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感悟孝悌文化

学习《弟子规》感悟孝悌文化

---------盛企骏

从古至今,孝悌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题,孝敬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凝结为一份的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还是“黄香温席”不论是“郯子鹿乳”还是“陶母封鱼”,不论是“孝感动天”的董永还是“一心救母”的沉香都一次次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而孝道流传到现在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一种中华美德的传承,一种流淌在炎黄子孙血管里的血脉,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力量。

弟子规中入则孝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可见孝顺父母是首要责任,是重中之重部分,百善孝为先。《论语》中对孝的解释是“敬者为孝,顺者为孝”。我们从稚嫩懵懂到逐渐成熟,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企业,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叮咛和牵挂。

而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我们往往无视了父母的感受。可是,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有着父母的牵挂。当我们身有伤,父母会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欠缺,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儿行千里母担忧” ,而我们总是会忽略这种无私的爱。

想想孟郊的诗句还萦绕在脑海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很多时候比之父母,我们的所作所为何其惭愧。

弟子规中有:“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于丹老师曾经讲过,古代有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习俗,原因是我们离开父母的怀抱需要三年。《增广贤文》中写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弟子规中指导我们“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恶孝方贤”其实做到孝顺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在做事上正如“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不变”;在品德上做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使得我们受用一生;清清楚楚的解析意思,引导我们如何去做;明明白白的真诚告诫,我们要用心来体会。

一直很喜欢一个小故事:有一条小河,他每天都在那里静静的流淌,有一个小孩,从小就在小河边长大,在他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他每天都跟小河在一起玩耍,生活得非常快乐,当他长到少年的时候,他离开了小河,看到其他的小孩都有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他也想要,因此就有了烦脑。

有一天,他来到小河边,小河看见他来了,就问这位少年说 :“你是来看我的吗?”少年回答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遇到了烦恼!” “你遇到了什么烦恼?”少年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小河想了想说“我可以帮你,你看,我的身体里有很多小鱼,你可以把这些小鱼捞出来,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你就可以用卖鱼的钱,来买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少年按着小河说的去做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就再不来看小河了。

又过了很多年,当少年变成了青年,他又遇到了烦恼,又想起了小河,他来到小河边,小河看到青年来了,很高兴问道:“你是来看

我的吗?”青年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又遇到了烦恼!”“你遇到了什么烦恼?”青年说“我现在长大了,我有了女朋友,想结婚,但是没有房子!你能帮我吗?”小河想了想,说:“我还是可以帮你!你看,我的身边有许多的树木,你可以把他们砍下来拿去盖房子。”青年按照小河说的去做了,他盖了房子也结了婚,过起了小日子却又忘记了小河。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他又遇到了烦恼,又想起了小河,他来到小河边,小河看到中年来了,很高兴,问道:“你是来看我的吗?”中年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又遇到了烦恼。”“你遇到了什么烦恼?”中年说:“这日子过得太平淡了,生活得太无聊了,我想到大海中去遨游,你能帮我吗?”小河想了想说:“我还是可以帮你。”小河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找到了一条小船,它让中年坐到小船上,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小船推到了大海,中年在大海上遨游了很多很多年,一直到老年时,他感到身心疲惫,才又回到了小河边。这时他发现小河因为河边的树木被砍了造成了水土流失,小河干涸了,河床露了出来。小河看到老年来了还是很高兴,说:“你是来看我的吗?”老年说:“是的!我现在没有任何要求了,只是觉得在大海上遨游得很累,想休息一会。”小河很高兴说:“我还是可以帮你。 你看,我的河中虽然没有水了,但是河床上有很多柔软的沙子,被太阳晒过之后非常温暖,你躺在我的身体上,好好休息一下吧!”老年按着小河说的去做了,躺在沙滩上感到非常的温暖也非常的舒服。

小河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大家想一想,小河象征着什么呢?小河

象征着我们的母亲。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不是每次遇到烦恼和挫折才会想起母亲,而我们的母亲又总是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满足我们,而对我们没有任何的需求。在我们得到满足之后,却又忘记了母亲。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这条母亲河的滋养与呵护中,承载着生命的忧伤与喜悦,直到河流干涸。母爱最伟大 ,母爱最无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多么深的悲怆,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幡然醒悟,而我们想要爱的人却已不再。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感恩,感恩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更应该珍惜,珍惜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还有机会多陪陪他们。“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为父母,多做一些我们可以做,他们愿意看到的事。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沿着弟子规中的指引,心怀感恩之情,走出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的感悟与实践

学习《弟子规》的感悟与实践

崔 雪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先学做人才能做好学问。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古人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财富,《弟子规》就是被广泛传诵的文化读物。说实在的,以前我只认为《弟子规》与《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启蒙教育而已。读来才发现,《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行为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后来我又读了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一书,才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含了做人的道理,不仅对儿童,对我们成人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确是一本好书。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就有了准绳,在生活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错误的言行。正如老师所说:“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学习《弟子规》就应践行,一定要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待人处世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我把《弟子规》落实到我的品德课堂中。初学弟子规的时候,每节课前我都让学生背诵几句,弟子规的内容读来朗朗上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到了今天,每节课前的两、三分钟都会有孩子主动上台讲德育小故事,引入小故事能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每节课前,在黑板的一侧,都有孩子们写的《弟子规》座右铭,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后,针对孩子难以改正的不良习惯选择的其中有警策的句子,时刻督促孩子们。如今,这些都成为了一种习惯。针对所学我为孩子们设计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活动,结合弟子规,在学生中有目的地开展了 “孝敬父母”、“礼仪伴我行”、“诚实守信”等主题活动,针对当今学生感情冷漠,我们结合《弟子规》,教导学生学会感恩,把道德表现提升到道德情感的层次。针对不良行为习惯,引用《弟子规》精神写出规劝书帮其改过,让学生学会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如何善意的帮助别人。结合弟子规中的小故事,组织孩子们讲德育故事比赛,演弟子规情景剧。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弟子规》的内涵,无形中得到了教育。

其次,生活中我也改变了很多。《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使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想想在家时,我经常因父母的唠叨而和他们顶嘴,偶尔,父母有过错的时候,更是对父母得理不饶人,真是太不应该了。现在离家远了,才觉得父母的好,读了《弟子规》让我感觉自己为父母做的还太少太少,欠父母的太多。

以前在家里,丈夫做的让我不满意时,孩子不听好话时,我都大发脾气。现在,更多的时候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工作中,我尽量要求自己与同事朋友相处要“兄道友,弟道恭”,与同事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言语忍,忿自泯”,注意自己的语气。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践行,《弟子规》已成为我的教育指南,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效果,让我的学生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可爱。而且让我的生活变得充满阳光,因为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弟子规》有它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我们只有不断去践行,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孩子的心灵,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意义。我们需要这样的指引,我会带着我的学生们继续我们的实践道路,让孩子学会做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2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