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品读经典 感悟人生

——读钱钟书的《论快乐》

莱西市城关中学 张峰林

最近,读了钱老的《论快乐》一文,读后觉得余味无穷。作者站在人生的边上谈论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启迪。文章的作者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钱先生学贯中西,渊博而睿智,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著,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他的主要著作有: 《围城》《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谈艺录》《管锥编》等等。可以说,渊博和睿智是钱先生的两大精神支柱,从他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突出要求和愿望: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即使“人生在世不称意”,但也要乐天知命,坚忍不拔。

一直都很喜欢钱老的作品,还记得高中读《围城》时,对钱老一针见血的描述和犀利的评价,真的觉得痛快淋漓。《论快乐》是钱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小品文,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钱老的快乐让人感叹,聪明不是直白而需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醇厚,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而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很强的随笔,文章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欢娱嫌夜短”;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则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茫茫人海,忙忙碌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在追求什么?显然,在追求希望,追求幸福、快乐。想想身为教师的我们,物质上的充实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教师的快乐是缘于他的劳动对象——学生。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她们正在成长,也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就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把智慧和汗水播撒到学生身上并从中享受职业的快乐。当我们的学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时,从他们身上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假期里读到于丹老师的一篇文章,于丹老师说道:“我的课就是一个沙龙,就是来呼唤那些古往今来精彩的灵魂与我们济济一堂,大家同为座上嘉宾。与学生们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特别浪漫的事。爱别人,是一种幸福,因为你有能力去爱;收到爱,也是一种幸福,这让我们更信任人性。当教师,给了她播种爱的机会;当教师,也给了她收获爱的土壤。只要不把自己仅仅当作教育的一种工具,在教室的岗位上做一个将心比心、陪伴成长、亦师亦友的人,收获永远比付出的要多得多。我一直在跟我的学生说: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我希望他们信任爱,信任人性,活得幸福。”

快乐本就是一种心态,身为教师的我一直觉得,做教师是快乐的,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幸福的。在自己平日的工作中,每每看到学生的进步时,就会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一种快乐的感觉会充斥我的心胸。虽然现在的我还很渺小,但我已体验到了教书育人中的快乐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继续延续下去。而不求上进的人虽然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着“快乐”,但那也只是短暂的瞬间,因为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就像一个筛子,早晚会将其淘汰出局。

钱老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

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而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又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得不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知识分子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会是快乐的。

对于我们当代年轻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西方有句谚语“智慧是快乐的源泉”。要想拥有快乐,我们就要先拥有智慧。应该时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的快乐。曾听到有人说:当教师又忙又累尤其是在心理上感觉疲劳,这是实情。但是我却想说:“快乐是当下的满足。”快乐与幸福是要靠自己去品味的。在不断追求幸福快乐的时候,偶尔也停一下奔忙的脚步,反思一下,松弛一下,看看身边的风景。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遥不可及的快乐和幸福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第二篇:《趣品人生》读后感

《趣品人生》读后感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于丹所著的《趣品人生》一书,感触很深。 《趣品人生》从茶、琴、酒和山水这四个方面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少了些情趣,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没有享有一份宁静。读完之后,我深思为什么不能像书中所说拥有一份宁静,拥有一份闲适,去看见生命本真呢?我们熟不知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静下来有多美好!品淡雅之茶,看真诚之心。紧张快速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何不在紧张、繁忙中抽空来品一杯清茶,舒缓一下节奏,来感悟你那颗为争夺功名利禄沉封已久的美好心灵呢?让你静下来,去体会这生活有多美好。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还用劳烦在琴伤弹出声音吗?人生就好比这琴,只要能发现人生的乐趣,享有一份纯真,还用挣很多钱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吗?弹琴可以让烦闷的心静下来,能够沉醉其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听琴的人也是如此。所以说有音乐的人生是幸运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古人喝酒不像现在人们为了功名,耍心机的喝,而是把酒当做爱好,豪爽的干一杯。杯中之物,清浊在人心。人心好坏,一喝便知。所以说喝酒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我们要做一个纯洁善良的人,才能体会酒的美味与生活的乐趣。一山一水一世界,在周末放假时何不与朋友、家人去感受大自然?去亲近它,和它诉说,放松忙碌一周的疲惫身躯。你听!鸟儿在婉转的歌唱;你看!花儿在争奇斗艳的开放;你闻!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大自然为你洗去这人世的尘土,让你的心感悟美好的人间!在这样一个喧嚣、俗世,能够静下来去感受人生是美好的。别忘了在名利道路上奔忙时,享有一份纯真,停一停,静下来,回望这路上的每一步,其实都是风景。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感悟生活》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 于丹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