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娃娃幼儿园 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沈阳市骨干园长高端培训

——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于洪区灵娃娃幼儿园 刘洪敏

非常感谢沈阳市教育局领导安排这次华东师骨干园长高端培训班的学习,同时也非常感谢于洪区幼教科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在这次培训班的学习中,我专心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专家们的精湛教艺和先进幼儿园园长们的经验传授,让我受益非浅。虽然,每天的培训课程安排的比较紧,但是,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左志宏教授的《拍板与掌舵-园长决策心理与领导行为》的讲座,让我找到了我的方向,找到了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懂得了,幼儿园要有战略性发展,园长要有执行力,注重细节。把握住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每个不同时期(成长期、高原期和衰败期),针对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发生时间认真研究,分析原因,作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做为一名园长还要有问题意识(能够随时发现问题),文献意识(处事有文献依据),行动研究意识(针对某种行为发生研究其根本原因)和提升意识(自身修养提升和整体提升)。并且还会分析市场,力争把自己的幼儿园从规范化学习成特色化,从特色化管理成品牌化,再由品牌化发展成精品化的幼儿园。

火车跑地块,全靠车头帶。通过学习,我也找到了我得

不足,一所好的幼儿园必然有一位好的园长引领。听完左教授从心理学角度对老师的分析后,我反思自己差距很大,对老师积极性的调动还欠缺方法和经验。

左老师的精彩讲座是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园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初次上任时要隆重介绍自己,引起对方对自己的重视。2、建章立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制定是组织成员行为能够全体一致的前提和基础。3、整体训练要从基本素质开始抓起。4、对员工一视同仁,奖罚分明。5、注重团队文化,所谓团队文化是指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团队文化会强烈地支配着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6、经常反思问题,《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中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以,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应该经常反思。

7、沟通问题,遇到问题及时反思问题根源,抓住根源去解决,多沟通,多用事实和数字说话。

孙建颖园长的《幼儿园管理与园长领导力》的讲座中,充分体现出制度和流程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员工把自己当成幼儿园的主人,一同参与制度建立,制度完善。让员工了解幼儿园的基本状况,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管理者要运用流程管理,通过会议形式和教师一同制定一系列的流程,如教师一日流程、幼儿户外活动流程等等。虽然有制度,有流程,但依然有的幼儿园管理者执行力不佳,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点:1、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2、制度本身不合理,有的无法执行。3、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4、缺乏工作流程。5、监督执行不力。6、缺乏组织文化。再者,决定领导力的还有学识与能力、角色与定位、责任与使命、情感与风格、品格与魅力。

做为一名幼儿园园长,不仅要管理好幼儿园,教育好孩子,带动教师,还要重视自己家庭。她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呆着,无论是结婚还是单着,请一定要请一定要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充当着多个社会角色,在每个社会角色中都要经常地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不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都需要“爱”,充满了“爱”离幸福就更近了一步。

崔岚老师的《幼儿园园长教研——兼谈园长在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中可以管些什么》中,讲到园本课的有效性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和有成效。而在我们的现实中真的做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所以崔岚老师将这一问题揪出根源所在,1、对于教材挖掘不深;2、活动目标设立空虚不实;3、教学过程缺少智慧生成;4、教学活动开展浅尝辄止。最终才会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在《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应从传统的教育中走出来,转变观念,让儿童终生受益,以儿童发展为本,培养科学认知的理念。树立现行社会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责任观和品牌观。教师要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确我们

要做的是培养有张扬儿童个性的孩子,能扩散思维的孩子,能够规范孩子的行为。陶行知老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目标有了,就应经常有描述性的提问、比较性的提问、分类性的提问、假设性的提问、选择性的提问和反问。这样才能让目标水落石出,浮出水面。 王菁老师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可以说让我对幼儿园教育又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园长要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的领导者——思想引领;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的合作者——理论引领;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推进者——实践引领;总之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园长要时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去引领,让“引领”成为一种常态,从而促进幼儿园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和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及童的梦幼儿园后感触颇深,尤其是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更是让我对幼儿园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童的梦幼儿园能把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挖掘的如此之深,也让我自叹不如!由此可见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方法适宜,便能使其更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一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影响却是深远的,体会却是深刻的。我觉得这次培训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育观念”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

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幼儿园管理中,我要汲取专家教授们的精华,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让自己在幼儿园实际管理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华师大学习感悟

