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结构

绪论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思修第一节课)绪论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明确担负的历史使命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道德与法律

1.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力量。(自律,软)

2.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他律,硬)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①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②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①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

②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2. 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1 / 28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能常用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助记:马特爱民,新时荣辱,灵主精础)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魂,居于统领地位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完全可以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

三、 明确担负的历史使命

1、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从国际来看

①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 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从国内来看

根据党的十八大的部署,我们要在中国共 产 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 28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1.1.1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1.2.1科学的理想信念

1.3.1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1.1.1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

(1) 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①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②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③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3)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②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③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④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二、 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2.1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①现实性 ②科学性③崇高性 ④健全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

①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共 产 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3 / 28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②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 产 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1.3.1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二、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1)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2)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①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②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③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不以理想否定现实----现实很残酷,我们在路上

不以现实否定理想----理想很遥远,我们在路上

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变成新的现实

(思修第二节课)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4 / 28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2.1.1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选择】

①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②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的内容:【选择】高频考点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①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②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③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选择、简答】

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

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选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位卑未敢忘国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简答】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5 / 28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分地权)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振兴中华”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一节回顾)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内容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2.2.1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助记:故人之国,民爱骑射(爱社会主义),擅长护挡(拥护我党),族中精强神足(民族精神),故商贾达全境(经济全球化),领一时之先(时代精神),行以致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选择、简答】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六、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选择】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②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6 / 28

主义道路;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新时期的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1.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针对大陆同胞

2.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对大陆的公民的要求,更是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1.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2.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选择】

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

邓小平指出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这是对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统一的最精辟的概括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选择】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六、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答】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国。

②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还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社会层面的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7 / 28

2.3.1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简答】

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选择】

①民族自尊是指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

②民族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③民族自强是指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二、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1)促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①要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②要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③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2) 维护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

(3)保障国家安全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包括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等。

我国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简答】

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8 / 28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3.1.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

人生: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①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②社会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人生观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核心)【单选】

人生态度——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选择】

人生目的的意义:【简答】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用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生遵奉、矢志践行。【单选】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9 / 28

3.2.1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单选】

积极进取【单选】

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

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经得起磨难和考验

消极无为【单选】

否定人的积极能动作用

对生活丧失信心

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无志气、无激情

悲观怯世、痛苦绝望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作用:【简答】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简答】

3.3.1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和价值观

1.人的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自己需要的满足。

(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思修

10 / 28

2.价值观: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二、人生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选择】

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简答】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三、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为人类谋幸福,为人民造福,为人民献身,

人类的幸福:为人类谋幸福,为人民造福,为人民献身,这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简答、论述】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良好的主观条件包括:【了解】

①全局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②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4.1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简答】(两星)

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1 / 28

二、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身心健康(12年4月真题)简述身心健康的标准

生理: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心理: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简答】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

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记:

身体与性灵怎样和谐如初沐

看官牢记

乃是态(态度)体(体育)心(心理)交(交往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成功交往四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星)

人生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一个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简答】

①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②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③在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 28

(思修第节课)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道德及其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4.1.1道德及其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道德的起源

1.“天”意志“神”启示或“上帝”意志——客观唯心主义

孔子——天生德于予

2.人先天具有的良知和善良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3.人性中的情感、欲望——旧唯物主义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4.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自然起源论

【选择】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2)道德的本质【选择】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1、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简答】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13 / 28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简答】

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调节功能(最主要)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认识功能(主要)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的政治统治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原始?萌芽阶段?团结互助,民主平等,勤劳勇敢

奴隶?系统形成?废除群婚,不杀俘虏,忠于奴隶主

封建?逐步发展?统治者提倡三纲五常,讲究等级和天伦;农民阶级俭朴怜弱

资本?目的明显?自由平等博爱,金钱至上;反对封建等级和禁欲主义

社会?深度完善?八荣八耻

4.2.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

14 / 28

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提纯、重释,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遗产。

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既包含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有优良道德,也包含着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道德,还包含着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从与其他民族的道德文明交流中获得的丰富营养

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二星)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德行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4.3.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三星)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二星)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二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也是从旧文化吸收其先进的文明成果中发展起来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 产 党的一贯方针。

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15 / 28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其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它体现着全体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辅相成。

其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个人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其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坚持集体主义既要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又要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倾向。要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扬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反对违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一切不道德行为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最基本)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16 / 28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 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①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②是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③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④是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⑤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热爱祖国是首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和成就事业的根本。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努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每个人应对荣辱之心有特定的要求。否则不可能树立荣辱观。

(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当今社会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行重于言,观念的确立,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要使知荣知耻、趋荣避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成为自觉行动。

17 / 28

(思修第4节课)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家庭美德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第一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公共生活主要特点:(选择)

① 动范围的广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形态

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选择、简答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思修

18 / 28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选择)

(1)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点: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是人类世世代代在共同的生活、相互交往中形成的,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选择,简答)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典型题目: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中()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正确答案:A

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的作用: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第三节 遵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事业【了解】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

职业和事业有区别也有联系

19 / 28

职业和事业有区别也有联系:

1.职业和事业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

2二者的区别在于,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几个条件:

①对所从事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超过一般人的造诣。

② 一定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声誉,影响大大超过了相识的人群。

③ 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比人均的贡献大。从事职业的人

一般不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二、职业道德规范

(1)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规范性和专业性

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2)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二星,选择,简答)

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以下:

①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思修

20 / 28

④ 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第四节 遵守家庭美德

一、恋爱的道德要求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主要包括:

①真诚负责。恋爱双方应该彼此真实真诚,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

②平等互尊。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③文明相爱。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和家庭美德

(1)婚姻和家庭

①婚姻: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体现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部分。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

思修

能净化、21 / 28

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①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自觉践行

②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

如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

(1)个人品德的形成

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有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几种基本成分的相应发展:

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

4.道德信念是人们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

5.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而表现出的外在活动。

6.道德习惯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2)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22 / 28

(1)道德修养: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2)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简答】

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学思明理,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23 / 28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2.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想化的法律意识。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

(2)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三星,选择,简答)

①依法治国②执法为民③公平正义④服务大局⑤党的领导

(2)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选择)

①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④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24 / 28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

①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法治实践中,努力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严格守持公平正义底线,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品质。

②通过在法治领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向全社会倡导公平正义价值和精神,为全社会树立公平正义的示范,推动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

2.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选择、简答,二星)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3.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①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服务大局

如何把服务大局的要求有机的楔入到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①必须坚持在法治实践活动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②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

③必须注重和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各机构的协调与配合。

三、法治思维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

(1)法治思维的内涵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1.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 2.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3.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二星、简答)

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制学习培训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第二节 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二星,简答)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25 / 28

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具体而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① 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② 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三、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

三统一:

①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②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以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③ 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四善于:

①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为国家意志。

②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③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④于运用民主集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①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②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26 / 28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从三个层面理解: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简答,重点

(1)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的要求:

1.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2.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应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3.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主要措施体现在六个方面: 27 / 28

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④ 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⑤ 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⑥面推进政务公开

四、 提供司法公信力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体措施体现在六个方面:

③ 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③推进严格司法④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五、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① 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①建立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②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①坚持依法执政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28 /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