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感悟

教材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成都市十一中物理备课组 粟正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在广大师生的千呼万唤中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老师们在暑期几番培训后终于站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前台,直面新的教材、新的大纲、新的课标、新的学生、新的学时安排。我就作为这样的一员,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其中的思考、做法、感悟,也许粗浅,但是真实,愿与所有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分享与交流。 感悟一:新教材的变化

1. 知识铺垫好,层层推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新教材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内化了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如:关于瞬时速度的求解。新教材在讲一般运动中任意一点瞬时速率的求解时,通过微元法帮助学生理解“用一小段的平均速度来替代瞬时速度”。这种解决方式,让学生牢牢建立了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这种先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再在实践中去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讲纸带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发现,能正确求解瞬时速度的同学明显比以前增多,甚至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个班还没讲纸带法,班上竟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某点的瞬时速度。

2.发展空间对知识的拓展,更贴近生活,更吸引学生

现在学生家庭购车的相当多,发展空间关于GPS的介绍和“对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距离。我们在讲解时还联系报纸上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通过计算来解决城市堵车问题”的报道,让学生们扮演警察和科学家的身份,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

真实的问题。

3.新教材选用的例题和练习,针对性、灵活性更强

新教材24页,在刚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后出现的例1,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此类型题,学生先是不理解题意,后又无法列式,即便列式又没办法解方程。在这儿出现的此题对看似对学生能力要求太高,实则教材已经做了很多解题思想的铺垫和引导,大多数学生能实现突破。另外,34页的练习1、4题,也属于常规题型。这些练习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并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习题的解决让学生收获学以致用的喜悦,也伴随着能力的增长。

4.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比以前要求更高

学生的数学知识及运算能力跟不上高中物理的要求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滞后:比如角度的两种不同表示法、三角函数关系的定义及特殊三角函数值、图像的斜率值、均值公式等多数学生都很陌生,对此我们进行了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教材也在数学思想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教材23页第六节的引入就很好,强调微分思想,体现数形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位移公式不好理解,不好记忆的问题。但25页“讨论交流”中,对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二次函数图像,并将图像平移,这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太高,而数学还没讲这部分知识。X-t图像迟迟没有得出,学生对几种基本的x-t图线还没理解,这二次函数图线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感悟二:教法与学法的多样性

新教材感悟

1.小组合作学习,和谐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假期的教师培训,我们知道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重要性。开学后,我们就将学生按座位就近分成6人一组,在提问时尽可能留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在由小组长形成意见代表小组来回答,或与其他组交流甚至辩论。比如:在第五节算表格中小车的瞬时速度时,先在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再每位学生去计算,小组统一,再全班分析数据,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同样,在第七节算重力加速度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们讨论气氛浓烈,争先恐后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极大丰富了课堂。

1. 探究式学习方法,激发创新意识,拓展思维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新东西,但是探什么,怎么探却不好确定。新课标明确要求尽可能每节课都能探究,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每课时、每个知识点。但老师担心的是:学生有那个能力吗?能探出个结果来吗?会耽搁多少时间呢?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这些疑问是多余的,是对学生的不充分了解和信任。如: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老师介绍了微元法来帮助学生理解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间围成的面积就是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后,提出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位移的计算公式。十分钟后,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方法及结果:

新教材感悟

vv 得:x=(v0+vt)t/2 得:x=vot+1/2at2

新教材感悟

新教材感悟

新教材感悟

得:x=vtt-1/2at2 得:x=(v0+vt)t/2

得:x=(v2

t-v02)/2a

3.强调课前预习,用学案做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文字简单方便理解,插图生动贴近生活,学生预习起来既好懂,又有趣,配上知识点的填写和简单应用的学案,学生就能将每节知识掌握个大概。到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调动,发起的探究或讨论,针对性就强多了。

感悟三:“三维目标”给了学习以新的定义。

在“三维目标”中,教学不仅是教授知识,还要教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坚持。如教材在自由落体的研究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不是直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是重现了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间接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这一研究方法被称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当然要引导学生好好去理解体会,并对学生在此提出的“什么是水钟?”“这么多人在干嘛?”“哪个是伽利略?”等看是幼稚的问题没有回避,就是要让他们深入其中去体

会原来物理规律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所以新课改中的学生不是知识的简单接收器,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设计者、主讲者甚至是组织者。

新课标下的老师承担着培养国民科学素养,提高国民科学技术能力的重担,所以老师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发散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到底掌握哪些知识,对什么知识感兴趣,从而在高中阶段有针对性让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及心理与情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教材需要我们更加充分的思考和挖掘,才能更好的体现其“大材大用”。

20xx年8月27日

 

第二篇:新教材使用中几点感悟

新教材使用中几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