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简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姓名:杨国庆,单位: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文管专业

引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历经14年,烽火燃及18省,攻克600余座城池,建立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军队和政权,对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产生巨大打击,但却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没能建立真正的“太平天国”,究其原因,值得后人深思!

一、太平天国之梦,封建帝制不改。

所有社会变迁以及政治变更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经济,而任何经济制度又有和它对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太平天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重新组建上层建筑,而太平天国建立起来的制度依然是沿袭清王朝的腐朽封建统治,洪秀全等人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摆脱不了传统封建皇权体制。在永安时,太平天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初见端倪;建都天京后,天国内部封建等级森严,更显封建官制;进入天京后,洪秀全把一国之事交给了东王杨秀清,自己身居内宫,享受美女佳肴,生活极其腐败奢华,无异于当时的清政府。太平天国的创立者们虽然打着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举着推翻清政府的旗帜,但实质上,他们重走清王朝的老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的太平天国之梦只能依旧破灭在腐朽的封建体制之中。

洪秀全作为一个长期在封建君主制的环境中长大的农村知识分子,它本身的政治理想即时当王,成为封建君主。理想的是“生杀由天子,诸官不得违”。[66] 咸丰元年八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后,洪秀全分封东南西北翼王,在诸王之间建立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国称作万岁,其他诸王依次称作九千岁至五千岁。咸丰二年,洪秀全在长沙制造玉玺,要求臣下对他高呼万岁太平军攻破天京之后,东王率官员迎接洪秀全进城时,高呼:“天王有旨:诏众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觐已毕,站立两旁。” [73]天京定都之后,又颁布《天王诏旨》,用来规范后宫秩序,以免天王和后宫的权威受到侵犯,其规定:“继自今,外言永不准入,内言不准出。今凡后宫,臣下宜谨慎,总称娘娘。后宫姓名次位不准臣称及谈及,臣下有称及谈及后宫姓各[名]次位次者斩不赦也。后宫而[面]永不准臣下见,臣下宜低头垂眼,臣下有敢起眼窥看后宫面者斩无赦也。后宫声永不准臣下传,臣下女官有敢传后宫言语出外者斩无赦也。”而且表示“自今朕既诏明,不独眼前臣下宜尊,天朝天国万万年,子子孙孙暨所有臣下俱宜遵循今日朕语也。” [74]洪秀全为达到让他子子孙孙永远作为太平天国君主的目的,还实行世袭制,在《天王诏西洋番弟》中说:“朕立幼主继耶稣,双承哥朕坐天都,幼主一半耶稣子,一半朕子迓天庥。代代幼主上帝子,双承哥朕一统书。” [75]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91]虽然太平天国许诺给广大农民一个理想的土地政策,但这一政策只能是空想,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我天国之梦。因为在实际中,太平天国建立了“圣库制度”和“百宫衙”和诸将营,是为天国聚敛财富,重走清政府的封建剥削制度。

《百姓条例》规定:“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每年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以作养生。所生男女,亦选择归天王。店铺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 [92]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钱粮亦然。”因为按照太平天国的规定,“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93]这种措施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天国一系列具有封建性质政策的实施,实质上将天国的封建帝制性质显露无疑,广大农民盼望的新制度、新天下只能成为永远的梦。

二、宗教神权与封建皇权交织混乱。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低下,被压迫的下层阶级往往通过鬼神等形式来作为推翻上层阶级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在封建社会,人们认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往往易于操控,能为起事提供很多特殊的力量。早在陈胜吴广时期,就有采用过鱼腹中藏帛书的方法。洪秀全等人为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也采用了这种形式,洪秀全在运动过程中自称天父次子,杨秀清也自称是天父代言人。

天京解围之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权力之争爆发,发展到血洗天京的地步。“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洪杨矛盾与太平天国“政教合一”的体制有极大关系。洪秀全早年自视极高,但偏偏屡试不中,在失意痛苦之中与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洪秀全从一些基督教的小册子中得到启示,宣称自己是天父次子,天兄耶稣的弟弟,但当他与冯云山紧锣密鼓地准备起义之时,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忙于奔波营救,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面临分裂瓦解。这时,杨秀清利用当地流行的代鬼传话习俗,忽然口哑耳聋,不吃不睡,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怒责动摇之人,要求教徒跟随洪秀全斩妖除魔。杨秀清以天父之名稳定了动摇的民众,对拜上帝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至此,太平天国出现了两个“教主”。在政治上,洪秀全是军队领袖,称“万岁”,一国之主。杨秀清是东王,位于“九千岁”,洪杨是君臣关系;而在宗教神权上,洪秀全是天父次子,杨秀清是代天父说话的人,杨秀清的权力反高于洪秀全。实际上,它挑战了洪秀全的至尊地位。洪杨矛盾日益恶化,成为天国分裂的祸根。

