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秋期九年级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试题

20xx年秋期九年级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试题(新人教版)

一、 名句积累。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谈先汉兴盛的原因是: ,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 , 。文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操劳的句子是 , 。文中交代诸葛亮出身及其最初愿望的句子是 , , , 。

2、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有两句想像奇特,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十分准确而传神,这两句是: , 。词人睹物思情,热泪倾泻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揭示既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又没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的句子是: , 。用互文手法表现戍边将士思乡情切的句子是 , 。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

4、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用 , 两句,巧妙地由写景过渡到议论,使全词浑然一体。词中借助想像描写雪后景象的句子是 。抒发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的句子是 。词中化静为动,比喻生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 。

5、《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青年时就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决意报国而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描写沙场阅兵的壮阔场面的句子是 , , 。词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再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 。

7、《望江南》中在景中饱含思念之情因而被后人赞之为“款款情深,低回不尽”的句子是 , 。 。

8、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盼望得到朝廷任用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的句子是 , , 。描写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 。

9、唐·刘方平《月夜》透露春回大地的信息的诗句是。

10、白居易的《观刈麦》: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 , 。 ,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 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 。表现农家劳作辛苦的句子是 , 。

11、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性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的名句是 , 。表现梅花历经摧残,依然执着的开放的句子是 , 。

12、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中,借景抒情,运用巧妙的比喻表现愁情的名句是 , , 。

13、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纯用名词表现早行情景的特征景物的名句是 , 。

14、晏殊《破阵子》中描写春天勃勃生机的名句是 , , 。表现少女秀丽、活泼的佳句是 。

15、苏轼《浣溪沙》中表现作者温馨祥和闲适心境的名句是 , 。

16、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了当时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 。 。抒发英雄长往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 。 。

17、张养浩的《山坡羊 骊山怀古》中表达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言简意赅的警句是 , ; , 。

18、王磐的《朝天子 咏喇叭》中讽刺官吏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 , 。

 

第二篇:古诗词

一、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_。

理由: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如①“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江春”闯入了“旧年”。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犹自音书滞一乡”,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流年虽如江水东流一样不可回还,可诗人心中那份深深的乡情并不因岁月的交替而消失,相反,却正如船夫所唱的渔歌一样世世代代相传,永远在江天之中回荡。

二、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读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

浣 溪 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光流逝。

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山下溪水旁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树间的小沙路干净得没有尘土,在四月里细细的小雨中布谷鸟在啼叫。

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六、诗歌欣赏。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秋词》,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思》,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的特点。

确良

七、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八、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7~1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7.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1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19.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九、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20-22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1.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22.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十、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23-25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乡关:故乡。

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二、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9-32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0.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感情。

3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

3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3-36题。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5.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36.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十四、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十五、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十六、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39—4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40.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

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⑵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求人们应具有“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无比坚定的决心,激励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志愿(或“志向”)。(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世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十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43-44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45—48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8.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9-5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51—54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十一、品读《天净沙"秋思》,然后回答55—56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二十二、欣赏下列诗歌,完成57—59题。

【甲】

乡 愁(节选)

余光中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57.“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

58.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59.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十三、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A)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二十四、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65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二十五、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66-67题。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6.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6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二十六、读下面的词,完成68-71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8.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71.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2—73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73.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

二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4—7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4.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一会儿

何由彻:通(彻夜、通宵)

75.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76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7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8.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9.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

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

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诗歌鉴赏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它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往往让考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就诗歌鉴赏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以帮助。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声:捣制寒衣之声。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2分)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例2: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NextPage]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例1: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例2: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常见错误:

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例1: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2分)

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43537.htm一、对联常识。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相传最早使用对联的是五代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他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第一副春联。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都喜欢用对联来表示吉祥、抒托情怀、志趣、理想、情操,或歌颂人事,讽喻时世,或酬赠亲友,悼念亡灵。所以婚丧喜庆,送往迎来,应酬赠答,甚至冷嘲热讽都可以用上,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与课文有关的作家及名胜古迹对联。如:

屈 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李 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杜 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白居易:枫叶四时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文天祥: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 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黄鹤楼: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对联讲究的是对偶,即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必须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联的。从对偶这种特定的形式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式来说又分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用多种修辞形式。

1、用典。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如: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江西滕王阁对联)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相关试题:

没有相关试题

?上一个试题: 20xx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解题方略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43257.htm一、精彩广告语拾遗。

1、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2、中国移动:沟通从心开始。

3、李宁:把精彩留给自己。

4、新飞冰箱: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5、宝马轿车:即使你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它依然是位美人。

6、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7、化妆品公司: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8、牙医门诊部:请放心地来补牙,就是他她、吻您的时候,也不会察觉。

