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评介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及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姚洁 胡春晖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对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面对诸多复杂信息,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广大官兵有能力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军媒介素养培训的研究,探讨对武警部队培育官兵媒介素养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媒介素养;培训;武警部队;启示

一、引言

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公众认知

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因而也成为能够影响国民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面对媒介数量的高速增长和传媒信息内容的无限量增加,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公众和社会有能力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

介,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媒介素养(或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学术界,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19xx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被公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xx年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如下: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效应的认知力

1

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如何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

然而,对我国公民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但是,面对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冲击,加强对国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其中就包括军人这一特殊群体。 媒介素养的提高意味着对媒介活动和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的提高,对信息的吸纳能力和使用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公众对媒介的专业与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样,在大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竞争中的媒介水平将整体提高,从而真正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公民素质发挥媒介应有的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军官兵的媒介素养培训已开展多年,在近年来几场媒体影响广泛渗入的著名战事中功不可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美军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媒介化的社会中,增强认识、判断媒介内容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生态环境中独特的行动力和作战能力。

二、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评介

(一)源起及目标

美国国内针对特定群体,如政府公务人员、大学生、儿童等的媒介素养教育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多少受到这一理论风尚的影响。不过,深层次的动因还是源自美军为利用媒体关

2

系、开放军队组织、增强战斗力而施展全民公关的意图。公关关系学是美军与媒体打交道的理论基础,媒介素养的培训做法主要源于公关关系“全员公关”的概念——媒体是可以影响的,其影响力来自组织所有的成员,即每一位成员都是“组织大使”,都有义务承担组织的公关关系传播责任,为此需要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此外,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愈演愈烈,传统的印刷、电子媒体与新兴的数字媒体将整个世界互联成一个庞大的新媒介环境,美军则是世界上最早将军事行动放置于这一背景中的军队,通过面向媒体的公关传播策略,营造于己有利、对敌不利的军事信息环境,以提升战斗力。

美国陆军网公共事务版上有一句颇具鼓动性的口号:“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军方发言人”,这是对官兵媒介素养培训目标非常形象的描述。美军对军官、士兵和家属,在战时、危机和平时都有不同的媒体素养培训方案。综合美军的各种培训内容进行概括,不论对象如何,最基本的媒介素养必须包含:了解媒体分类及不同媒体的运作模式;认识媒体监督社会、发布信息、塑造形象、娱乐大众、服务社会、传递知识的传播功用;遵守特定的受访路径和受访程序,了解受访权利和技巧;坚持信息公布宗旨,遵守信息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开诚布公地让媒体和公民了解进而理解美军;谨记信息安全原则,遵守国防部信息准则(DOD Principal of Information),严格把握说与不说的尺度。

美军官兵的媒介素养培训紧紧围绕上述基本目标展开,该培训实践操作性远大于理论性。那么,美军媒介素养培训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3

(二)主要特点

1、培训人员资质专业

美军媒介素养培训,无论规模大小、级别高低,负责培训的人员通常为公共事务职业军官,并由公共事务专业士兵辅助完成。公共事务职业军官一般均由国防信息学校提供初、高级的培训,内容涵盖公共事务、新闻学、广电播音、视觉信息管理等,它不仅是公共事务职业军官的摇篮——向全军输送媒介培训人员,更将媒介素养培训定为三大教学任务之一,从专业的角度为全军媒介素养培训提供可行性意见、方案或手册。

2、培训对象分类明确

美军现行的媒介素养培训对象分级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有不一样的培训目标、时间和方式。

美军认为,媒体最喜欢把目光聚集在最具信息优势的高层军官身上,因为这一群体的言论足以影响局势变幻,所以最初的媒介素养培训主要面向高层领导、崇尚顶层设计。国防信息学校常年开设面向这个层次的培训班。海湾战争之后,美国防部在每次军事行动之前都会集中对准将以上的指挥官进行媒介素养培训,以期将媒介传播概念植入指挥层,强化他们应对媒体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行动中驾驭媒体的能力,并进而转化为战斗力。对于普通军官层面,媒介素养虽被视为必备素质,但各军种的培训实施情况良莠不齐,除海军陆战队相对规范,一般始于少尉并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士兵层面的培训 ,由于公共事务军官长期充当着“挡箭牌”,隔绝媒体与士兵,但由于媒体日渐看

