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学案(教师版)

课题:明治维新

一、基础梳理

(一)历史背景

(1)必要性——幕府封建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经济: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统治阶层内部分化,社会矛盾尖锐,倒幕力量逐渐兴起

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外患:黑船来航的冲击(1853年)引发了民族危机

(2)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明治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学案教师版

1

(三)结果:实现了富国强兵,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

(四)性质:由明治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五)意义:

1、积极:政治上:实现了由中央集权向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经济上: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文化上: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关系上: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其近代化经验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

2、消极: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存在浓厚的封建残余——藩阀垄断 政权、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扩 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二、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同:①时代相同: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两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④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异:①直接原因: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

②内容不同:俄国: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保留了沙皇专制政体。

日本:全方位的改革,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③领导力量:俄国: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

日本: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三、课堂巩固

1.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 2

明治维新学案教师版

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2.中下级武士以“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3.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 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

4.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 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5.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 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6.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7.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摘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三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3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四 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材料五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五,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摆脱外来侵略。

(2)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3)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官营政策的不满。

(4)特点:把学习西方与国情相结合(有选择地学习西方)。

影响: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侵吞琉球;侵略朝鲜;侵略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积极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藤博文上书建议“废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

材料二 (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4

材料四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

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五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

务,开拓朝鲜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六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请回答:(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

(2)材料3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3)材料4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5、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6中“征兵告谕”还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朝廷的含义是先奉还,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含义:奉还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

(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承认土地私有。交纳地税表明法律意义确认

私有。

(3)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目的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入侵,同时为了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

(5)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对军事的垄断,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新军成为对外扩张

工具。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

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

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

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

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

等。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

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

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

(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理解: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4)启示:应坚决反对外来压迫;改革者要有魄力;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既要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又要重视文化教育改革。(答对其中2点即得满分)

6

 

第二篇: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师版

于都五中2013—20xx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编制 管小琴 蹲点领导 刘慧燕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学习目标】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和结果 【预习案】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 17 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2.统治政策:

(1)政治上: 等级制度:士、农、工、商、“贱民”。 (2)对外关系上:锁国政策.

①目的: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②内容:A,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允许同 中国 、 朝鲜 和 荷兰 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 长崎 一地进行。

B,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3、开始动摇: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 大阪 、 江户 和 京都 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出现了 三井 等富甲日本的大商人。

(2)社会关系上: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农民 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 工商业者 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统治阶级内部,一些 中下级武士 迫于生计,屈身从事工商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大盐平八郎 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

二、黑船事件

1.基本情况: 1853 年,美国人 佩里 率领一只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2.后果:佩里同幕府签订了 《日美亲善条约》 。 (1)条约性质: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 一 个条约。

(2)条约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 下田 和 箱馆 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 领事 ;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

(3)影响:随后, 英国 、 俄国 、 荷兰 和法国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表现:

(1)消极方面: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欧美国家向日本大量倾销廉价 工业品 ,掠夺生丝、棉花等 原材料 ,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大量工人失业。西

方商人大量套购黄金,钱价下跌,物价暴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许多地方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社会危机加剧。

(2)积极方面: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长期受幕府排挤的 长州 、 萨摩 等西南诸藩,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尊王攘夷”:

1、原因:

(1) 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兴起:尊攘派与“尊王攘夷”

概念:“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实质: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3、参与阶层:

领导者:_______ 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_______等。 4、主要活动:

(1)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2)制造多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件: ①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组织“骑兵队”直接抗击外国侵略者。 5、终结:

(1)原因: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 (2)标志:1863年“_______”,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五、倒幕运动的兴起: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 2、领导者:

高杉晋作、维新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政奉还”: (1)起因:

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②_______的准备; ③京都朝廷的支持

(2)经过: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_______

于都五中2013—20xx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编制 管小琴 蹲点领导 刘慧燕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六、戊辰战争: 1、起因:

(1)根本原因:“大政奉还”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 (1)伏见、鸟羽战役(1868年1月)——关键性战役 (2)______________。

(3)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迁都东京。

探究案

1、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同点是什么?

根源上都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目的都是防止外来势力的入侵,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是严禁本国人民和外国进行交往和贸易;结果都造成国家的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日本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两者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

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尊王攘夷”运动最后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并取胜利。

课后练习

1.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 )

A.防止外来侵略 B.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 C.维护自然经济 D.防止日本人出国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日本主观上不是为了(D)

A.倾销工业品 B.掠夺原材料 C.套购黄金 D.发展日本资本主义 3.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事件是(B ) A.1853年美国入侵 B.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4.黑船事件发生的根本动因是( C )

A.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 B.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 D.佩里要打开日本国门 5.下列有关日本“尊王攘夷”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由部分中下级武士提出 B.只得到少数大名支持 C.以刺杀为唯一活动方式 D.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6.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A )

①尊攘派对幕府抱有幻想 ②幕府军队的进攻 ③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围攻 ④尊攘派失去民众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直接原因是(B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高杉晋作等人认识转变

C.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D. “大政奉还”的骗局被揭穿

8.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9.倒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在( C )

A.东京 B.大阪、神户 C.鸟羽、伏见 D.江户 10.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C )

A.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B.武装倒幕运动的兴起 C. “大政奉还” D.戊辰战争胜利结束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材料二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介绍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主要有: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

于都五中2013—20xx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编制 管小琴 蹲点领导 刘慧燕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2)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只是站在守旧的立场,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士 农 工 商 材料二 第一条 日本与美国及其人民缔结永世不朽之和睦,无地点人物之差别。 第二条伊豆之下田,松前之箱馆两港,日本政府准许美国船停泊,以便补给柴薪、饮水、食料、煤炭以及其他需用物品。 第三条 美国船只漂流至日本海滨时,当由日本船舶予以救助;其漂流人员当护送至下田或箱馆。...... 第九条 日本政府若将此次对于美国未曾准许之事予其他外国时,当亦对美国予以相同之准许。遇有上述情形时,无须另行谈判,亦不得拖延推诿。----------<<日美亲善条约>>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中士包括哪些阶层?这一阶层在19世纪初期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2)归纳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指出它对日本有何影响? 日本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 大名 武士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些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影响: 西方列强相继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国门被打开,列强的经济侵略,使日本的传统经济受到冲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中下级武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革运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以战为主者,镇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先发展宏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又如何待也。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

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三: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

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意义?

(2)材料二的思想对材料一来说,有何继承和发展?这种主张是从什么事件以后开始的?(3)材料二三在对待外国文明上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提出要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工商业。批判了闭关锁国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继承材料一的对外开放思想,但提出了不能被动接受,应该走出去,主动学习西方文明为我所用。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要结合本国实际,不能全盘西化。这对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仍有启迪作用。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下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分析】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所学概括归纳。 【答案】(1)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2)幕府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