华师大,一次蜕变之旅

------华师大研修感悟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实施更多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改变!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这个职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感,颠覆陈旧意识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蜕变!这,或许就是我这次进修之后的最大的真实感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在一线工作这么多年,丝毫没能觉察到自己已经到了教书机械化的状态:上课、改作业、作业讲评、抽查背书….老师和学生身上都背负着一座无形的大山,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每天的生活重复着一个节奏:忙绿!忙绿到晚上做梦都还在继续着白天的工作! 学生更苦:睡眠不足、上课分心、脸上鲜能看出求知的欲望更多的则是呆滞和疲倦!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内心呐喊:再也不能这样活!要改革、要减负、要放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快乐起来!….我尝试过减作业,不占课,可换来的是更多的焦虑和担心,生怕自己这一科学生不重视或练习不足而导致成绩下滑;我也尝试让学生讲课,背书比赛,讨论,甚至小组合作出题和错题讲解,学生开心,乐于参与,我满意于这样的效果可苦恼于落下的教学进度。看到每日同我一样疲倦忙绿的同事们,我不禁感慨:原来改革这么难,难的不是改革实施,难的是敢于承担结果的那份勇气!谁来给我们勇气,老师也需要鼓励…

终于到了梦醒时分:在华师大,吴刚平教授对于教育的内涵做了细致深刻的剖析,并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进行了比对和数据分析。浏览一幅幅美国孩子课堂快乐投入的学习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中西学校教育存在的巨大差异,内心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也激发了我要改变的勇气。。。。。

吴教授告诉我们: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性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也难怪我们的小学生在奔波于各种各样课外辅导班时,美国的孩子已把自己浸泡在图书资料里有模有样的搞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啦!中国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反思!根源应该在我们的教育,是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所以正是我们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才使得我们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教授的分析评论让在座的许多人如梦方醒:看似严肃丰实的课堂恰恰是学生不爱思考、惰于思考的根源所在,老师信誓旦旦的“负责认真”却成了应试教育制度下导致学生模式化的催化剂。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或许直至今日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未来的他们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单纯地培养一个好学生还是努力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21世纪的今天,教育无疑成为了衡量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引用某领导说过的话: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亦是最廉价的国防体系。可见教育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什么是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马克思: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

比起他们,我们汗颜!教育理念再不更新,岂不是离他们更加遥远!

这里不禁想起一个哲理小故事: 一位哲学家坐船出行。当船划动以后,一路的风景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闲来无事他便与船夫聊了起来。

哲学家问船夫:“你董历史吗?” 船夫回答:“不懂。”

哲学家就说:“那你就失去了半条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又回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和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在里。 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达到:“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这位哲学家想必是满腹经纶吧!可是在生命临危时刻,那些引以为荣的渊博知识却无施展之地!知识固然重要,把理论转化成技能才更有价值,否则纸上谈兵有何意义,正如渔夫所言,“你会失去整个生命。”故事虽小寓意却是多么深刻!我们现行的教育不正在努力培养成绩优异却未必适应社会发展的“哲学家”吗?这则故事无疑不是对此现象最有力的讽刺!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这就是我们每日忙碌、辛勤耕耘的结果吗?既然我们不期望这样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何不彻底改变!改变观念、改变方法、不要毫无价值的付出,要学习要研究,努力营造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堂,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改变孩子未来的命运,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国门也依然自信!

让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听讲不够认真,成绩下滑,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激活学生思维和兴趣应有的策略和教学艺术!我们总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殊不知在我们乐此不疲涛涛不绝时,孩子的心也已悄然溜出课堂。我们不厌其烦的把错题归纳、一讲再讲,可是类似的错误总是花样百出,老师不得不拿出杀手锏:罚抄!而且还信誓旦旦“对其负责、一个都不放弃”;老师手里都有两本书:课标和课本,可老师们宁可将课本翻烂也不曾想过要细细研读课标。我们总是没有耐心细化课标、分析教材,一直认为没有这些也同样可以上好课。等到听完教授们的课,才知道甩掉课标的教学无异于盲人指路,我们要把学生领到哪里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我们不停地加快课堂的节奏,生怕讲不完讲不够,中国学生在上中学第一天就是吃苦教育的开始,课上记不完的笔记课下做不完的习题,不知何时孩子厌学了老师厌教了。。。我们总说公开课是作秀,不具有推广价值,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才是集体教研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契机;我们或许会夸赞某位教师讲课精彩,殊不知最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从头听到尾、而是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方法性知识,在华

