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内部的深刻变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开国带来的严重民族灾难和社会灾难,又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一场推翻幕府的倒幕运动就此发生,德川幕府统治被推翻,这为明治维新创造了必要前提。从1868年开始,明治政府进行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利益的改革。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内部状况;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明治维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中日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的危机局面与应对方式的对比,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②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③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通过中日两国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并充分意识到后进者在相应条件下必然能超越先进者。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措施。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讲过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在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日本和中国都成为他们掠夺的目标,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通过

一场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从西方殖民压迫的厄运中解脱出来的国家,这场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日本历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明治政权建立前,日本处于幕府统治的时代,倒幕前的日本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

(讲授新课)

一、倒幕前的日本

1.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带领学生回忆日本历史)从1192年开始,“将军”掌握了全国政权,开始了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天皇成了摆设。1603年,德川家族夺取了日本政权,日本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德川时代,将军掌握实权,权力中心设在江户。当时日本首都是京都,而幕府统治机构在江户,所以日本往往把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称为“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是国家最高军事统治者,又是最大的领主,在将军之下,收入不下6万石(1石等于170公斤)的封建主是大名,他们大约占有日本的2/3的土地。大名在他们的领地——“藩”中是全权的主人,他们指挥司法审判,对隶属于他们的农民操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们主宰军事、行政、税收,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全国大大小小的藩260多个。可见日本是一个中央集权脆弱的封建割据的国家。武士是将军、大名的家臣,一些武士是住在幕府土地上的小封建主;一些武士是国家机关的下级官吏;另外一些武士住在大名的土地上,充当大名的亲兵,是镇压农民运动的军事力量。武士盲目效忠自己的主人,主人令他一死也会毫不犹豫,武士为了名誉,不惜捐躯,他们勇猛好斗,敬神信佛,重视礼仪,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武士道”的基本内容。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的统治腐朽而落后,为了阻止西方思想和基督教在日本传播,从17世纪30年代起,德川幕府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则不断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四民”也排为四等,顺序是士、农、工、商,以商人地位最低。占人口80%的是农民,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除了要交苛重的地租、服劳役外,生活也要受到种种限制,如不许吃大米,只能吃萝卜叶、豆叶等东西,不能随意离村出走等。幕府的横征暴敛,激起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浪潮。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威胁了幕府统治。另外,19世纪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解体也是促使国内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2.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改革力量的形成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并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丝织业和棉织业发展较快,桐生的丝织业手工工场达到264家~270家;足利的棉纺织手工工场,通常每家拥有三五十架织机,多的达到一二百架。其它工业部门也陆续出现了手工工场。手工工场的场主就是资本家。(2)商品经济渗入农村,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把农民抵押而过期不能赎买的土地收归己有,并招募农民进行开垦,这些人从而成为新兴地主。(3)随着商业的发展,江户、大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日本出现了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高利贷商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井、住友、鸿池等。(4)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这也使社会结构出现了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资本家、大的高利贷商人;很多大名,特别是西南部萨摩、长川诸藩的大名逐渐改变轻视商业的态度,也经营商业和手工工场,他们同商人、资本家接近,不满幕府的统治,产生了改变现状的要求;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将军、大名皆感“国用不足”,常采用削弱甚至停发下级武士俸禄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下级武士由于经济地位的急剧恶化而恨主如仇,大批武士为生活所 迫不得不从事手工业生产以维持生计。他们的实际地位随之发生变化,逐步转化为同幕府统治相对立的小商品生产者,由幕府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抗幕府的力量。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版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暴政,虽然一天之内就被镇压了下去,但因起义发生在日本经济中心,并且是在全国人心激昂的背景下发生的,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

可见,在19世纪中叶,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其中包括日本人民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还包括封建制度和已经开始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日本幕府统治总危机爆发的内因。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还面临外部力量的冲击。

二、倒幕运动

1.严重的民族危机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首先用枪炮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几条汽船驶入日本浦贺港,此事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被迫在所谓《日美亲善条约》上签字。随后,俄、英、法等国接踵而至,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的大门大开,外国商品涌入日本市场。廉价商品的涌人,原料的被掠夺,黄金的大量外流造成日本物价暴涨。日本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腐败的幕府

对外无力抵抗侵略,甚至引狼入室,对内残酷镇压纷起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一致指向了幕府,幕府统治的末日已经来临。

2.倒幕派形成

在武装推翻幕府统治的倒幕运动中人民是主力,而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同长州、萨摩等藩结成的倒幕同盟也展开了积极的活动。那时候,一些有见识的武士从他们所受到的最初冲击下清醒过来以后,就抱着增强自己国力和获得别国承认日本为平等国家的目的,热情满怀地致力于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工作,他们提出了“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的口号,受到许多爱国人士的赞同,这些武士逐渐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幕府陷于空前孤立。

3.倒幕武装推翻德川幕府

1867年11月,天皇下了讨幕密诏,倒幕派得诏大喜,正欲起兵,忽然闻变。原来,陷于孤立境地的将军德川庆喜见势不妙,为消除倒幕派起兵的借口,便立即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辞去将军职位,“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奉还大政”原非幕府本意,倒幕派见形势逆转,决定抢先行动,向京都增兵。德川庆喜也集结兵力准备反扑,于是一场内战爆发。1868年,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一战中,倒幕力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引导学生概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