9、印刷厂:除了钞票以外,承印一切。

10、空调:本品在世界各地的维修工是最寂寞的。

二、广告分析。

1、DVD广告:清华同方DVD——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学生一样。(运用比喻,突出清华同方DVD的质量优秀。)

2、矿泉水广告:寿星喝了矿泉水,扔了拐杖比健美。(运用夸张,写出矿泉水强身健体的功效。)

3、营养液广告:汇百花之精,集自然之灵,采众家之长。(运用排比,突出营养液取材之精、制作之精。)

4、香皂广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运用夸张,突出香皂美容的作用)

5、理发店广告:虽是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运用双关,此顶非彼顶,实指“头顶”,同时写出理发师的技艺高超。)

6、汽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运用顶真,写出丰田车的质量高,使用广。)

7、保险公司广告:难道你不为你的明天着想?(运用反问,强调今天的保险是为了明天的生活。)

8、化妆品广告:谁是金奖得主?——力士新!(运用设问,突出强调力士新获奖的事实。)

三、题型举例。

1、改写成语。如:

某地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2、赏析广告语。

(1)修辞手法等角度去赏析。如:

某地运动会比赛场地边悬挂了一幅广告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它进行品析。

(2)品味广告语的含义。如:

某空调的广告语仅用三个字“净、劲、静”,请说明该广告词所包含的具体含义。

3、广告举例。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广告。如:

举一段(或自己拟一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广告词,并就广告词的特点做简要解说。

例如,有关“王致和臭豆腐”的一则广告词是“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这则广告从人的切身体验入手,用对比的手法,整齐的句势,生动地表现了王致和臭豆腐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浓香绵绵的特点。

4、拟广告语。要简洁明了。如:

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发现,我们宿迁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

5、与名著有关的创新题。如:

《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岗’”。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

6、选择恰当的广告标语。如:

(1)某处常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拟在此竖立一块广告牌,以提醒过往司乘人员注意安全。以下四则广告标语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小心翻车,减速慢行!

B.弯道危险,注意安全!

C.事故多发点。

D.此处已摔死28人,你想做第29个吗?

(2)下列句子是为不同场合拟定的标语,你认为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校食堂处)

B.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上)

C.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汽车运输公司门口)

D.祝愿顾客健康长寿,务请大家常来光顾。(药店门前)

(3)某企业车间因工作需要,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将梯子移到拐角处。为防止梯子倒下砸人,工作人员在梯子旁写了一个条幅:注意安全。不久,来厂考察的一位专家建议厂长将条幅内容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请你比较一下条幅修改前后的效果有何不同,说说理由。

文 章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43256.htm复习语文总有一种无从入手的感觉。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初三语文总复习呢?

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从初一到初三,学过的课文有百十来篇,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文言文阅读分析以及写作。基础知识又分为八方面内容: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语、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通过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自编歌诀轻松记忆 学习复句时,同学们记关联词语有困难,我们通过歌诀把易混的分开,帮助记忆。“并、递、选、转、因、假、条,七种复句要记牢。既又也还是并列,即使如果是假设。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既然与就是因果,尽管可是是转折??”

掌握方法方便答题 现代文阅读,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会出现体会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类题可分为四步来答:①抄本字,②解释字面意思,③解释在语境中的意思,④是记叙文,就要答对中心思想的作用;是说明文,就要答如何准确地说明;是议论文,就要讲论证如何严密。如果问“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就在以上四步的基础上,先加以判断,再从反面分析,如果去掉就怎么样了。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

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重要的在于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马虎,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假如你在语文课上认真地学习了,假如你仔细看过我们介绍的写作知识,那么,面对中考,你应当是胸有成竹了。

复习要点:

中考成语题型例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了语文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以多种题型出现,多角度地进行考查。下面试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1. 成语填字

成语有较固定的组成,可以从中抽取某个字,让学生填空。

2. 辨音

考查学生拼音成语的能力,多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3. 辨字

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成语的能力,多以改错或选择的题型出现。

解析:“彩”应是“采”,神色、精神的意思;“永”应写作“勇”,勇敢的意思;“拔”应为“拨”;“是”应写成“事”,事情的意思。

4 释义

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掌握情况,一般考查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亦有考查整个成语的意思。如:

5. 出处

大多数的成语都有一定的出处,如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或古诗文等。主要考查学生所熟悉的古代文章中概括出来的成语。

6. 运用

即检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7. 联想式默写成语

提供要求,根据要求默写出有关成语。

8. 考查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因而这也是一个考查的内容。

9. 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褒有贬,亦有中性的,因此同学们应能辨别出来。

总之,成语作为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语文学习中要加以掌握,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详细内容>>>>