由于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永安建制时,杨秀清被封为东王,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在神权上他高于洪秀全,逐渐被胜利冲昏头脑居功自傲,在战斗中常常以天父代言人自居,指责洪秀全,洪秀全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深居内宫,不务朝政。杨秀清又多次斥责他,曾经杨秀清以洪秀全虐待宫女为由,进宫怒斥洪秀全下令杖责,众官求情也不予理睬,直到洪秀全伏地愿意受罚才肯罢休。杨秀清对天王如此,对其他官员也不例外,随意打杀。时间久了,天国许多重大战略政策也不与其他官员商议,自己独断专行。1856年8月,天京外围威胁解除之后不久,杨秀清将洪秀全招到自己府中,逼其封自己为“万岁”,由此,洪杨矛盾迅速激化,不可调和。洪秀全急忙调回韦昌辉、秦日纲立即率部回京诛杀杨秀清,9月韦昌辉率兵包围杨秀清府邸,将睡梦中得杨秀清杀害,然后血洗东王府,将府中的官员、仆役、亲属统统处死,随后又将杨的部下赶尽杀绝,天京城内一片惊恐。正在湖北的翼王石达开闻讯“天京事变”后急忙赶回制止韦昌辉、秦日纲,但是,韦昌辉等人却不听劝阻,反而还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闻讯逃离了天京,结果韦昌辉将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属满门抄斩。逃出来之后,石达开从湖北调回自己旧部攻入天京,斩杀韦昌辉、秦日纲。

天国诸王相互厮杀,造成民众惊慌,也导致了天国的灭亡。洪杨的矛盾的产生、激化,最后演变成这场大混乱,究其根源,不难看出,宗教神权与封建皇权的交织混乱无疑是酿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三、洪秀全用人不当,不重视人才。

国家的兴亡成败,终归还是取决于人的管理,天国对官员的任用,直接影响天国的存亡。太平军初期对于干部的选拔十分重视,杨秀清就曾规定:“凡保举官员,必须查其平素历练老成,精神灵变,然后传该员前来,亲自勘验,观其言语举动,进退趋跄,果堪胜任,再行保举禀奏”,“不得徇情滥保。”[(37)] 对于一般官员的选拔、奖惩也都能按规定办理:“故其党争为效死,虽屡至穷蹙而不舍焉。”[(38)] 太平天国前期战功显赫,成就卓著。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把事变的原因归结为异性专权,从此,他便专任同姓,不信任外姓人,他封两个哥哥为安王、福王,并暗害逼走石达开。在天国形势又陷入危机时,他任命并无才干的爱将蒙得恩为师,派陈玉成、李玉成指挥军事,陈、李率军奋勇作战,最终使局势有所好转,但是最终受封赏的却是自己的兄弟、侄子、外甥等亲戚,招致普遍不满。

1859年4月,洪仁玕来到天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军师,让他总理国政,但是洪仁玕出身塾师,缺乏政治、军事斗争经验,自己初到天京, 再三推辞,但洪秀全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考虑到陈、李在战斗中屡建战功,才不得不也封他们为英王、忠王。但李秀成说:“天王第一重用幼西王萧有和,第二重用王长兄洪仁发,王次兄洪仁达,第三重用干王洪仁玕,第四重用驸马钟姓黄姓,第五重用英王陈玉成,第六重用方是秀成也”。[(40)]其实,萧有和是天王妹夫萧朝贵的儿子,当时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没有任何斗争经验,其他多为洪秀全的亲戚兄弟,大权实际上为洪仁发、洪仁达所把持,陈玉成、李秀成是天国的两大支柱,但在洪氏集团制订的《朝天朝主图》中,二人都被排在洪氏集团以后。洪秀全怕大权旁落,对手握重兵的陈玉成、李秀成很不放心,后来又大封王爵,以分化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1862年初,从陈坤书封护王开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余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竟达2700余人[(41)] 凡天王宗亲国戚,朝中功勋将领,以及由其保举者,或行贿买取,或捐纳钱粮,不问有功无功,概行封王。由于封王日多,无王号可封,就一律称为“列王”。列王封得多了,又在王字上加三点,成为“wáng”王。李秀成二次西征时,镇守苏州一带的将领陈坤书,横行不法,辖区内生产破坏,百姓流离,李秀成回来刚要查办治罪,陈坤书惧罪逃到常州,向洪氏集团行贿,被封为“护王”,使李季成对他奈何不得。[(42)]最为天王信任的专权人物洪仁发、洪仁达,把持朝政,出卖官爵、贪污枉法,挟权勒索。李秀成从长期保卫天京的需要出发,出京前下令各官多买粮食,加强储备。洪仁发等却乘机挟权勒索,凡欲买粮者,必须领票出京,要票必须以银钱来买,无钱不能#5@p,即使买票出京的人,买回粮食,还得交纳重税,严重破坏了天京的筹粮工作。[(43)] 滥封诸王使天国的政治更加腐化,许多侯王不听调令,增加了天国军队的分裂,降低士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甚至给敌军挑拨离间的机会。

