意义,富有光彩,富有希望,因而愿意也能自觉地做到学知识、爱智慧、重真理。只有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从精神、思想到心灵、实践都获得了提升,拥有了智慧,热衷讨论和探索真理,对执政的党派才有更大的推动力和震慑力,促使它务求进步,务求文明,引领潮流,引导风尚,科学和民主才能更快地实现,其基本精神才能得到全面贯彻,中国新文明新文化才能最终确立并不断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或科学与民主的启蒙教育活动,永远离不开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永远要依靠他们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这是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不应当回避和退缩,既是为了人民群众争取更大、更多、更实际的权利自由,争取更好的、更光明的、更有希望的前途命运,也是为自己争取这样的权利自由和前途命运。两者其实是二位一体的,共荣共辱的。人民群众是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的最值得信赖的根本依靠和力量源泉,但同时也需要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启蒙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加快获得知识、智慧和真理,而一旦掌握了这些不再属于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所有的武器,人民群众必然在更大程度上、更多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有力地声援和支持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的精神与实践之旅,并根本性地改善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的境遇,提高地位,恢复尊严,

并且将成为一种稳定性的、长期性的保障。

从历史发展经验和长远来看,这是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必须认识到的,必须早日理解到的。一时的虚名假誉和长久的权利自由与更有保障的境遇地位相比,“如何取舍”实在应该为每个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所认真思考和小心判断的。选择前者,约等于选择了作为“物”和象征性的符号而存在,一时痛快开颜,但疏离感、陌生感、沮丧感无处无时不隐然于心头脑际,且物质性的东西必然很快烟飞灰灭,化为乌有,对后世历史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而选择了后者,约等于选择了作为“人”和鲜活的生命个体而存在,虽一时郁闷难过,但踏实感、亲切感、幸福感却无处无时不荡漾在心内胸间,且必然为历史和人民长久地铭记、追忆和怀念,闻之肃然起敬,观之潸然泪下,思之悠然神往,为后世历史增添了浓重的光彩和灿烂的光华。

向上的或向下的选择权,始终掌握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自己手里。

根据笔者的粗浅思考,以为当代的中国社会,可对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作如下大的归类,且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各自的途径致力于当代中国民众的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开新文化运动之历史征程。殊途同归,目标一致,如同万千小溪之汇流成河,万千河流之奔向大海。

一类为学理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民主和科学的启蒙和教育的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和探讨。学理基础是第一基础,是最重要的前提,是思想理论资源的准备和储备。完全可以说,没有充足和厚实的学理准备,就没有成功的民主和科学的启蒙教育,新文化也无从最终形成和发展,民智不开,民识不聚,民力不壮,则开辟中国民主与科学道路的历程就要往后拖延更长的时间了。这种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需要我们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意识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另一类为政治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主动或被动地跻身于仕途官场,致力于从政治层面推动探索中国的民主和科学的政治架构、实现形式和操作方法规则等。再好的理论也必须实践,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升华,否则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空想的乌托邦式的。

这类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既要把学理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的研究思考成果应用到政治建设上来,进行检验和修正、提升,促进政治建设加快进步,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早日实现,也要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探索来修正、提升学理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们的研究思考成果,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库、智慧库、真理库中永远的财富。所以,其所肩负的任务同样是重大而光荣的。

再类是自由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他们包括经济商业界的智识精英、民间的知识分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民主运动人士、科学思想者,等等。这些人是一股庞大的社会势力,联接着思想理论和政治实践,作为中间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作用忽视不得。他们相比之下,更自由一些,可以奔走呼号,可以振臂高呼,可以曲线“救国”。他们可能比学理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少了一份宁静和沉思,少了一份厚实和澹泊,可能比政治型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少了一份现实和清醒,少了一份规矩和谨慎,但更多的是飞扬的激情,是暴风骤雨般的力量,是让人民迸发活力和斗志的兴奋剂。

他们进一步则可以投身政治实践,参政议政,革新政治,推动民主和科学向前发展,退一步则可以致力学理研究,发展学术,改良学界,推动民主与科学之思想理论的研究和积累,可谓进退之间,大有余地,可实践,可学理,可操守修身,亦可经国济世。

可以说,这个分类只是大概的,主要是想明晰各类知识分子和智识精英当下的主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但他们的根本目标和终极理想则是一致的,殊途同归。而实际上,当今中国社会,还有很多人游离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之间,变化不定,转换频繁,不局限于一种身份或一种类别,但已然初步形成通力合作、遥相互应的声势,今后只能通过更进一步的精诚合作、深入交流、互相帮扶使得声势更强大,更威猛,促使张扬民主和科学大

旗的中国当代的新文化运动只能前进,不能倒退,特别是坚决防止出现历史的反复。如果不幸地出现历史反复了,那将使中国民主和科学的历程倒退若干年,新文化形成和发展迟滞若干年,由此造成的历史损失和消极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应当为防止这种灾难性的历史反复而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