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最后一次团队教研活动感悟 孙帅

本学期最后一次团队教研活动感悟

这次的教研活动对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因为复习课本来就很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如新授课高涨,在前两周的复习中不断的做题、讲题,就出现了学生一听做题就头大,老师一讲题就上火的现象。通过这次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钱老师也针对复习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接下来的这一周里,首先让学生整体的梳理知识,然后有针对性的做题,少做题、做好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拔高,保持好学习热情。

这次团队活动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相较起简单的听课评课的模式有了一个小小的突破,我觉得还是非常成功的。这次活动我们担任的是评课任务,听完三节课后我们组把三节课放在一起,对比讨论,找出每节课的出彩点和欠缺的部分,再结合自身的课堂经验,来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容易出现的教学中的错误。不止对各位老师的课有了一个评价,对于自己的课堂也有了一个标杆。

这三节课的主干都是大同小异的,从知识点的梳理出发,题目由易到难,最后查缺补漏。但在自己教学方法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么几个部分:

1、 王俊老师的“游戏”:王老师在和学生简单的梳理过基础知识之后就和学生一起进入了做题游戏。虽然这个环节不能算是新颖,但老师们也都能感觉得到王老师从头到尾自己是在这个情景里面的。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游

戏”“竞技”是很感兴趣的,当然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状态。到底是做题还是游戏就要看老师是否能把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如果不能,学生就会感觉是被动做题,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进入状态,那才是真正的“玩中学”。

2、 黄长斌老师的“扎实”:听完黄老师的课之后我们的听课本上留下的笔记很少,但是我们组老师反应的最多的就是这堂课老师讲的深入、学生学的扎实。最普通的课堂,能把知识讲透、学生能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 司绍晶老师的“用心”:从课上的每个细节都看得出司老师的用心,不管是课堂导入、学生提问还是知识梳理都是非常细致的。

与其说是听了三节课不如说是给我上了三节课,每堂课都有很大的收获。虽然不是数学专职教师,但是加入了这个团队后越来越发现数学的乐趣,不管做什么事情、教什么课都要以最认真的态度来面对。本学期快要结束了,在空余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我也期待下学期的团队活动。

 

第二篇:校本教研之感悟

校本教研的尝试和感想

张琴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的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校本教研产生的背景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下一番功夫。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教师的真正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培训。教师的能力的显著提高在于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确立。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生命科学》校本教研的尝试

作为初中《生命科学》的试点学校,我校生物教研组开展了关于《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进行了以“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怎样的支持”为主题的研究。

葛春来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勇挑重担,率先在初二年级中进行了尝试。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精心备课,授课中“一波三折”,三次上课,两次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改变教学观念,把握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支持作用。

“让初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行吗?”她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

第一节课的设计,提供了太湖水污染的成因以及含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文字材料,介绍了实验设计的几个要素,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设计实验,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教研组的评课,集体“解剖麻雀”,教师进行教后反思,改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出新的选择。

第二次教学中,教师改进了教学引入方式,以学生准备的洗衣粉包装袋上的产品介绍为切入口,比较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的不同,引入到对环境的影响,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设计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对水体的影响的实验。开发了学生的设计空间,将课堂上用于老师讲授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由于估计过高,课后学生所递交的设计方案中,62%的学生设计偏离了主题,出入较大,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课后教研组评课中再度反思,教研组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

再次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将隐性的科学思想显性化,上课流程是引入——讨论基本实验要点——学生设计——交流讨论——修改设计——再交流讨论——形成科学实验方法并提炼完整的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梳理科学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已不再是把知识作为教育对象,而是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设计的空间,但也不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对照原则,控制变量原则,重复原则充分体现在学生的设计方案中。

教师在思考、反省、探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同时,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

三、校本教研后的一些感想

1、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研组的一员,在参与了备课、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实验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教师只有从自己做起,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才是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中,改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次的尝试,得到了区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使得教师的教学虽一波三折,但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为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他们指出了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使教师收获最大。

2、教师间形成了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

从集体备课到听课和评课,教研组的老师们心往一处想,一起交流心得,沟通意见,团结协作,时时洋溢着互相学习的气氛,使教师之间建立起了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

3、推动了本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发展

学生是学校的生命,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而我们的教育对

象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校本教研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