师大我们明白了:作为老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侧重于以课堂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可我们很茫然,怎么教,更有效?怎么组织学生才使其乐于参与?怎么把课本变薄,引导学生轻松且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怎么做才不会违背孩子认知规律。。。。。。我们显得很无助!因为我们每日忙碌到没有时间思考,时间久了,才发现已经不爱思考了也不善于思考了!因无力解决我们为此感到苦恼。。。。。

盲目加麻木,还不全是以上种种现象导致的根源,经过短短7天培训,才觉得自己是多么渴望求知,坐在这里可以听到这样精彩的讲座自己又是多么幸运!我折服于教授们的睿智和幽默,专业和敬业,更钦佩与他们学术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专业讲解和案例分析像是一块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我,我深陷于它的魅力爱上了华师大!许多教学中的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也因此感悟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起到的巨大支撑作用! 在华师大胡慧闵教授风趣形象的授课风格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是胡教授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具备全面且丰富的教学理论对解决工作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就拿错题订正来说吧,学生平时在试卷和作业批改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负责任的老师甚至要求学生准备订错本并逐题写出分析。现在几乎所有老师都一致认为?订正错误”才是解决作业和试卷疑惑的关键。可令人不解的是,错题订完了,每道题的解题思路也写清楚了,然而同样的错误总会时不时的在随后的检测练习中再次显现,是学生不认真还是老师没讲透?!这一点令身为老师的我也为之困惑,思考过但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听完胡教授的课才使我茅塞顿开,原来问题的根源并不是订正这一行为本身,而是学生缺乏订正的思维,错题评讲后要求学生订正的其实还是我们老师自己的解题思路。传统的试卷和作业讲评多半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也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感知经验获得和提炼知识,学生记住的是老师的讲解,这些实时性知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甚至被遗忘!如何使学生在错题订正后错误不再重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方法和思路:一要强化错题正确的做法,即正强法,然后要引导学生自己弄清楚错在哪,再和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和做分析,找到与别人存在的思维差异,经过以上的细致的问题研究分析,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获得了牢固的方法性知识,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错误订正!

孔企平教授的课同样使老师们大受裨益,就课堂“如何有效”为我们做了必要的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为今后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孔教授鼓励大家由一名有经验教师逐步向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过度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地进行观察研究,学习和分析,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让实践促进成长!是啊,每天不思考不学习,岂不是一辈子只能做教书匠?!一年365天,日日都在机械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谈何充实快乐,又谈何职业幸福?。。。

说到研究,不得不提到课堂观察,原先老师们对课堂观察一不了解,二无兴趣。不清楚听课评课为何变得如此繁琐;无论听着、讲者内心不免都牢骚满腹、紧张不已,结果也只是凭借肉眼观察和内心感受对课堂品头论足!课评的不少,但收效甚微!来华师大的确不虚此行,因为以上的困惑我们也在此找到了答案!引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换句话说,“教过了”“学过了”只是手段、过程,而“学会了”才是目的、结果。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证明学生“是否学会”“学会了多少”,需要进行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以此作为不断地获取目标达成信息的证据,以免教师在教学中迷失方向,从而走向无效或低效。教师就是不断地运用评价这种GPS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保教学信息实现顺利转换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习如何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观察、如何评价。我们终于认识到:课堂观察就像是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崔教授和叶教授的指导下老师们学会了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今后老师们应该不会因此绞尽脑汁,更不会盲从,我们已经会独立行走!尽管步履不稳但我们拥有了自信!

。。。。。

心生

感谢授课的所有教授们,每一堂课都非常精彩,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文字,都出自于您们智慧的言语,看似普通但对我们极其受用,句句都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短短7天的培训或许不足以告知我所有疑惑的答案,但最大程度上帮助我找到了正确的思路和行走的方向。或许教学中依然困惑重重,问题层出不穷,或许惯性的忙碌一时误导我们的方向,但是我会记住再忙也要思考:今天的课孩子们是否满意,孩子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怎么做可以让孩子们收获更多。。。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才会有实质的改变,不为别的,为了孩子们。正如一位教授所言:要热情的参与,冷静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喧熙不止的改革浪潮中迷失自我!

再次感谢你—华师大,期盼着下一次还有机会与你相遇,在这里学习了理论、收获了理念也改变了思路,希望老师们把所学所悟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让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一次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蜕变!让我们因这次学习而改变,让孩子因我们的改变而发展!

白海雁 20xx年8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