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试论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摘要] 60年前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时期,要不要坚持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价值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需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前要正确地弘扬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注意辨析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某些误解。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时代价值;毛泽东

60年前毛泽东写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篇章,他不仅论述了中国共 产 党立党为公、革命地改造中国的根本宗旨,而且揭示了无产阶级新型道德体系的核心精神和人生态度的崇高价值取向。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从此,“为人民服务”这通俗简明的五个字成为中国共 产 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 产 党宣言》中深刻地指出:“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2]“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成为最初反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根本宗旨和无产阶级道德观念精髓的论断。列宁在谈到为谁服务的问题时指出:“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3]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要求。

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科学思想,将这些科学思想高度提炼成为“为人民服 务”。19xx年2月,毛泽东致信张闻天,首次在党内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xx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着人民大众的。19xx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对人的社会本质的科学把握中,扬弃了西方道德史上的利他主义所包含的不合理因素,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民本主义、仁爱精神的超越和提升。它以其特有的革命的阶级属性、科学的内涵、崇高的价值,成为人民群众道德生活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继承创新、丰富发展,邓小平指出:“中国共 产 党员的含意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4]要求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给“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江泽民更鲜明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5]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全体党员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6]在几代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 产 党的政治品格和共 产 党人的行为准则,成为全国人民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混乱。有人盲目认为,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为我”和“利己”,强调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社会和时代在发展,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主流和本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每个劳动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工作。这意味着国家社会的事业也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一部分群众的集体利益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之间,是根本一致、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不再具有分裂甚至对立的性质。人民的事业依靠人民自己来完成,社会分工也不应再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在这一前提下,全体人民既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服务者,又是一切社会服务的对象即享有者,两种身份走向高度的统一。“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具有了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性质,即全体人民通过分工和相互服务而实现自己共同的福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具有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现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里的劳动者主要是通过给老板“服务”而获得收入的,那么,怎样理解非公有制经济里的劳动者的劳动也是为人民服务呢?这需要从整个国家的性质来分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非公有制经济并不占主体地位。只要它们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就是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他们既是为老板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经济,它固然要追求个人利益,但只有在为别人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来实现其为己谋利的目的。市场经济不但不可能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恰恰需要通过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经营主体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当然,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为人民服务不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又具有其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

合在一起,其生产目的、运行机制和分配方式等都有别于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商品生产中那种为他人、为社会的服务功能被突出了,在此前提下实现了服务与谋利、为他人与为自己的统一。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制约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

其中,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走向极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只有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内在需求。由此可见,那种认为倡导为人民服务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悖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人民服务正是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之中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道德上的反映。

第三,坚持为人民服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而且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根据。首先,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的主体。为人民服务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为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服务。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论根据。其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是先进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检验文化先进和落后的试金石。中国共 产 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以先进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结合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最后,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说,提出“三个代表”,是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前两个“代表”都要落实到最后这个“代表”上。胡锦涛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夯实“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之源”。因此,“三个代表”思想是确立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根本道理所在,集中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永久的价值,包含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价值。

(三)辨析当前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几种误解

近年来有人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提法已经过时了,应该用“为顾客服务”来代替。事实上,“为人民服务”和“为顾客服务”两个概念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的区别表现为四个不同:一是性质不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口号,为顾客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口号。二是反映的关系不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本质反映,而为顾客服务则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与商品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三是服务范围不同,为人民服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也包括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而为顾客服务则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只包括有偿服务。四是目的和出发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顾客服务则是为了追求利润。两者的联系在于为顾客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形式,为人民服务是为顾客服务的本质和归宿。为人民服务和为顾客服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出“为顾客服务”的口号,有利于处理好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商品购买者、消费者的关系,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但是如果只讲为“为顾客服务”,而不讲“为人民服务”,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就会暴露无遗,为顾客服务就可能演变成“为人民币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只能是无偿服务,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按质论价,只能是有偿服务,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如何把无私奉献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相结合?在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的条件下,有偿还是无偿不是判断是否为人民服务的标准。现实中的人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都需要吃、穿、住、行,即使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了生存和继续为人民服务,也需要取得合法的报酬。合理收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在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赞扬无偿服务的高尚品德时,也不能脱离现实,把有偿服务排斥在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之外。应把无私奉献与等价交换、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辽宁鞍山市出租车行业的“雷锋车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车队的参加者有12个司机,他们一般是按市场原则办事,但坚持对危重病人、70岁以上老人和有特殊困难的人不收费。各行各业工作特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各异,但只要从人民利益出发,就可以做到这两方面的统一。

又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可以,向广大公民提出这样的要求则脱离了实际。这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不全面。“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规范,它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为人民服务;邻里互助、以诚待人、关心同志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帮困也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最高层次,虽然不能要求所有公民都达到这个层次,但也不能认为为人民服务只适用于少数先进分子而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为人民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人民道德生活的精神支柱,不仅在于它具有通俗易懂、简便明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一种既伟大高尚又平凡普通的品格,它能够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有利于从人们的实际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出发,教育、引导人们从一种道德境界向另一种道德境界不断攀升。张思德是一个普通战士,在烧炭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亲自撰文来纪念他,并指出,在我们队伍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7],我们就纪念他。事实上,在我国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更多层次、更多形式、更多方面来践履和表现出来。任何人不论处于何种岗位,不论其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人民服务,都时时处处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7]毛泽东选集: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3?

[3]列宁选集: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66?

[4]邓小平文选:1卷[M]?人民出版社,1989:257?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52?

[6]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