4

重普通军人的感受和想法,故而从最初的完全忽视,到如今新世纪以来大为推广。美陆军在位于路易斯安那波尔克堡的联合战备训练中心(JRTC)和德国霍恩菲尔斯的作战机动训练中心(CMTC)现在均设有针对轮换士兵的媒介素养培训项目。此外,美军对士兵家属的媒介素养培训则是更多有应急的效果,“9.11”期间美军就曾经下发过《军队家属触媒手册》。

3、培训方式讲求实效

秉承美国人一贯的“实用主义”精神,美军进行媒介素养培训的方式非常实用。形式上包括由国防信息学校专家撰写的手册(handbook),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口袋书(pocket guide),普及知识解答问题的调查问卷及随堂答疑。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能让“媒介素养”这个专业词汇转化为官兵身边的一言一行。另外,公共事务专业人员还会组织官兵与真正的记者进行小组讨论,直观地了解媒体行业,熟悉记者职业,消除紧张戒备,常用的方法有“模拟采访”,受训官兵可接触各式各样的采访话题,体验并掌握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乃至博客等不同的采访风格和情境。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在媒介素养培训时机的选择上也趋于灵活实用,把它与军事演习一体化实施已成为新的趋势,演习途中、休息间隙,公共事务专员都会假扮媒体记者进行突袭采访。

(三)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的不足

尽管美军对官兵媒介素养培训起步较早且一些举措已经比较成熟,但从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专业角度分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其整体效果的发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尽管培训过程中总冠之“与媒体

5

打交道”等中性化词语,美军立足公共关系的媒介素养培训其基本理念还是“对付媒体”,这凸显了美军对待媒体的一种“矛盾”和“防备”心理。此外,美军开展的媒介素养培训有速成班的味道,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师资,内容又侧重如何应对媒体访问,人为缩小了媒介素养的范畴,这对改善美军和媒体之间长期的认知偏见效果并不是很好,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更凸显出一定的弊端。

三、对武警官兵媒介素养培训的启示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军情各异。但是,美军对官兵媒介素养的认识和重视,在媒介素养培训方面的一些成熟措施是值得借鉴的,这也为我们武警官兵的媒介素养培育提供了几点启示。

一是提高官兵对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直接来自于大量媒介信息的引导,这些信息重塑着大家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之一,武警官兵也不例外。由于军营的特殊环境和军人职业的特殊要求,部分武警官兵对所处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和影响力尚且认识不足。

媒介素养培训是一种素质培训,侧重于受训之后一个知识盲区的填补,一种新的认知能力的获取,一种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培训的深入程度决定了培训效果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延伸。通过培训,使广大武警官兵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是一味地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帮助官兵提高在媒介化的社会中认识、判断

6

并根据媒介内容发生意见和行为变化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生态环境中的免疫力和行动力。可以说,一定的媒介素养是现代武警官兵任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军人基本素质培训的客观需要。

二是构建系统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和内容。美军对官兵媒介素养的培训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颇具美国特色的培训体系和方法。而武警部队,一些单位和部门近年来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和培训纳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部队的政治主官组织实施,但由于媒介素养培训对施训者的专业知识,如传媒知识、技术以及应用等要求较高,所以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也是零敲碎打,不成系统。

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政策,尽快形成具有武警特色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和内容,加大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普及运用。美军借助国防信息学校的力量为军队培养出大批公共事务职业军官,具体负责军队内部各级人员的媒介素养培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武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利用它们的教学积累、科研成果和师资力量,尽快开发出相关的特色教材以及其它培训资源。总部要整体考量和把握,把对官兵媒介素养的培训纳入年度在职培训计划和基层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把官兵的媒介素养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来看待,而不是短期或临时性任务。除了正规的集中教育和培训外,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开办各种传媒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培训班。

7

三是拓宽媒介素养培训的途径和模式。一般来说,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有益于实际中的运用,媒介素养培训也不例外。在确定相关的培训方法和途径时,要结合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尽可能考虑拓宽培训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高级别军官,可适当提高培训的理论深度,聘请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应对媒体的模拟情境演练等;广大青年官兵,可组织他们学习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参与媒介信息的讨论,并且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学习信息的制作和发布,培养他们通过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意识和能力;基层战士,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热点问题开展活动,如文艺演出、主题讨论等,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会批判性分析和接受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敌对宣传的侵蚀,从而增强革命意志和军队凝聚力。

