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口号梳理

论文标题: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口号梳理

Sorting of slogans in Youth League work from the beginning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LI Lei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Changchun Colleg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论文作者 李磊

论文关键词 改革开放/共青团史/青年工作/口号the Reform and Opening/history of the Youth League/youthwork/slogan,论文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1312,论文页数 26~29页20xx年2001月论文免费下载 /paper_69374281/ 口号在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中的口号的梳理,便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共青团史。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共青团工作所走过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探索历程及战略转变。新工作口号的出现又体现了共青团工作的未来新走向。 Sloga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Youth League's work. Aspecial history can be formed by sorting the slogans in YouthLeague work, and the newly-produced working slogans embodythe future trends of the Youth League work.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0)06-0026-04

在20世纪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口号曾引导、鼓舞、激励无数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真理而战斗。从五四运动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到新中国成立初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立新功”,再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编织成了一部“口头”上的共青团史。它们虽然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在当时,在青年中和社会上都曾引起强烈的反响,对调动青年参与社会主流运动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间共青团工作中的口号梳理,来反映青年工作的一个侧面,期望对21世纪初期共青团工作有些许的启示。

一、“口号”界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口号”,然而却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一下究竟什么是口号,怎样给口号一个恰当的界定。现在的几种观点认为,口号是带有纲领性的起宣传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综上,我们

可以这样界定口号,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有鼓动作用的、简短而明确的句子。本文所说共青团工作中的口号,是由青年工作部门提出的,同时被各级青年工作部门认可的有鼓动作用、简短明确的语言,而且成为青年和青年工作中的流行语。

二、口号体现的共青团工作:20多年探索的轨迹 70年代末至80年代:19xx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共青团工作也随之转变到带领青年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便成为青年工作介入经济生活领域的切入点。此后一段时间,“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是青年中最响亮的口号,“新长征突击手”一度成为青年心中“荣誉”的代名词。19xx年11月,当中国女排姑娘以顽强拼搏精神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时,中国青年欢呼雀跃,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xx年,团中央等单位倡导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目的是恢复和发扬优良的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逐渐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汇合成统一的群众活动。19xx年,邓小平等领导题词号召向残疾女青年张海迪学习。这一年还有这样的一批青年,在华山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群众,疏散游人,

展示了一代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19xx年,中国改革率先在农村开始,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大面积的丰硕成果,然而农村团的工作还处于原有的状态。“一团两户”(勤劳致富报告团、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抓住了农村青年的兴奋点,以后又发展为“两户一体”(青年专业户、青年科技示范户、青年经济联合体),这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80年代中期以后,共青团的工作全面展开。19xx年,团中央及各省市区团委根据“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方针,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并在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的思路,即“以支部为基础,以团委为主导,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联结,全面建设团的基层。”19xx年,农村共青团工作从“一团两户”找到了农村青年的兴奋点,到这一年的7月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才真正找到了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这一活动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发现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同时增强了农村团组织的凝聚力,倡导了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社会风尚。这为90年代共青团工作思路的转变,构建服务体系,开展服务万村行动,促进农村团的工作振兴奠定了基础。

80年代末至90年代。19xx年,希望工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成为主要的口号。10年来,希望工

程走过了充满希望的历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7.82亿元,资助220.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立希望小学7549所。评估表明,希望工程是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19xx年这一年开展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这是一件有益于青年,有助于社会的创举。今天,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十大杰出青年创业者”、“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等一批又一批“十杰青年”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19xx年夏天,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水灾,中国损失高达459亿元人民币,但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人收获了爱心。9月15日,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500多万大中学生以“情系灾区,共克困难——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为口号,开展以宣传抗洪救灾和义演、义卖、义务服务及募捐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与奉献行动。

19xx年年初,“共青团建设、改革、发展?百地千点?大型调研活动”全面展开。其范围是,在全国确定100个地市团委,在100个地市团委中确定1000个基层团委或团支部,因而得名。这次调研活动取得了成功。19xx年6月,团的十三大后新的团中央领导集体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调研后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推出,同时建立了新

的运作机制。19xx年,在人们视野中出现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与之相伴,“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口号也响遍神州。青年志愿者行动初起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欧美各国志愿服务的经验,但它在中国产生并融入主流社会,便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有力接触点。19xx年,共青团提出了“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简称为“两大工程”)。它是共青团“名牌”战略中创造的“名牌”,直到新世纪开始的今天,仍旧是共青团的重点工作。 19xx年,与“两大工程”一样,“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简称“服务万村行动”)也是共青团跨世纪“名牌”战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两大工程、一个行动”的实施,在共青团工作的布局上,形成了攥紧拳头,整体推进,不断深化的格局。19xx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活动在全国影响广泛,效果显著。团中央为推动共青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评选表彰了上一年度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获奖作品,以后,每年都进行团内的创建评选活动,在团内外产生较大影响。19xx年,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它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点项目。实践证明,社区是做好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共青团找到了新的工作点。1998

年对中国人民而言,是面临大水灾难的一年,全国军民奋力救灾。共青团组织号召团员青年要积极投身到这场斗争中去。无数青年军人、工人和农民用青春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大堤,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巨大的凝聚力凸现出来。19xx年,这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人们热衷于世纪末的“盘点”并从中寻找收获和遗憾。而代表未来的青少年在世纪末的怀旧中已经开始了21世纪的活动——新世纪读书计划。人们回首20世纪,看到的是知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带来的变化。没有人会怀疑知识在新世纪的重要作用。青少年读书、求知,掌握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三、从口号看共青团工作的战略转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共青团组织始终追求的是在适应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努力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同步,与青年发展的需要同步。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年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共青团工作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变。我们从口号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1.“服务青年”——工作思路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变革和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共青团

