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活着》有感

《活着》——活着真好

《活着》这本书完全是意料之外走进我视野的。本是想看看关于辛亥革命的几本书的,但迟迟未动手。几星期前在毛概课上,老师放映了《活着》这部电影。起先对于这种年代较老的影片我是没什么兴趣的。只是在看到开头福贵嗜赌又好吃懒做,签下一笔笔欠条时,我便知道即将到来的落魄。或许是抱着想要求证的心态,便就这样看了下去。这一看,却也被福贵这一生的坎坷与无奈所牵引了??

影片中的《活着》,依托了中国近代跌宕的历史,讲述了主人公福贵险象丛生的命运经历——从纸醉金迷,骄奢淫逸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再到侥幸存世;从儿子夭折时的恸哭悲愤到女儿最后无声逝世时的无奈接受;从最初的喧嚣吵闹,与人必争到最后的平静孤寂、无语凝噎??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化,年龄的老去,主人公富贵在对待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时,那种情感,态度的转变却也真正地感染着我。

在看这影片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活着》这样一部作品的存在。可过后在网上搜索了一番,才发现这竟然是一部如此有名的电影,而它的原著余华写的《活着》更是一部轰动之作。于是,我怀着崇敬却也好奇的心态翻开了原著。

在对于小说而言,电影《活着》却使人看后要轻松多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福贵儿子有庆的死。在电影中,有庆是因为大炼钢

太困了在墙角睡着时,被区长的汽车倒车撞到砖墙给砸死了。而小说中,有庆却是因为给县长产后大出血的老婆献血而生生给抽死的。有庆,多么懂事能干又活泼可爱的一个男孩,却死于一种社会的荒唐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外,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看到这,整颗心都纠在一起了。仿佛在看着鲁迅笔下那些如捧至宝般捧着带血馒头的人般。叹息,恼怒。

其实,心中还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想找出一段比福贵还惨的人生经历也真不容易。从当地一个显赫有钱的家庭到最后只有一头老牛陪伴左右。福贵的父亲这样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鸡也没啦。”鸡没有了,福贵却发现了亲情的可贵。看着福贵的一生,起初我只能用“倒霉”这个词来形容,可后来才惊叹于福贵逆境中活着的信仰。亲人一个个的,因各种在现在看来可谓“离奇”的死法离开了他。福贵给老老少少五口人送了终,苦笑之余,他选择了继续生存。是什么让福贵如此顽强地活着?其实老实说我还没太想明白。

按说现在我们过的日子不知道比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好上多少倍了,可人心却脆弱了很多。福贵的命苦到了那种地步,他经历了丧亲之痛,穷困,战乱,饥饿,几乎世间所有的苦难都让他一个人给赶上了,可他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晚年的时候,他选

择了与一头老牛为伴。从前在他手里丢了鸡,现在结束的是一头牛。没有大富大贵,光宗耀祖,福贵却书写了自己的传奇。福贵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我相信他所经历的一生一定是存在过的历史。看历史,就是要通过一个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够看明白。 作者余华在自序中这样写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小说,电影,都是源于生活,也放大了生活。就像《活着》也放大了活着般。活着真好,这就是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