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

孔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

感悟一:志存高远,任重道远 感悟二:悲天悯人,心系众生 感悟三: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感悟四:三思而行,当断则断 感悟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感悟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感悟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感悟八:匹夫之勇,难以成事 感悟九:小处不忍,必乱大谋 感悟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感悟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感悟十二:以人为镜,见贤思齐 感悟十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感悟十四: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感悟十五:胸怀坦荡,既往不咎 感悟十六: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感悟十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感悟十八:唯利是图,与人结怨 感悟十九: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感悟二十:疾风劲草,松柏后凋

感悟二十一:泰而不骄,温和礼让 感悟二十二:至刚易折,弓满易断 感悟二十三: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感悟二十四: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感悟二十五:谨言慎行,言必有中 感悟二十六: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感悟二十七:巧言令色,不可长久 感悟二十八:良言谗语,明辨是非 感悟二十九:爱玩心计,欺人欺己 感悟三十: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感悟三十一:一日三省,有错必改 感悟三十二:知过不讳,闻过则喜 感悟三十三:与德相伴,与仁同行 感悟三十四:谦虚和顺,德才兼备 感悟三十五:成人之美,助人为乐 感悟三十六: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感悟三十七: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感悟三十八:色厉内荏,欺世盗名 感悟三十九:名正言顺,万事可成 感悟四十:成也由己,败也由己 感悟四十一:既不怨天,也不尤人 感悟四十二:被人轻视,泰然处之

感悟四十三:真才实学,立身之本 感悟四十四: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感悟四十五:博学多才,君子不器 感悟四十六:朝闻其道,夕死可矣 感悟四十七: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感悟四十八:知之好之,不如乐之 感悟四十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感悟五十:不懂装懂,贻害无穷 感悟五十一: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感悟五十二:学习做事,多动脑筋 感悟五十三:脚踏实地,空想无益 感悟五十四:人生短暂,珍惜时光 感悟五十五:学海无涯,不进则退 感悟五十六:学习悟道,随时随地 感悟五十七:求实务本,学以致用 感悟五十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感悟五十九: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感悟六十:循循善诱,威而不猛 感悟六十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感悟六十二: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感悟六十三:心意为重,远离奢靡 感悟六十四:风度第一,比赛第二

感悟六十五: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感悟六十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感悟六十七:大智大勇,仁者无敌 感悟六十八:心存仁爱,爱恨分明 感悟六十九:仁不远人,仁贵有恒 感悟七十: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感悟七十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感悟七十二:多行不义,必将自毙 感悟七十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感悟七十四:为致以德,人心所向 感悟七十五: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感悟七十六: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感悟七十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感悟七十八: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感悟七十九: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感悟八十:守信节俭,爱惜民力 感悟八十一: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感悟八十二:政简刑清,天下太平 感悟八十三:投桃报李,以心换心 感悟八十四:疑神疑鬼,荒唐至极 感悟八十五:众恶必察,众好亦察 感悟八十六:牛刀杀鸡,未尝不可

感悟八十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感悟八十八:五种美德,四种恶政 感悟八十九:民富国强,近悦远来 感悟九十:各尽其职,各得其所 感悟九十一:出身贫贱,无须自卑 感悟九十二:待价而沽,待时而动 感悟九十三:欲速不达,莫贪小利 感悟九十四: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感悟九十五:道不相同,不相为谋 感悟九十六:溺爱非爱,愚忠非忠 感悟九十七: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感悟九十八:创业不易,守成亦难 感悟九十九:齐家治国,孝悌为本 感悟一○○:父母之恩,难报万一 感悟一○一:行孝之道,贵乎用心 感悟一○二:几谏父母,情理兼顾 感悟一○三:慎终追远,净化民风 感悟一○四:择邻而居,择友而处 感悟一○五:君子之交,清淡如水 感悟一○六:忠言相待,不可强求 感悟一○七:择偶标准,人品最重 感悟一○八:轻松自在,享受生活

 

第二篇:孔子感悟

孔子感悟——学习之道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很多无用,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头脑、耳目。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对我们有价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们的生活融合起来呢?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孔子的学习之道,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其一,乐学与好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虽然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和条件近乎苛刻,但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严谨紧张,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轻松愉快、随机而行、随意而发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其二,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论语》中关于学贵有恒的思想,先述“无倦”,次说“一以贯之”,再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如琢如磨。子张问政时,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政时,孔子说:“先之劳之”,“无倦”(《子路》)。这是孔子对弟子问“政”的回答,即“无倦”,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补拙,恒成万事,自然学习更是如此。孔子反复强调为学育人贵在“不厌”与“不倦”的态度,意即:对己,学习而不知满足;对人,耐心教导而不知疲倦。其中,对求学者而言,

第1页 共2页

学而有恒,学而不厌,这是很难做到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有执着的精神,久之则学业成矣。

其三,敏捷与勤思。孔子于求学、敬事都强调“敏则有功”。如《学而》篇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及《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迅速,二是勤于思考。“敏于事”、“敏于行”,是说做事行动要反映迅捷;“敏而好学”、“敏以求之”,是说求知治学要勤于思考。与“敏”相对的是“慎于言”、“讷于言”,其意并非要人三缄其口,而是强调少说多做,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正是孔子学以修身、学以养德思想的表现。

其四,自省与改过。自省与改过,是求学者终极目标,亦是成贤至圣的捷径。当然,捷径却往往是最难行进的。孔子也觉得“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孔子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卫灵公》)人之过,只要不是故意为之,有过便改,无损形象,还能得人共仰,何乐而不为呢?过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才是真正的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了正确的态度,有了改过的决心,余下的事情便是如何改过了。改过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自省,再为改过。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省的关键要通过自省总结得失,找出自己存在什么过错,找出与贤人之间的差距。有过与差距便需改正,“就有道正焉”,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内省不疚”的境界。

因此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开始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那么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

第2页 共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