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各种论坛、即时通讯等多种新媒体渠道的兴盛,提醒我们要关注普通官兵“访问媒体”的素质,也就是当前各种媒介素养理论所突出强调的主动体验媒体、分析媒体讯息、制作媒介制品的技能和素养,这些都应及时纳入媒介素养培训的计划。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战争形态变化,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的需求。也可采用军地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军地结合、交流合作,把最先进、最前沿的教学科研力量用于青年军官,特别是信息技术军官的教育培训上。

8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 李红. 李泰鹏. 加强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刍议. 继续

教育,2013.7,54-56

2、 盛沛霖. 没有硝烟的战争[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 金苗. 美军公共事务传播研究[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姚 洁:武警政治学院外警教研室

胡春晖:武警政治学院新闻传播教研室

地址:上海闸北区岭南路1010号武警政治学院,200435。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9

 

第二篇:美军撤离

美军撤离,阿富汗何去何从?

作者: 俞飞 | 发表时间:2015.01.12

刊发于总2093期《中国经营报》[天下]版

20xx年12月28日,奥巴马向全世界宣布:13年的阿富汗战争正式结束。同日,北约指挥官在喀布尔收起军旗,以示战争终结。

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终于画上句点。这场战争,美国耗资1万亿美元,2万余人死伤,盘点得失,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谁是真正的输家?2015,阿富汗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又该何去何从?

帝国的坟场 无惧英苏美

“自从有记录的历史以来,从世界上第一个跨越大陆的超级大国波斯帝国到最新的跨越大陆的超级大国美国,阿富汗发现自己一直处于帝国野心的焦点。”学者坦纳在《阿富汗: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塔利班的军事史》一书中,感慨万千。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东亚和中亚的衔接点,扼守东西南北交通要冲,从政治、经济、交通、尤其是军事战略上讲,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为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地,素有“亚洲命运的十字转门”之称。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剑指东方,阿富汗成了马其顿帝国的“最后边界”。

“阿富汗,就是一杯亚洲的鸡尾酒,它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了帝国、地区性大国和众多邻国都要来搅合一把。”这是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世界历史上,阿富汗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帝国的坟场,见证过无数帝国和地区性大国的荣辱兴衰。

谁能想到,170年来,英国、苏联、美国先后对阿富汗动武。三大帝国信心满满,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拿下小小的阿富汗不在话下。

人算不如天算,赢得战役并不意味着赢得战争;赢得战争更不意味着赢得和平。单凭军事手段,无法彻底征服阿富汗。炫目的现代高技术武器和名堂百出的战略战术,有时得到的结果,尚且不如野蛮时代的屠杀征服。每一场试图征服阿富汗的闪电战或速决战,往往变成了持久战,最后总会成为帝国的“伤心之战”。历史一次次警告得意忘形的大国:阿富汗是侵略者的坟场。

1839年,3万英国殖民军(80%为印度雇佣兵)入侵阿富汗。装备落后的阿军寡不敌众,坎大哈、喀布尔先后陷落。英勇的阿富汗人吹响反侵略战争号角,无尽的山地和错杂的沙漠,让侵略者叫苦不迭。各民族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打击敌人,切断补给线,袭击英军哨所。1841年,喀布尔大起义,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天寒地冻加上粮食短缺,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逃回印度。此后三十年,英国再也没敢入侵阿富汗。

19xx年,英国与阿富汗签订和约,承认后者独立。喀布尔建起一座独立纪念碑,碑座上有一头铁链拴着的狮子。大英帝国这头狮子已经上链,再也不能用牙齿和爪子威胁阿富汗了。 “谁征服了阿富汗,谁就征服了世界。”彼得大帝三百多年曾感叹。与英国展开“大博弈”的俄罗斯,对缓冲国阿富汗垂涎已久。19xx年,苏联悍然出兵阿富汗。九年中损失四百余架飞机,数万士兵丧生,军费支出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xx年,内外交困的苏军撤出,格拉莫夫中将跳下最后一辆装甲车,对记者宣布:“我是最后一名撤出阿富汗国土的苏军人员。在我身后,再也找不到一名苏军士兵了。”

如果说英国人在阿富汗破碎的只是帝国的一个梦想,苏联人支付的却是帝国本身,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后,苏联解体。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13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赢了吗?塔利班输了吗?

