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 读书活动宣传口号

附件2:

“阅读文化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

一、阅读文化经典

二、树立良好读书风尚

三、汲取知识力量

四、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五、读好书

六、与好书做伴

七、与好书相伴

八、留一点时间给读书

学习

九、在读书中感悟人生

成长

读书活动宣传口号 建设书香校园 促进文明校园建设 建设美好校园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明责任 争做文明人 与文明同行 做有学问的人 多一点空闲给思考 在读书中学会思考 献一份热忱给 在读书中快乐

 

第二篇: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张伟)

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

蒲江县白云乡九年制学校 张伟

随着标准化提升工程的实施,各中小学图书管的藏书不断丰富,阅读场所也不断完善,孩子们拥有的读书环境越来越好,作为山区学校的白云乡九年制学校也不例外。当年学生无书可读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有了这么好的图书资源和读书环境,学生的阅读是不是就丰富了呢?知识面是不是就得到拓宽了呢?学生“有书读”的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爱读书”的问题解决了吗?为了体现学校图书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有些学校规定在一学期当中学生必须借书多少本书,教师必须借书多少本书,真难以想象这样“借”来的书是否会认真地读上一读。多读书,读好书,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因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自己也尝试过用很多方法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过成功,也有过困惑,以下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的看法。

一、“有书可读”和“有可读之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的书就是良师益友,但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是好书,特别是对于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来说,读一本“坏书”就相当于交上了一位“损友”。书的数量有了,但质量如何?质量有了,但是不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让图书成为学生的可读之书,需要我们去认真分

析,那什么样的书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呢?

十多年前,自己在一所村小任教。村小有一个图书室,没有书架,书一排排地放在旧书桌上。那时已经“普九”了,按“普九”的要求,图书数量要达到一定的指标,当时的图书数量的确不少。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开方、自助式借阅-----学生自己选书,选好后自己在借还登记册上填写。在我翻阅借还登记册时,看到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借了一本《工商管理》,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借了一本《魂断滇西》,第一天借去,第二天就还了。《工商管理》我不大看得懂,那个孩子也不是商业奇才。《魂断滇西》是一部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那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一天也看不完。他们两个借阅这两本书和没借阅一样,只难为了他们的肩膀,背着它跑了两趟。后来,我将这些书都翻了个遍,根据他们在还登记册上出现的次数,结合我的看法,只留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书供学生借阅,其它的就放到另外的屋子里了。但有些我认为好的书,如叶子所著《四季经典美文》,学生一次都没有借阅过。由此来看,什么是学生的“可读之书”我们可以说了算,但什么是学生的“愿读之书”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

二、“独读”和“群读”

一个人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穿越于古今,纵横于中外,自然是其乐无穷。一群人读一本书,共同探讨,相互砌磋,也有万分的乐趣。学生想读什么样的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他一起玩的伙伴、一起学习的同学在读什么书,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看到学生在借书时,往往只是看看书的封面,翻翻书中的

插图,就决定了是不是借这一本书。对于这本书是不是自己看得懂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看的,他就不清楚了。最终的情况就是这本书被学生借去却躺在书桌里,过几天就还到图书室的书架上。因此在借书之前让学生心中有数,自己要借什么书是很必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工作中我常常让学生为同学推荐书目,每隔一断时间就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向同学介绍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这本书怎么样,有些时候看过这本书的有几个同学,大家还可以互相补充,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如果这是一本好书,看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多。当然,由老师推荐书目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推荐的书目可以宽一点,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在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之前能先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地借书。

三、“休闲阅读”和“任务驱动”

为什么要读书?对于我来讲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为了在睡觉前给自己崔眠。因为我已经是成年人了,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通常是当作一种休闲,因此读这些书是漫无目的的。读与不读,读多与读少都是没有规划的,更不用说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了。其实在学生的阅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借上一本书,在自习课作业做完时看看,在星期天回家找不到朋友玩时看看,如果书中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上课时就偷偷在书桌下面看看。这种情况往往受到家长的批评和反对,家长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看“耍书”,教师也反对,因为这样影响了学习。这样的阅读也不是没有作用,但只能用“潜移默化”来形容了。学生的成长是时不待我的,如果学生也仅仅是把阅读当作一种休闲,那这只是一种

低效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呢?我认为跟本的一点是要有“任务驱动”。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并经常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自己的读书成果。比如在我们学校乡村少年宫兴趣活动中就有阅读兴趣小组,定期展示读书成果,还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二+一”读书荟活动,在活动中交流读书心得,培养读兴趣。学校还将每周二中午定为阅读时间,在那段时间由语文老师组织读交流活动,检查读书任务完成情况。

读书是一种自我修行,走进书本里,再从里面走出来也许就脱胎换骨了。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头顶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学生将书香气息带给每一个家庭,让每一双小手都能牵起两双大手,共同读好书,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