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历史

感悟历史

礼县二中初三八班独霞

曾今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样永远的东西,我不相信,现在我找到了一样永远前进的东西——历史。

历史就像车轮永远不会停下,每过一个时代,车上的泥土会增加,然而也会因为欲望和争夺,车上的泥土会增加,然而也会因为欲望和争夺而使历史这条长河沾满血迹。也许有人会说:“历史是进步的,但谁能肯定那带有血迹的背后没有争夺呢?

每一部历史都曾开遍鲜花,秦的统一,建成了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隋的繁荣,凿开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每一部历史都曾布满鲜血,万里长城累死了上千上万的劳工,被人称为用血肉筑成的长城。大运河的开通,利用了上百万的百姓徭役,人们反抗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但是鲜血却一次又一次的染红了华夏大地。

每一次政权的更替,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秦国的统一,建立封建制度,废掉奴隶制,是历史上的一次大跃进,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唐朝出现过两次鼎盛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致使唐朝经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这一切美好的前提均是战争与鲜血。

秦对抗之国,胜利是由战争来决定的。200多年的算计,200多年的战火才给百姓换来了十多年的安居和太平,“贞观之治”建立在隋的灭亡之上,“开元盛世”开创在武则天夺权与残酷的斗争之后。起义夺权,血流成河;杀子夺权,泯灭人性。一滴滴的鲜血,才灌溉出一束束鲜花。无可否认,在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计谋就没有繁荣。 从今天看来,那些必然的心声,在各种伟大成就面前,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人们只会认真赞美历史成就,行赏古代文明,却刻意去忽视历史的不堪。并非我们冷酷,只是我们已认识到一切的一切只是历史的必然。既然记住了鲜血却无法为历史摸去,况且鲜血了上的一片片鲜花呢。他们享受芬芳,珍惜未来。古人在血肉中摸索,为今日的文明迈出艰难的一步。历史在曲折中前进,为明天的鲜花洒下惊目的鲜血。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如煤的形成漫长和艰辛。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柴,结果却只凝聚成一小块,但我们不能因其小而不去耗大量的柴。没有人类的付出,就没有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鲜花与鲜血同在,鲜血浇灌鲜花,鲜花掩盖鲜血,这是历史的必然。

指导老师:李涵

 

第二篇: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感悟

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感悟

澧溪中学 张丽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随着历史教材不断地改进,历史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行使用的历史新教材就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产物。它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历史课程中“繁、难、偏、旧”现象。因此,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

新教材中的新特色。新教材的基本结构同旧教材一样,还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习一课,每课都设有“提示”,看提示部分就知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把握其重难点。每课的字体同样由宋体和楷体组成,用不同的字体及大小字来排版,显现出教材内容的主次性、直观性,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课文还配有图表、资料、注释,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的有效信息。新教材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何利用新教材的有效信息是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下面就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巧用地图,培养学生识图学史的能力。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地图,如重要朝代、国家的疆域、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政权中心、伟大的古建筑等,利用这些彩色的历史地图,可以挖掘其蕴藏着的丰富历史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对历史地图进行加工,使其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比如对《郑和下西洋》地图,为了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我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动态效果插入一只船只,沿着郑和下西洋路线移动,随着船只的漫漫移动,依次闪现出发点刘家港、沿途所经过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对学生来说,这样就更形象、更生动、更好理解了。 第二、恰当运用教材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常言道“论从史出”,新教材中丰富的史料就是立论的依据。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史料,对培

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3课讲述宋朝农民的文化生活就引用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了元旦是宋代农民最受重视的节日之一,也说明了宋朝时乡村人们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这些蕴涵丰富哲理的精言妙语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素材。

第三、合理选用小字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教材中小字材料占有的篇幅还是很大的,教师如何合理选用有关小字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如讲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时,文中有二段落小字内容介绍司马光的勤奋好学、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学风,严谨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内容,会对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精选活动建议,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新教材的每一课后都有一道活动建议,题型灵活,形式新颖,包括文物仿制、编制大事年表、故事演讲、诗歌朗诵、调查访问、比较分析、参观名胜古迹、评价历史人物等,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保证每节课都展开活动,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选活动建议,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我预先布置了课后活动建议,举行“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演讲比赛。这样一来,既避免死记硬背或强行灌输带来的负面效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能力。

三、新教材与教学的矛盾。

随着新教材的逐步实施,我们逐渐感受到新教材与教学之间所发生的碰撞,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间不时地也存在矛盾。

1、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拿到新版教材,第一个明显的直观印象便是印装精美,图文并茂,色彩艳丽,异彩纷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中穿插的许多图片、历史资料,不仅能充分发挥图片资料提供的信息,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教师囿于教学的习惯,对这些有效信息置之不理,或纠缠于此喋喋不休。新教材中重要资源究竟怎样充分利用,其功能如何有效发挥,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2、新教材与评价方式的矛盾。评价改革与新教材的实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逐步体现出新的评价机制,但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如何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如何评价?尤其是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如何纳入新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其他方面的成绩如何体现出来?所有这些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框框,就连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教师现在也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也是在为考试而学,因此,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建立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建立新评价体系的保障机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

3、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新教材内容突出表现在它的历史性、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资源,但这些资源的缺乏又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如何真正体现新教材的价值,也是广大部门和教师深思的一大问题。

将近一年来,我对中学历史新教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是很肤浅的认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更应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