洪秀全对宗教虚幻的思想依赖很深,一直以上帝次子自诩,还有杨秀清等人也都自称自己是神,妄自尊大,在取得胜利之后,都归功于神力,完全忽视了人的作用。对待知识分子,洪秀全等人的态度是能用但不能重用,他们的思想肤浅,明知治国需要人才,但又怕优秀人才会夺去他们的天下,所以,即使是长期为天国效命的优秀知识分子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不会用该人之人,不能重视人才的巨大作用,这样的领导阶层给天国带来的只能是让它走向灭亡。

四、北伐、西征,战略上重大失误。

太平天国建立后,太平军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很快便在天京建都,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太平军选择了北伐和西征。虽然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它将太平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整体分成若干个小规模的军事实力,给清政府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1853年,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天国的形势很严峻,清军在天京周边的孝陵卫和扬州附近分别建立了江南和江北大营,各路清军和地方团练试图把天国赶尽杀绝,为打开局面,太平军发动了北伐和西征,以达到推翻清政府的目的。

1853年5月,太平军誓师北伐,大致分为长驱北上,驻止待援,和最后失败三个阶段,先后经过两年,目标是直取清政府的首都北京,按洪秀全的指示,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 相李开芳率军自扬州西进,会合自天京出发的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检点朱锡 琨所部,由浦口北上,向北京进军。北伐军进抵天津后,再派兵北上增援,合攻北京。但是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迅速提高警惕,咸丰帝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北京防卫。天津防御力量加强,北伐军占领天津的计划落空。北伐军不能占领天津,只得改变计划,由林凤祥、李开芳分别率部固守静海、独流两地,要求速派援军,经过长期周折,最终李、林各部相继覆灭。经历两年之久的北伐及其援军还是以失败告终。

 

第二篇: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摘要:清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长达14年之久,创下无数个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之最的太平天国运动,缘何最终躲不过失败的命运?这个在中国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运动的失败,是自身的内部原因,还是反动势力的过于强大,亦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录: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阶级局限性 战略失误 联合绞杀 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太平天国研究述评》茅家琦,19xx年

《太平天国毁在自腐》中国化工报,李树杰,20xx年

《吴雁南先生与太平天国史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刘永生,20xx年

《天上神权,地上皇权——一个解不开的历史死结》,何瑜

1851年,以洪秀全为首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在金田拉开了帷幕,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与以往的农民起义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它的斗争矛头不仅指向封建政权的最高象征——皇帝,同时,又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行径,这在以往历次农民运动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载,波及18个省份,先后攻占大小城池600余座,共消灭了清朝军队加地方武装共近170万人,给外国侵略者组成的“洋枪队”以重创,它创建了自己的政权和盛极一时的军队,达到可与清廷分庭抗礼的程度,甚至隐隐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的落后统治,加速了清王朝乃至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衰败与瓦解,更为重要的是,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向资本主义侵略者表明了“中国不可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而太平天国也在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它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发张资本主义的新方案,

由此引发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如火如荼,它以《资政新篇》作为政权后期的朝政纲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但就是这样一场声势浩大,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却在坚持了14年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先期病故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遗体被掘出,举火焚之,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已占据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的灭亡?

首先,从主观方面看。1.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在150多年前的中国,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有着小生产者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和意识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散慢性等),其直接体现便是太平天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权,它早期提出的“天下男女皆为兄弟姐妹”被后期“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所取代。其实,早在政权建立之初,太平天国内部的小农意识便有体现,洪秀全在起义开始时,就经常用封官许愿等封建小农思想来鼓舞士气,他曾说:“目下苦楚些,后来自有高封也”,“凡概同打江山功勋者,金砖金屋光涣涣,高天享福极威风”,这就表明作为太平天国最高领袖的洪秀全也是深受农民阶级意识局限性影响的。而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政权建制,基本上都是沿用封建专制政权的模式的,因为农民阶级不能提出新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权模式,只能是遵循“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朝代更迭,很多太平军参加起义的初衷便是拜将封侯,享受荣华富贵。由于太平天国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所以在政权建设方面封建因素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洪秀全作为最高领袖,在朝中大搞任人唯亲,后期更是大量中用自己的亲族,他用长兄洪人发,洪人达,外甥萧有和等来排挤翼王石达开等外姓王,逐渐把太平天国变成了洪家的私人财产,而这在普通太平军士中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异议,就是因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农民已经习惯了有一个绝对的权威来统治他们,而这个权威就是以“皇帝”为首脑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以以反封建为主旨开始的太平天国最终又以封建化结束,这也是小农意识残余的绝好体

