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博园经济看郑州提高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从绿博园就经济看郑州提高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原崛起”战略部署,促进郑州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现就从绿博园经济看我市提高竞争力的营销战略,进一步推进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在经济上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占到较大的比重。

1 郑州正处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进程中,从绿博园成功举办看出发展旅游产业不但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经济增长,增强城市的硬实力,还能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扩张城市的软实力。实行旅游强市,就是把旅游产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军行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进行培育。实行旅游强市,就是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把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为国内旅游名城。

二、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成果预想

2.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郑州市委九届九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城乡旅游发展,着力打造“嵩山”、“少林”、“黄河”、“黄帝”、“商都”等旅游精品,培育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大力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提高郑州在全省旅游的首位度。优化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实现新跨越。

3.成果预想:充分发挥郑州作为全省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郑州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实现旅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等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产业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力争培育2—3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1—2家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

到6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300万人;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郑州市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和国内旅游名城。

三、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4.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旅游强市战略,面向国际招标,编制《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各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严禁盲目开发、低水平建设等破坏、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环保、旅游等部门在审查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时,要依法严格把关。旅游景区(点)要委托有旅游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并由相关部门组织论证后,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实施。

5.科学构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娱乐休闲一体空间布局。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即黄河文化景观带、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和嵩山文化旅游区、黄帝文化旅游区、浮戏山旅游区、雁鸣湖生态旅游区、康百万庄园—北宋皇陵旅游区、新密古城文化旅游区、中心城区都市观光旅游区、郑州新区,中原娱乐基地。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要提前做好规划,将其打造成我市旅游的新亮点。郑州新区在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和新上项目等规划设计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要素的提前融入,以满足今后的旅游需求。加快开发嵩山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等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产品,挖掘内涵,提升品位,不断增强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市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品和王牌。

6.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把嵩山、黄帝故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化旅游精品,成为提升郑州旅游国际化水平的核心景区。利用嵩山申遗契机,促进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会善寺、嵩岳寺等景区的联合互动,推动大嵩山旅游区平衡发展。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北宋皇陵、雁鸣湖、浮戏山、新密古城、绿博园、青龙山慈云

寺等景区,成为推动我市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城隍庙--文庙等市内景区的新建或改造步伐,改善并丰富城区旅游产品结构。

7.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根据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发推广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项目。发挥旅游对休闲产业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休闲产业发展水平,适应人们休闲生活发展的需要。加快开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旅游资源,建设和完善文化旅游试验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发并完善一批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修训旅游、工农业旅游、休闲地产等适应当前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加大自助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自助游产品质量。研究出台支持旅游演艺业发展政策,丰富我市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逐步形成观光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8.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根据《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乡村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研究出台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措施,给予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健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惠济区花园口村、二七区樱桃沟村为试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道路交通、排污管网、用电用水等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建成全市性的旅游农家乐示范村,充分发挥其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旅游农家乐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对旅游农家乐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完善服务功能,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

9.建设城市形象综合信息系统。面向社会征集确定郑州旅游形象宣传口号、郑州旅游标识,将其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旅游产品来开发,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以此促进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设立郑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配备相应人员,开通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的12301旅游咨询电话服务,兼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投诉咨询、多语种旅游网站、旅游

集散、旅游信息查询等多种服务功能,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建立全市性的旅游数据信息库和旅游信息员队伍,完善旅游信息的管理、服务和标准体系,以信息化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者提供机(车)票、酒店、旅行社、旅游产品等网上查询、预定、预售和结算服务。推广景区(点)数字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发挥旅游信息预警、人员分流、车辆调度、自动引导、安全监控等多重功能。建立健全旅游信息调查与发布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旅游预警制度、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等。

10.加快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通过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改进城市建设、城市包装、城市营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速郑州国际化进程。将城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市管理和城市推广工作相结合,与全市窗口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与加强市民素质教育相结合,营造郑州“文明好客”的形象。以增强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载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产业以单纯景区开发为主,向“以中心旅游城市、重要旅游景区、旅游休闲村镇开发并重”转变,实现真正的“宜居城市”和“宜游城市”。

11.完善城市旅游休闲功能。重点整合城区旅游资源,发展城市休闲游,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郑州在全省的区位、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商贸、物流、会展、古都等方面的优势,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对重要旅游街区进行改造、整治和提升,完善游憩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工业、农业、商业、体育、教育、城建、交通等部门或单位,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应兼顾旅游功能,适当增加游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郑州轨道交通、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老城区改造、市区交通标识规划建设和重大市政工程等项目建设,要与建设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中英韩日文多语种标识和服务系统,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专区,大力营造国际化氛围。逐步建立包括学校、机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具有旅游功能的城乡社会资源向游客开放制度,促进各类资源向旅游领域聚集。建立完善道路交通标识标牌体系,