三、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措施

推翻幕府后建立起来的明治政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的举措,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全国划为3府72县,取消藩主特权,结束了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统一的中央集权。这项措施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有影响。在明治维新前,日本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这是因为在江户时代,人们要姓不易,必须事先向当局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有姓。所以除贵族、地主外,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明治之初,废藩置县,政府为迅速编造户籍,急令庶民报姓,人们就把自己家乡的地名、村名、居处,以及身份职业甚至工具,动植物名都以姓呈报。所以日本至今以地名为姓的达80%。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政府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政府努力发展教育,颁布“学制令”,强制普及初等教育。日本重视旁征博采,重视教育,这是日本特有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日本经济发展飞速的重要原因。日本历史悠久,却不像中国那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日本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衍生物。它的自然资源又是如此菲薄,生存环境险恶,日本之所以能在弹丸之地顽强生存与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仗着干百年来的旁征博采,先向中国学,待中华帝国衰落后又转而西学,日本正是享受了全世界雨露精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日本民族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明治维新的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是明治维新过程中,一些武士出身的官僚掌握日本政府的军权,形成新官僚集团。不仅使改革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崛起对其邻国朝鲜和中国来说意味着灾难。

(教师总结) 根据教材分析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特殊条件,也可比较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

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同时,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回答问题: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改革措施?

②明治维新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

③明治维新有何积极作用?

2、问答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性质是什么?你对它有何评价?

布置作业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

一、倒幕前的日本

1.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2.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改革力量的形成

二、倒幕运动

1.严重的民族危机 2.倒幕派形成 3.倒幕武装推翻德川幕府

三、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措施 2.明治维新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课后我调查了同学们对此课的反映,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对这样的课堂还是比较喜欢。他们说他们喜欢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点拨很重要。他们感觉到比较震撼的是自己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学会的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也明白了初中的学习生活的特点,最主要的是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能怕困难,要有战胜拦路虎的决心。在教学环节上,我觉得自己设计比较多,本来想减掉一部分,但是感觉这样比较完整。整体感觉时间比较紧。

 

第二篇:《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3

专题八第二节 明治维新的举措

【课前预习】

1.1868年,日本新政府公布了__________,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学习。

2.1871年,日本新政府实行_________的改革,在全国废除__________,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另外,日本新政府还废除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取消武士特权。

3.明治政府在经济上大力实行__________政策,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保护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4.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反对政府以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方针。

5.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__________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与发展,为此实行了__________政策。

6.__________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等,借以改造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运动,从而实现日本的资本主义近代化

7.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__________,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了教育改革的法令——__________。

8.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日本竭力推行__________,从而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教学:

三、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1.《五条誓文》: 。

2.《政体书》: 。

四、维新内容;

(一)政治上:破除旧政治体制。

1、目的:建立新体制,巩固新政权,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2、主要内容: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1)剥夺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 ,让他们担任藩知事,成为天皇的地方官。

(2)“ ”:1871年。

①原因: 。

②措施: A. B.

③意义

A.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

B.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重要一步。

C.为全国范围内实行更大改革创造了条件。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1)废除 ,实行 (平民的构成?即: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

(2)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3)取消武士特权(哪些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一部分成为 ,另一部分成为 。

3)派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岩仓具视)

——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

3、意义:

(1)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为________________扫清了道路。

(3)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相对于幕府时期的等级身份制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经济上:殖产兴业。

是指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其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

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

1、目的:

2、主要内容:

1)大力创办官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成立 :负责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接管幕府和各藩经营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

(2)成立 :接管幕府诸藩建立的军事工业,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军事工业生产体系。促进了日本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运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业。

(4)实行“ ”,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

2)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背景:

①经过较长时间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出现新型资本家。 ②国内自由民权运动提出“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 的经济方针。

(2)方针:

(3)措施: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拥有特权的“政商”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业的新型资本家去经营。并免征商业税,为商业资本转化工业资本创造条件。

(4)评价:这些政策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3、意义:

明治政府的 政策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3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3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3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3

(三)军事上:富国强兵。

1、目的:

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的入侵,同时为了对内加强镇压和对外扩张。

2、方针:“强兵”是“ ”,实行以发展军事力量为目的有近代化军事改革,重视军队和警察的建设。

3、主要内容:

(1)建立新式军队:

①措施:

A.实行 ,取消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山县有朋)

B.颁布第一个征兵令,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C.灌输 道精神和 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②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天皇依靠这支军队平定叛乱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2)设立军事大学:为日本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军事人才。还按照 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3)改革军事机构:学习 经验,逐渐形成了 、 等军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天皇。

(4)扶植 :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引进新技术改进军事装备。生产步枪和各种口径的大炮。

(5)建立 :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

3、意义:

(1)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为侵略亚洲各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加速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四)文化教育上:文明开化。(概念:见教材)

1、目的:

2、主要内容:

1)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1)措施:

①建立 ,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 ②颁布《 》,明确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针。参照欧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 ③设立 ,培养合格师资。 ④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2)意义:

①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②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3)缺陷:在教育改革中,明治政府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地服从天皇的命令。

2)推行 教育:1890年,天皇下达的《教育敕语》。

3)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明六社”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进行启蒙教育。

4)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实行“ ”;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

3、意义:

(1)教育改革促进和推动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日本教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培养了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所需的人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改造了旧文化,建立了新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日本近代文化)。

【探究一】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

1、目的:巩固明治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

2、性质: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3、进步性:

(1)对日本: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①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②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 ③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对亚洲: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

4、局限性:

(1)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2)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探究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内部条件:

(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