中考语文典型考点简析

考点一——语音

考点简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对语音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就内容而言,除了考查拼写规则使用正误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形声字。为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其中,(1)有读音与意义的关系,如“劲”,取名物义时读jìn,即在“干劲”“冲劲”中的读音,取性质时读作jìng,即在“劲敌”中的读音;(2)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塞”,口语中单用时读“sāi”,书面语则读“sè”或“sài”;(3)有译音和非译音的区别,如“卡”,在中国固有的词语,如“关卡”里,读“qiǎ”,而在音译词中,如“卡车”中读“kǎ”。还要注意文字改革委员会规定的一些统读音,如“穴”,过去有“xu锓xuè”两音,现在只有“xuè”一个音。

考点二——汉字

考点简析:

汉字的知识类型包括汉字特点——表意文字,造字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汉字的笔画、部首偏旁、汉字结构、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和错别字等内容。只有牢记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去辨义识字,纠正错别字。

中考题从内容上分析,以辨别错别字为主。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其本义,如“墨守成规”的“墨”,如果知道其本义是指墨子,就不会写成“默”。(2)要注意偏旁部首。在确定读音时,有的偏旁会使我们造成错误,但在书写时,偏旁部首往往是正确的向导。如“掂量”是手伤的一种动作,而不是指心理活动,因此,“掂”不能写成“惦”。(3)要注意语言环境。“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其中“清”和“秀”同义,有“美丽”的意思,因而不能把“清”写成“青”。(4)要注意词性。“两”是数词,而“俩”有时是兼词(数词加量词),即“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

因此“老俩口”中的“俩”是错误的,应为“老两口”。

考点三——标点符号

考点简析: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从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看,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在备考中,要正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使用位置,在加强练习的过程中提高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考点四——词语

考点简析: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就考查范围而言,包括词语的分类、内部结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但以词义为重点。一个词语单独看,它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就只有一种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要做好本考点题目,平时复习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词语数量上的积累,积累的词汇量越大,答题就越快捷;(2)要注意分析词语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地理解词语;(3)要注意对词语的直观感受,而不要去死记有关词语的一些概念

典型考点五——病句修改

考点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要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句段中涉及的语言毛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等。

要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必须反复思考,加强训练,摸索规律,培养语感。

修改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等方法去修改。

典型考点六——句子的选用与仿写

考点简析:

句子选用的几种类型:(1)续补型——即根据命题者所拟的题目要求,按照所设置的情境及句意,续写或补写出一个切近试题要求的句子。(2)选择型。(3)概括型。句子仿写实际上是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近几年各地中考此类题的考查情况看,主要有:对对子,仿写词语,短语仿写,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子扩缩,其实质就是依据相关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手法、特定的语境、不同的要求,仿写出意义上具有密切关联、符合试题要求的句式。选用、仿写句子常常与扩展和变换句式,与语法、修辞、标点、口语交际综合考查,是一种“带着枷锁跳舞”式的语言实践,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仿写出富有创新意识,且能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句。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典型考点七——口语交际

考点简析: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态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近年来口语交际已成为考查的热点。预测今后的考查,仍主要用书面形式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问题进行评价。设题逐渐由简单对话式向综合性转变,注重多角度、多层面考查。题型以主观题、简答题为主,其中含一定的开放性试题。

典型考点八——学科渗透与创新实践

考点简析:

各个学科之间,知识是相互渗透的,能力方面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本书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组合成结构较为复杂的知识链条,以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培养“用语文”的能力。学科渗透题一般是文理交叉,古今兼容,富于变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征。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及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预计以后的考试中,学科渗透题仍会有,并且有发展的趋势。

典型考点九——古诗词曲的鉴赏

考点简析:

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重点是:

一、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1)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2)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

(3)概括诗词曲的大意;(4)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会赏析其语言:(1)从遣词用语、修辞、用具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选准角度,审慎作答,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典型考点十——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

考点简析:

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背诵默写的题型有三种:(1)直接默写,试题给上句或下句,难度不大。(2)理解性默写,试题提供有关的情景或提示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题内容涉及广,灵活性大,同时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紧密相连。

(3)开放性默写,答案无唯一性,根据题目要求,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默写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熟记名言佳句,无错别字。

典型考点十一——说明文阅读

考点简析:

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说明文教学和测试也必须探究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20xx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

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典型考点十二——记叙文阅读

考点简析: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xx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典型考点十三——议论文阅读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

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型考点十四——文言文整体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要求包含这五个层级的能力训练,即:识记、理解、分析、应用、欣赏。

这五个层级的能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3、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4、文言文中段意、文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读出句子的节奏。

6、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感受,联系社会现实写出相关文句或诗句。

7、初步评价、赏析古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