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感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中山陵

赵世文201402110507

我很早的时候就仰慕孙中山先生,心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到南京中山陵深刻领会领袖的革命精神和风采,同时也借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敬仰之情。这不机会总算来了,自己在南京读了大学,老师恰好也让我们做这个作业,于是我和几个舍友便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敬仰中山先生的陵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前临平川,后依青山,气象壮丽。它的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形式,最终由中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中标。陵园平面呈警钟型,寓意为“警钟长鸣,唤醒世人”。 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陵寝正前方是一座形如折扇的陵前广场,经博爱坊进入墓道,墓道的尽头是气势雄伟的陵门,上刻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四字。碑亭内石碑上正面刻有原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

孙先生于此”。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 中山陵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连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中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巍巍中山陵,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我们一步入其中,就感受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带领革命党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场景。大家首先来到了 “博爱坊”,“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的真实写照,他博大的胸怀,以及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们走过碑亭,登上陡峻的象征着革命曲折道路的层层石阶和平台,最后到达门楣上刻有“民族,民生,民权”的主体建筑——祭堂。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的汉白玉雕像,坐像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后有一铜门,门内就是孙中山先生墓室,大家在墓室前默哀了一分钟,表达了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深深敬意与哀思。

从陵园广场拾级而上,“博爱”、“天下为公”、“浩气长存”、“民族、民权、民生”。。。一路仰望先生的胸怀和理想,我们无不佩服这一爱国之人的赤子之心。据中山

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说过:上面的记歌词把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精神浓缩的反映出来,是其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据记载,先生对“博爱”有关的最早提出,是为爱国华侨邓先生资助革命,勋绩国家而题写的横匾,而先生的一生都是对“博爱”的最完美的诠释,他用“博爱”精神激励着战争时代的革命战士,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

可是我不禁有一个疑问,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为何要从香山运送到南京呢?同伴告诉我,南京市先生记忆的凝结,人生意义的象征和对未来的寄托。先生临终前嘱咐要葬于紫金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其遗嘱中还提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各需继续努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爱国之人垂死前的最后发自肺腑之言!我们可以深思,是上面力量让他有如此的力气说出那些话?是上面精神支撑他只身战斗到最后?是那熊熊燃烧的爱国之火,是那为百姓着想的博爱情怀,是那为人民负责的胸怀。。。

国家是效果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我们身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就应该立志做一个赤子,但我想这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以博爱之心,做人民之子!

 

第二篇:三国演义给予我的人生感悟

生活闲隙,品读国粹《三国演义》,思绪跟随它逆溯时间洪流,游历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不禁被它的波澜壮阔深深吸引,神为之夺。搁卷感叹的同时又觉感悟良多,反复品嚼,受益匪浅。

翻开扉页,伴随一首低吟的挽词,顺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溯流而上,金戈铁马的气息扑面而来,世界瞬间便纷乱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之乱暴发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桃园结义了。

“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曹操擎着犹自滴血的长剑,冷漠的面庞令空气也为之冻结。群雄并起,成王败寇!

一场生与死的角逐在利与欲的驱使下上演了。

战火开始在每一寸土地上肆虐,犹如蝗灾过境,啃噬成一幕幕残垣断壁,遗留下一片片惨雾愁云。

饿殍遍野,血流成河。

到处是流离失所的惊慌,到处是妻离子散的哭喊,到处是病痛折磨的呻吟。

一曲催泪断肠之殇在天地间游荡,无情地回旋。

三国,这个时代无时不刻不在诉说着它的残酷和哀伤。

审视历史车轮的辙痕,不难想见,战火烧过的地方,祸害最深的永远都只是平民百姓。

然而,他们的生命并没有书写着“卑贱”二字,甘心任由宰杀?只能听天由命?不!他们没有自甘堕落,他们也有思想,他们也会愤怒和反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是谁的召唤萦绕在耳畔低声呢喃?

是不屈服的灵魂,是骨子里的血性!

胸膛里的血液开始沸腾燃烧,男儿们穿上戎装,跨上战马,纷纷奔赴沙场投访明主,用血和泪坚守着心中执著的那一道光明。

于是,一幅幅震憾人心的画面悲壮放映,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扼腕叹息,让我们感动流泪。心绪随之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空城拂琴,单刀赴会。他们的从容不迫。曾让多少人拍案叫好?

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关公偃月刀挥落的地方曾令多少豪情男儿为之热血沸腾?

落日余晖中的长板桥,张飞那一声炸雷似的虎吼震碎了曹营多少士卒的胆?百万甲士在单人单骑面前踟躇不前。那人横戈立马的影子此刻竟是魔神般高大!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大勇气,俯视古今,谁堪比拟?

羽扇纶巾,登临绝顶的才智,感念临终托孤他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五丈原上他流下了泪水,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用一生诠释了那一份至死不泯的忠诚!

围城上燃起的烽火,北海岌岌可危,那于兵戈铁戟中冲杀而来的一骑,只因母命难为,身为子女的孝义使人淡忘了生死!它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东莱太史慈。

《三国演义》,它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魄力、勇气、忠诚和孝道。

刘备的仁德,关公的重义,孔明的智谋,三顾茅庐之礼,桃园结义,同生共死之信。仁、义、礼、智、信这些崇高的品质都在《三国演义》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在它曲折迂回的情节中,无不蕴藏着对人生的启迪。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郁郁而终,天之骄子的陨落使人明白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他的事迹提醒人们要明辩忠奸,勿信谗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虽是乱世奸雄,为了充盈军资甚至不顾道德谴责盗坟撅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的成功有目共睹,它告诉我们“欲成大事,须不拘小节!”

乐不思蜀告诫世人不可玩物丧志,大意失街亭警醒世人不可骄狂自大,应谨小慎微。三顾茅庐教予人们礼贤下士。越是细心阅读,感悟收获便越多。如果我们把从它字里行间学习到的人生道理都运用到生活中,又何愁事业不成功?何愁家庭不美满?何愁国家不富强?

政治外交,我们需要从容不迫的冷静,保家卫国,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不可或缺。侨居四海,当不泯赤子情怀。子女孝顺才能使家庭和睦,谨小慎微才不致于铸成大错。一个团体若能有一个礼贤下士的领导者,它的向心力将更加凝聚牢固,这样上下一心,兢业奋斗,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三国演义》能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习。请不要用单一看待小说的眼光去看待它。它不仅仅只是一部小说名著,它更是一本沉重的历史教科书,这是前人血和泪的凝结。阅读它,是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犹如与历经沧桑的老祖父贴心地交谈,他会把他用一生归结出的人生道理向你娓娓叙说,帮助你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更正,走的更直。

如今,三国这个磅礴大气的时代已经从岁月中匆匆走过,漫随着浩淼的江水远远离去,只留下一道道高大伟岸的身影供后世仰望,但他们的气节、他们人生领悟的精髓都已经凝注成了一本书,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这是他们留予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艺术也是教育在历史衍变熏陶下长久积淀得来的瑰宝。它将随同着亘古流淌的两河流域一齐哺育整个中华儿女,它会用它慈柔的光芒洗涤一个民族的心灵。这样的文化将注定要被人们世代延习,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它将注定要在时间的河流里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