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力

感悟力

感悟力是一种善于见微知著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对知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演绎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融会贯通的理解能力。所谓感悟力,就是领会、理解、感悟的能力,是一个人连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实际工作中的领悟力,主要是指领会意图、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一个干部的领悟力强,看问题就会更准,办事的效率会更高,工作会做得更好。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注意提高自己的领悟力。

  一、感悟力的基本概念和特质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发现有一种本质的力量,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工作、下属、群众和事件怎样去看待,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认知,怎样去领悟,这种源自内心的感悟力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感悟”,就是“受到感动而醒悟”(《辞海》),是在某种事物的触发下,经过想象、联想而达到的一种不同事物而相似事理的沟通与升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感悟”就是“悟”,一种有所感触、有所感动、有所体验的悟。“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感悟的关键,首先是要有某种事或物或文或情等的触发,其次,有类似外部触发事物的已有经验,就会“感事明理”“感物兴怀”“感文而发”,造成种种联想、幻想与扩想,产生丰富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文外之旨。
  感悟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力。感悟力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感悟力就是感悟事物表象、特征和实质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的一种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自己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感悟力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第一、感悟力是一种体验有得的创造性心理活动。
它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体验,并且具有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悟。
  第二、感悟力是一种以已有相似知识或经验为前提,事、物、文、情等的触发为中介,情的升华、理的启迪为归宿的思维。它瞬间凝聚,直觉感悟。特别是顿悟、妙悟,它乘兴而来,兴尽而去。

第三、感悟力的形式十分复杂多样。有皮毛之悟,也有透彻之悟;有渐悟,也有顿悟、妙悟;有对万物的独特体悟,也有对现实进行广阔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联想,甚至创造。
  第四、感悟力有不同的层次。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感悟水平,因个体已有相似知识或经验的差异而产生差异。

第五、感悟力的培养是“渐修”。感悟的积累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阅历的积累,也有领导经验的积累;既有认识内容的搜集,也有主体习性的陶冶。这是感悟的先决条件,一旦某种事物触发,感悟就产生了。
  二、感悟力在工作中的表现形式
  “感悟力”既有“实”的东西,又具有“虚”的、“灵”的概念。在领导干部工作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又可分化为“五力”:一是预知力。要有先知先觉、未卜先知的意识。
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任何知识、经验都架不住时空的转换。对工作、事件未来走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的预见,并对相应问题提前做出判断,制定相应措施成为考察干部感悟力的一道坎。这是领导干部“感悟力”培养的基本条件。二是领悟力。即善听“弦外之音”,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个人能够从他人的谈话中了解出更深的东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够了解更多的“话中话”。悟出在许多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比如,在与同事相互交流之中,或者是在与同事、领导探讨问题之中,具备深厚“感悟力”的人往往可以从这其中收获不少处理各种交际、工作的真谛。三是鉴别力。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事情的根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许多人之所以长时期没有长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分关注表象的东西,却很少用心去感受事情的真谛,看透表象之后的本质。在与别人的谈话中有多少信息是可用的,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悟性了,鉴别力是个人经历与经验的总结。四是思考力。只有勤奋上进、不断自我加压、多思多想多总结才能不断感悟出新的东西来。思考力是提升悟性的必要因素。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对悟性的培养强行提速。五是学习力。需要广袤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掌握的东西如同桶里的水,需要不停地倒腾。只有不断持续学习、总结、改进,源头活水才不会枯竭。只有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分析,不断把经验写成文字,以后才可能就会少犯一些类似的错误。

三、感悟力的养成路径、方式及其运用
  “感悟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个人学养、智慧、感觉、实践的综合体。感悟力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萌发出来的预见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工作实践中的“开窍”程度。
  那么,作为党支部书记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锻炼。
  (一)因“学”而悟,在勤于学习中增强悟性。
  勤于学习是增强悟性的前提和基础。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和才干,也能增强悟性。应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乐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实践证明,学习愈有成效,其悟性也就会愈强。
要在学习上树立标准,努力做到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能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与大局共融,与组织、与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有更多的相同、相似之处。要积极创新学习方法,要学习以往的,借鉴他人的,适应现在的,形成自已的,努力使学习渐入佳境,事半功倍。学习要把握学以致用、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的原则,向书本学习,向文件学习,向经验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此来武装头脑,明辨是非,坚定方向;要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工作能力;还要通读各类优秀的自然、社科、人文书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更新知识,丰富想象,激发思维,创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准确把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提高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领悟和应对能力。
  (二)因“察”而悟,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增强悟性。
  悟性,重在一个“悟”字。增强悟性,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体会及感受。
有些人整天昏昏沉沉,推一推动一动,甚至于推了也不动;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相反,有些人非常注重在观察上下功夫,往往在不经意间,明白了许多道理,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该说,敏于观察,用心观察,也不失为增强悟性的好办法。作为党支部书记学会观察事物方法,首先要有客观公正的立场。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观察事物,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察结果。其次是鉴别比较。毛主席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事物观察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才能达到去伪存真反映本来面目的效果。再次是变换角度。感情用事,简单从事,粗暴处置,显然是行不通的。有的问题就事论事,也许找不到答案,但如果反弹琵琶,变换角度,换位观察,也许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