满足自助游尤其是自驾游的需求。有条件的城区要大力建设特色休闲街区和夜间旅游集中消费街区。大力开发具有郑州特色的旅游商品,逐步改变我市特色旅游商品匮乏的局面,提高游客的消费能力。公安、交通、工商、商务、卫生、旅游等部门共同规范旅栈业、客运业、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洗浴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经营行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12.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50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用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相应数额的配套资金,用于发展当地旅游业。加大对新创A级景区、新评或升级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星级旅游农家乐、星级旅游餐馆、重大节事活动、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的奖励力度,具体奖励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另行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对涉及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供水供电、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配套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企业经营。积极扶持、培育条件成熟的旅游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

13.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国有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依法有偿出让国有旅游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权。鼓励非企业性质的国有旅游景区(点)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变更经营主体,活跃旅游市场。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现网络化规模经营。

14.扩大旅游业的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境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郑州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

竞争力。更加注重旅游市场的对内开放,消除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壁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凡法律法规允许的旅游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不断调整、充实旅游项目库,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我市旅游投资。在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服从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外商、个人和国内任何所有制企业在我市投资旅游,投资旅游的优惠政策参照郑州市招商引资有关优惠政策执行。

15.落实旅游业相关优惠政策。清理对旅游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对宾馆、饭店等逐步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研究出台征收星级旅游饭店价格调节基金优惠政策。旅游企业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缴纳污水处理费后,不再缴纳排污费。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有关会议、展览、交通、食宿、考察等事项。

16.着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要充分体现旅游要素,方便旅游者快捷进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港扩建改造为契机,不断开拓国际国内航线,提高远程客源市场的可进入性。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合作,争取其国际航线延伸至郑州,促进郑州入境游市场发展。交通部门在审批线路、高速公路客运、车辆更新改造、旅游客运点等方面应给旅游运输公司以支持;在制定、审核、实施路网规划中,要加快实施通往旅游景区(点)的公路建设。开通近郊游公交环线专线,方便游客环城游憩。

六、积极拓展市场,实现客源市场的新突破

17.明确定位客源市场。根据游客消费特点,结合我市旅游产品结构,科学选定客源市场,制定实施营销战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以港澳台为主体,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为重点,努力开拓欧美市场,争取境外来郑州旅游人数持续稳步增长。要在巩固省内和周边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客源市场。要增加适应国内旅游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开拓国内客源市场。

18.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细分市场结构,采用新方式,开拓新

渠道,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强化在海内外市场的形象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郑州市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系统,开展网络营销。利用大型节事活动,不断提高郑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办新闻媒体的固定旅游栏目,宣传推广郑州旅游。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或景区的联合,在国内外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巩固拓展客源市场。依托当地资源,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宣传推介窗口,宣传推广我市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

19.加强旅游联动合作。借助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良机,加强与西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徐州等城市合作,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通过与开封、洛阳、焦作等省内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将我市与这些城市的优势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不断拓展郑州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以中原城市群城际交通一体化和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开发为基础,建立“无障碍”旅游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进而扩大市场互动,进一步提升郑州在中原旅游区、中原城市群中的首位度和核心地位。高标准建设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州宣言》墙,加强与世界各旅游城市的沟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整合旅游产品,与省内、国内、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联线,培育开发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七、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20.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监管和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和发布,引导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着力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旅游广告宣传,打击无证照非法经营旅游活动,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转让经营权,遏制低价运作模式。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建立健全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和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环卫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旅行社、导游人员的管理。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工作程序,提高处理效率。切实加强旅游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扩大旅游惠民的力度和举措。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职能,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21.加强旅游统计管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职或固定兼职的统计人员。根据旅游统计工作需要,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确定本单位负责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依照统计法律法规,提供真实旅游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捏造、篡改。其他与旅游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如实提供旅游统计调查所需情况。

22.切实强化旅游安全工作。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环保、安监、建设、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经常力量,对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卫生防疫、紧急救援、环境保护以及消防、娱乐设施等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不断调整完善旅游安全管理预案,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严厉打击各种侵犯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保卫工作责任,抓好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确保旅游安全。

八、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23.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领导力度。充分借鉴国内旅游发达城市或地区的先进经验,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建设,强化行业监管职能。充分发挥郑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旅游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

24.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旅游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政策和机制。充分利用旅游教育资源,抓好旅游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引进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热爱旅游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德才兼备的旅游专业人才,充实到旅游行业中来,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积极培养外语导游人才,缓解我市外语导游人才不足的问题。探索建立导游人员社会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旅游高端人才库,探索研究推行旅游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25.加强考核监督。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到更加重

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建立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进一步细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切实把旅游强市战略和旅游发展指标考核落到实处。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旅游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绿博园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希望我们能够在大陆建设第二个大型有中国特色、中华文化的主题娱乐场所,能够和风靡世界的迪斯尼媲美的主题公园,等等,上述只是本人观点,希望能给郑州的建设尽点绵薄之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