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感悟

爱的感悟

我在幼儿教育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充实, 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几年来它也给予了我无限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迪,更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起点。

当我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 对于这个主题目标我一直都在琢磨:这份爱该是什么样的呢?又该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这份爱就是尊重、就是理解、就是责任。

爱就是尊重。

尊重,对孩子来说太需要了。他们需要老师关注他,欣赏他,鼓励他。 只有这样才能将平等注入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在幼儿时就能感受到平等。每当班里的孩子用渴望的、委屈的、气愤的、求助的、俏皮的目光看着我时,我不再简单的扔给孩子一句话,做出短、平、快的处理,而是蹲下来倾听孩子的世界,用一种得当的方法去做,让一切都迎刃而解。孩子通过一件小事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与同伴交往的方式,得到换位思维的启示。记得有一段时间,在每次排队外出活动时,总有几个乖巧可爱的孩子挤在我身边,争着排在第一和我手拉手,我也是非常乐意和他们手拉手。可时间长了,我发现排在前面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孩子纪律也比较差。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每个孩子的小手我都牵了

吗?这确实是我的过错,有错就改,我重新设计了拉手方案:“想和老师拉手的一定要守纪律,谁表现好,就和谁拉手。”这样每次排队我都选择不同的小朋友拉手,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进入我们的“牵手”活动。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偏心”的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

爱就是理解。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为了了解每个孩子,我学会了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例如,有一次昊昊把植物角刚长出来的豆芽连根拔起来,然后又插入土里,原来他想看看豆芽的根部,可结果豆芽死了。于是我组织小朋友亲身体验,观察种植,获得了很多有关种植的经验。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我当时主观地批评昊昊不爱花草而进行教育,无疑会委屈了孩子,如果直接告诉他现成的答案,孩子则失去了自由探索的机会,由此可见,我们在与孩子接触的同时,理解、包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责任。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所以还要对孩子负责。无论孩子是,并且队伍后面的俊是丑,智商是高是低,表现是好是坏,身体

是健全还是残疾,我们都要爱他,都要对他们负责。我们要把教育的视线延伸到课外,把爱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每个孩子好的或是坏的表现。在平时我相信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爱的神奇,它虽不是神丹妙药却胜似神丹妙药。这份爱可以让一个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一个自卑的孩子成为充满自信的孩子;能使一个表现不佳的孩子重新表现 自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老师那份深深的爱,孩子才会更好的回报这份爱。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所以还要对家长负责。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我要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我又要做妈妈无法做到的――教师的责任,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他明白道理,帮他探索世界奥秘。家长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要对家长负责,还家长一个健康、快乐、活泼聪明的宝贝。

充实挑战自我是我在工作中确立的另一目标。我不是最聪明的幼儿教师,但我时刻告诉自己要勤奋;我也不是最 出色的幼教工作者,但我可以用实际行动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充实。这一秘诀就是:坚持!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学会了仔细地观察点滴小事,冷静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一线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做一些非常烦琐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

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

生活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多姿多彩,充满斗志。工作也是一样,我坚信只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正如林语堂说过:“满足的秘诀,在于发现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所在,在能做好的活动中找到满足,再加上智慧以明白自己的处境,不论多重要或多成功,在宇宙中永远也算不得什么,要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

 

第二篇:用爱去感悟学生

用爱去感化学生

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可以促进学生老师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攀登知识的高峰。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师的指挥失灵,容易使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不仅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得不到学生的真心配合,不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且使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伤害,思想消极,敷衍了事,怠工怠学,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爱换爱,用爱熏陶、感悟、改善师生关系。

爱心要真诚,不能有半点虚假,才能以心换心,得人须得心,得心才得人,有心者方能成事。有一个住校生,由于家长工作很忙,每个周末总是不能按时到校接他回家,而每次老师总是陪伴着他,不管时间多长都要等到家长到校。有时家长因事晚来,老师就先把他接到家里吃饭。有个班主任,班里有几个留守儿童,过节时老师总把他们叫到家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有时还带他们去玩,经常送些生活用品。用真诚的爱去赢取学生的心,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老师的爱是如此真诚无私,视他如已,没有侧隐之心。爱得清彻透明,毫无瑕疵。只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信赖你,佩服你,追捧你。

爱心要有原则。要避免宠爱和溺爱,要分清是非,不能迁就、袒护,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

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比较躁动,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明白利害关系。对于反复重犯屡教不改的学生切忌放弃不管,老师就要千方百计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疑虑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们要既有哥们的豪爽,也有江湖的义气,想方设法与他们打成一片,心心相印,找机会沟通。用老师的热情唤醒他们的人性,消除师生间的鸿沟隔阂,处处体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慢慢地感化他们,使他们体验人生真情冷暖,学会知恩图报。缺乏原则的爱,很难体现老师的公平,会使学生产生老师有偏心的感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指数;缺乏原则的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学生更加难管难教。

爱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立场,性格癖好,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爱法,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投其所好,使每个学生都心满意足。有的学生个性很强特别喜欢表现自我,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表现适时适度表扬;有的学生自卑内向寡言少语,老师就要经常鼓励,在人多的场合巧妙地激发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搭起他们沟通的桥梁,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我交流能力,克服自卑;有的学生性格古怪,不善于交友,这时老师就应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并让他分享到朋友的乐趣,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是弱势群体成员,老师就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呵护,组织学生帮扶,用群体的力量去保护他们。总之对学生的爱心应是灵活

的,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方式,都要使学生个个开心,各自满足,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

爱心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水性杨花,三心两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情绪涨落难测,很容易随身边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望、闻、问、切”把准他们思想的脉跳频率,随时随刻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平稳健康地成长。人生有限,爱无止境,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必成现实。反之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又何以感化学生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家喻户晓的道理有谁还会怀疑呢?

爱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不可估量的。有一个家长由于不善于教育孩子,动不动就动粗,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谁都不信任。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教育总是置若罔闻,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老师根据这个情况,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学会与孩子沟通,互相尊重。在学校里老师又特别关注这个小孩,在家里得不到的爱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得到了,老师的爱、家长的爱优势互补,使这个学生很快就改变了,逆反心理的现象得到了矫正。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学生成为怎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知人要知心,治人先治心,育人须育心。在历代战争中有攻心术,在佛教界有心诚则灵。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感情是否脆弱,实际上都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老师就要培育学生

健康的心理,用师爱去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矫正学生的不良;用师德去感染学生,唤醒做人的良知;让师魂渗透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老师真诚投入,用心耕耘,把真爱浇灌进学生的心田,融化师生关系的坚冰,营造学生成长的空间,春风化雨,阳光明媚,老师的爱心就一定会感化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