现。

2.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虽然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蕴含有强大的力量,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广大贫苦农民在试图推翻封建统治时,但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问题,即完成生产关系的根本变更,他们能做的只是对封建制度的延续,农民作为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对历史的进步有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也不可能长期维持深严的革命纪律,他们狭隘的小农意识导致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故而他们不可能将斗争引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更不可能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新政权。而太平天国由胜变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就是太平天国领导阶层小农意识泛滥的写照,由于潜意识里争权夺势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借韦昌辉之手将杨秀清诛杀,而石达开又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逼洪秀全处决了韦昌辉,同时由于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忌,石达开被迫率十万部众出走,最终被曾国藩所灭,“天京事变”的结果就是太平天国十几万精兵消亡。在政权不稳天下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对太平天国的致命一击。而“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更是不理政事,导致太平军内部“顾己不顾人,顾私不顾公”的现象日趋严重,洪秀全又担心李秀成等尾大不掉,所以采用分封王权的方式分化诸异姓王的权力,种种表现说明,太平天国的失败就是小农意识的悲哀。

3.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卫组织军队的方式,但它的教义并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能正确指导斗争,掌控历史发展的潮流,如以天王为首的上层打着尊崇上帝的旗号,把“天父派兵”等迷信思想当成事实来办,而这种思想的充斥,是的太平天国后期军政指挥上搞得一塌糊涂。拜上帝教不可能解决在斗争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调整斗争路线,从而把运动推向前进。而在宗教与政权的结合中,二者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具体体现便是洪秀全假托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下凡,而杨秀清为了压制天王,就假托上帝附身,在人间,洪秀全是君主,与杨秀清是君臣关系,但在宗教上洪

秀全与杨秀清确实子与父的关系,于是宗教与政权的权力交叉,形成太平天国政教合一的体制中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同时,作为由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太平天国没有提出也提不出切合当时革命实际的纲领,虽然早期颁布了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但并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因为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当时没有条件去实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理念是“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但他却于当时的生产力不能统一起来,反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力;在分配环节,则造成了官吏绝对掌握财富分配权的局面,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滋生腐败;在管理环节,则用残酷的法度保证章法的实施,搞的人们怨声载道。而且《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方面规定“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种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者,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在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仅仅只能停留在理想阶段。其实,太平天国自始自终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治国之策,而其引以为豪的《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仿效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它的理论虽然先进,但在当时已经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缺乏实施的土壤,且由于太平天国始终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它根本不可能实行,其失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在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150多年前的中国,以推翻专制腐朽的清王朝为目的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其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导致它没有创造出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它的失败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其次,从客观方面看。太平天国存在战略上的失误,它没有去积极争取群不反对封建政权的力量,例如,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没有去获得知识分子的支持,起义之初,便推到了学堂的孔子像,把知识分子排除在运动之外。建都天京后,洪秀全的反孔反儒政策更是变本加厉,他对于儒家经典禁之唯恐不绝,毁之唯恐不尽,他们有认识到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其结果就是将整个士大夫阶层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尤为可惜的是,以农民起家的太平天国,没有拉拢其他的农民起义势力,如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后,首领刘丽川欲归附于太平天国,但太平天国始终不予以联合,人气孤立无援被

灭,其他如捻军等,太平天国均未能与之同仇敌忾,而使得清廷得以将其各个击破。在同一天下的过程中,洪秀全等领导人也没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举措,他们不顾天京和扬州城外清廷重兵打造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的威胁,将全部大军兵分三路,坚持分兵北伐和西征,致使北伐军孤军深入几乎全军覆没,西征军虽在石达开的支援下取得一定进展,但也是伤亡惨重。而最终的结果是天京在清军的围攻下被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反动势力的强大,基于太平天国对外国势力的不合作态度,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便于清廷勾结起来,参与到对太平军的围剿中,这也是以往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而相对于清王朝的武器装备,太平军所用武器几乎都是大刀长矛,比清军尚且不如,更不用说全副武装的“洋枪队”了,就这样,在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处于了下风,这也是太平军后期在军事上节节失利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即将本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农民虽然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它不可能担负起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作为一次农民运动,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丰功伟绩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革命篇章却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虽败犹荣,其辉煌必将名垂青史,万人敬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