王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从事营销工作,如今,已经而立之年的他,却在从业的路上,越走越窄。从刚刚毕业时同事们喜欢叫的小王,变成了现在公司上下都习惯喊的老王,王斌自认为“埋没”了整整8年时间。这期间,王斌的称呼、称谓虽然时有变迁,但作为营销人职业印记及标志成功与否的职位却没有多少变化,仍然还是多年前就已经达到的二级业务代表,眼看着身边比他年龄还小的同事都已经晋升到了区域经理、省区经理的位子上,王斌却还原地踏步,“涛声依旧”。为此,他很苦恼,也很迷茫,甚至困惑,但对此,他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王斌为何会出现这种“原本三十而立,却立不起来”的现象呢?用他周边同事们的话说就是王斌这人太“死心眼”,太缺乏对人对事的领悟能力。

王斌在这家食品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主动向直属领导汇报过工作,并且不善沟通,对人际关系疏于打理,久而久之,领导以及同事便认为这人孤芳自赏,不值得培养及结交;其次,在对工作及客户的立场上,王斌总是显得不合适宜,市场开发初期该要政策的时候,他不要,市场成熟了不该要政策的时候,他争着要,结果给领导留下了执拗、偏袒客户等等很不好的印象;最后,对营销以及市场操作一知半解,一直“沉不下去”,没有自己的主见,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和把握,做起市场来不瘟不火,不“死”不“活”,以致凡他负责的市场大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大的起色,所以,领导和同事们都认为他资格虽“老”,但经验不“老”,缺乏领悟力及魄力。

(三)因“省”而悟,在科学有益的反省、总结中增强悟性。
  古人说,吾一日三省吾身,讲的是要经常自照镜子,总结反思自己。悟世界须从悟自己开始。悟已是干部提高悟性的前提。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军事家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
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琢磨别人多,琢磨自己少。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多琢磨自己,可以让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清醒。悟己主要是认真省察自己、评估自己、规划自己。省察自己,就是自我反省,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修炼和提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评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潜力进行实事求是的估量,然后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总结中提高自己;规划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设计和谋划,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掌握命运的主动权,然后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以期在奋斗中实现目标并不断超越自己。反省、总结,必须做到“四要”:一要勤于笔记。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亮点、缺点和感受体会要及时进行记录,既便于备忘,又便于需要时查阅。二是勤于分析。对工作生活中的成绩和不足要经常进行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提出发扬成绩改正不足的措施。三是勤于交流。既要善于把自己的成绩、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向别人介绍交流,也要善于通过交流吸取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要勤于总结。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特别是对于工作上的总结,更是要客观、公正、全面,通过不断归纳总结,达到不断提高的效果,以全面促进悟性地提高和养成。
  (四)因“事”而悟,在缜密周到的办事过程中增强悟性。
  “事”即思路谋划、布局工作。通过思路谋划而悟,不断锻炼、提高分析能力。通过布局工作而悟,培养宏观思维,开拓眼光,提升领导艺术。
悟“事”必须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要弄清事的范围。要弄清楚哪些事是自己分内之事,哪些事是自己职责之外的事,哪些事是自己职责边缘或界线上的事;哪些事该由自己拍板,哪些事该由他人拍板,哪些事该协商拍板。不能糊里糊涂地做了不该做的事,“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人很疲劳却没有功劳,甚至变成别人依赖的骆驼。二要弄清事的轻重缓急。要弄清楚哪些事要先办,哪些事可后办;哪些事要集中财力、人力、精力办,哪些事按程序常规办,哪些事需要创新地办;哪些事要越快越好、干净彻底地办,哪些事可以顺其自然地办。必须从宏观上提炼战略,从微观上注重战术,做到整体把握、分步推进、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事务缠身,最终一事无成。三要弄清楚事的承办主体,即事情由谁去办。尤其要弄清楚哪些事自己必须亲历亲为,哪些事自己要亲历但可以不亲为,哪些事既可不亲历也可不亲为,自己只需掌握目标和结果即可。党支部书记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件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干,都不放心别人去干,那么,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处理完,更无法处理好。
   四、如何提高感悟力

(一)在持续学习和执行中提高感悟力。丰富的知识底蕴,是提高感悟力的前提。要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既要学精业务,又要学好理论;既要向同事学习工作方法,又要向实践学习实际经验。平日要坚持读书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辨力;要见贤思齐,虚心请教,经常想想人家为什么做得好,自己做会怎么样,找出差距,取长补短,这样领悟力自然就会瓜熟蒂落、呼之即出。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研究文件的要求和讲话的精神,结合自身或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做好贯彻执行,提高执行力的同时提高感悟力。

(二)在勤于思考中提高感悟力。提高感悟力离不开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勤学、多思与善悟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善“悟”,多思是保证。只有勤于独立思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静无以聚精会神,非静无以深入思考,非静无以有所领悟。要学会闹中取静,在安静中思考,让思想在冷静思考中升华,让灵感在冷静思考中闪现。只有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不断寻求新思路,确立新理念,感悟力才能越来越强。

(三)在用心观察中提高感悟力。提高感悟力,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体会及感受。只有注重在观察上下功夫,才能在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无论是分析问题、调查研究还是落实任务,都要善于见微知著,善于从事物稍纵即逝的、细微的、不明显的迹象和苗头上,及时发现和鉴别问题,敏锐地发现即将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征兆,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做好工作。

(四)在总结积累中提高感悟力。“积之愈厚、发之愈佳”。经验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感悟力也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因此,要注重在总结积累上用心思、花力气。在总结的过程中,善于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善于把那些具体的实践做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总结中既要抓住成绩,又要注重审视不足。还要立足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与失误,通过严格的自省反思,改进不足,通过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感悟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