得以生存的基础,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却使共青团工作游离于青年之外,凌驾于青年之上,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成为团组织习惯性的运作方式。这是一种工作主体错位,即以团组织为本位而非以青年为本位的体现。由于主体错位,团组织常常不能从青年的具体实际出发,不善于了解青年的需求,也就很难调动青年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结构的变化,青年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团组织对“领导就是服务”、“为青年排忧解难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全团的调研,对共青团工作进行了重新思考。19xx年,“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出现在团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做青年的服务者,表明了共青团将青年摆在了自身工作的主体地位上,理顺了团与青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共青团重视青年的利益需求,并要为满足青年的利益需求而努力,确立了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共青团在青年中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即服务的方式。这一工作思路的转变带来了共青团决策机制和工作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要求青年“按我说的干”到创造一切条件“让青年自己干出样子来”,这一工作思路的转变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服务青年”的口号下,共青团的事业有了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2.“事业化发展,社会化运作”——工作机制的转变

19xx年,团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服务青年工作思路的形成以及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机制,建立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完成这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用办事业的方式推进工作”、“用社会化的方法实施工程运作”,即“事业化发展、社会化运作”为主要特征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建立起来。所谓“事业化发展、社会化运作”就是不能只顾眼前,热衷于花样翻新,就团论团,不能只从共青团的主观愿望出发,东抓一把,西抓一把,而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按照社会发展和青年发展的需要来规划、设计、开展团的工作,并以服务社会的途径借助社会力量,以服务社会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按照系统原则进行操作,使之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持续发展的基础,逐步融入社会事业的整体运作之中。团的事业,是国家发展的事业,是青年发展的事业,因此,必须用国家和青年事业发展的标准,用社会和青年的评价尺度来衡量团的工作的成败。“事业化发展、社会化运作”体现了共青团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内在的工作方式,揭示了共青团工作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相关要素的本质联系和相互关系,对共青团的现实工作起到了指导、规范和推动的作用。

3.“组织随人走,团在实体建”——组织形式的转变

共青团几十年不变的组织方式是紧紧依附于行政体系,实行由上而下的垂直组织模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出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经济生长带,导致青年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设置和工作格局很难全面覆盖这些领域的青年,从而形成团的工作“空白带”。“组织随人走,团在实体建”的建团原则适应了新经济组织不断生长的客观形势的需要,弥补了原有团的基层组织形式的不足。这一原则是通过改变过去以基层行政机构依托为主的组织形式,把团组织建在青年最集中的各类经济实体中,实行行业建团和社区建团。这样,便逐步形成传统的组织形式、新经济组织的团工作体系、社区团组织等共同构成的新的基层团的组织工作网络。

四、从口号看共青团工作的未来走向

19xx年12月共青团十四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我们从中就能清楚看出共青团工作新的走向,共青团工作中的口号依旧响亮。

1.工作目标面向全面发展——“新世纪素质拓展计划”

共青团的工作实行战略转变后,“服务”的思想贯彻工作的始终,服务青年就是为青年的根本利益服务。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青年的根本利益是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青年的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服务,就要提供一切条件使青年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在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世纪素质拓展计划”就是面对新世纪,旨在帮助青年培养跨国界的视野、适应信息社会竞争的综合素质。这与教育部门提出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新世纪的这一工作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从青年需要出发。这样的共青团,对处在社会转型期中的青年来说才有吸引力,才能持续发挥共青团团结青年、带领青年的作用。“青年本位”和“服务青年”的思想是新世纪青年工作的主导思想,将指导共青团工作实现新的跨跃。

2.工作议题关注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建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初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年是建设新世纪的生力军,应当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已被纳入国际青年事务领域,也是中国共青团工作主要领域之一。“保护母亲河行动”拉开了中国青年绿色行动的序幕。它的提出,在青少年中引起反响,被誉为“迈向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保

护母亲河行动”使青少年自觉参与黄河、长江及本地区江河湖泊流域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贡献。当代青年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等全球问题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积极参与到这一关系到人类未来、青年未来的全球性的事业中,将给未来的共青团工作带来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体现了国际青年事务“和平、发展、参与”的主题。

3.工作方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明天行动” 19xx年,在青年工作领域出现了“保护明天行动”这个词。与其他口号也许没有什么不同,但这口号的酝酿提出对共青团工作建设却有着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共青团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开始运用法律武器开展工作。19xx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获准通过颁布实施,但其广泛、持久、有力地贯彻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社会对这部法律的认识程度,要让法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这部由共青团牵头起草的法律,又由共青团大力宣传、贯彻开来。“保护明天行动”由此出台。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它标志青少年立法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青少年的权益,在法律范围内开展青年工作,这在国外已成为青年工作的主

流。在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漠,一些方面的法律还很不健全。还没有一部完备的青少年法。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青少年领域的法律、法规会更加完善,共青团的工作也必将是在法律的范围内,依照法律来开展工作。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是清楚可见的。

4.工作手段突出互联网络——“共青站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共青团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青少年信息网络体系,“共青站点”应运而生。青少年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纳入了共青团跨世纪发展目标建设中,就是通过以中青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简称中青网)为主干,以团的各级组织及团的各部门和各青少年工作机构的信息网站为基础,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相联通,建成以青少年信息和共青团工作信息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采集、开发和制作为基础内容的有效运行体系。它的建成,将使共青团工作在网上实现。在纷纷上网的社会潮流中,“共青站点”越来越多。这对于青年工作信息的交流,更方便快捷地开展青年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推动青少年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收稿日期:20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