加拿大《环球邮报》给出冷酷的答案:美国及北约和阿富汗人民都是输家。

“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帮助北方联盟击败塔利班、赶走“基地”组织。随后发生的关塔那摩监狱虐囚事件、美军在阿富汗基地焚烧古兰经事件,及误伤误炸平民事件,让阿富汗民众大失所望,将美军视为占领军。

“苏联人来的时候,只有一个国家;如今我们的土地上有24个国家来的异教徒。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加入圣战。”一位新近加入塔利班的阿富汗人说。

阿民众示威游行抗议不断,手举“永久性军事基地就是对阿富汗的奴役”,“占领就是杀戮和破坏”等标语,高喊“美国去死”的口号,宣泄愤怒情绪。

“美国在阿富汗的介入,是一部漫长的压迫史,非但没有改善阿富汗的境况,反而导致腐败、贫困、谋杀、毒品种植和走私猖獗。”游行组织者哈伽马抨击,“我们呼吁阿富汗民众,不要让美国占领我们的国家。不能让卡尔扎伊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

北约在阿浑噩度日,全无总体规划,未能创造安全与繁荣。英加澳等国灰溜溜地撤军。对北约而言,阿富汗战争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对于阿富汗民众,生活每一天就像在悬崖之上走钢丝,来不及思考明天会怎样。塔利班垮台丝毫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暴力事件此起彼伏,自杀式袭击如家常便饭,简易爆炸装置袭击防不胜防,平民伤亡惨重。喀布尔陷于政治僵局,塔利班卷土重来,前总统拉巴尼等多位高官遇刺身亡,不稳定的安全局势不断拨动民众脆弱的神经,民主和发展无异痴人说梦。 美国深陷阿富汗泥潭之际,俄罗斯重新确立本国在中亚各国的影响力,积极向阿富汗出售直升机和提供培训。强调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中国,20xx年签下40亿美元的中冶艾娜克铜矿项目,是阿富汗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预计给阿富汗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受到普遍欢迎。

新丝绸之路战略启动,阿富汗与中国关系再攀新高峰。西方媒体醋意大发:中国“搭北约撤军的顺风车”。《新苏黎世报》称,美国人的撤离将使北京的政治作用更加重要。

矛盾重重 阿富汗前途未卜

“不像意大利或日本那样具有统一的民族和语言,也不像澳大利亚或希腊那样具有天然的地理界线,直到1747年以前,阿富汗从未作为单一的国家加以统治。”《阿富汗史》一书评论。

一千多年兵火不息的历史,让阿富汗成为一个混血的国家,波斯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血脉。每一个民族内部,都有极为复杂的部族,深刻影响着阿富汗的历史轨迹。

上届政府中,总统卡尔扎伊为普什图族,第一副总统是塔吉克族,第二副总统为哈扎拉族。阿国数十个族群,冲突根深蒂固,仇杀历史悠久,从未形成超越族群或部落忠诚的国家认同。对部落的忠诚、归属和推崇,远远高于对阿富汗国家的忠诚,中央对地方鞭长莫及,民众对中央政府缺乏向心力。卡尔扎伊总统被外界戏称为“喀布尔市长”,可见一斑。

哪怕阿富汗人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也因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导致教派矛盾死结难解。20xx年,小说《追风筝的人》风靡世界,美籍阿富汗小说家胡塞尼塑造的主人公阿米尔,

族群与宗教偏见根深蒂固,认为玩伴哈桑处处低人一等。“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

20xx年,美国指导的阿富汗新宪法,犯下致命错误,将部族领袖、宗教领袖和社会知名人士排除出最高级别的大国民会议。当部族势力站到对立面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败部复活,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卡尔扎伊政权被完全架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哀叹:“关于阿富汗的许多报道读起来像是20世纪80年代,再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历史故事一样。”

所有人都期盼和平早日降临,却实在不知道如何去面对阿富汗这个动荡国家的现状和未来。鸦片肆虐,族群分裂,塔利班虎视眈眈。重建阿富汗,千头万绪,举步维艰,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