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永远在路上

修道永远在路上

——读《南怀瑾“心要”——师道》有感 拜读完学校特别推荐的《南怀瑾“心要”——师道》一书后,觉得为师者的高尚师德怎么来?除了与身俱来的——人之初,性本善外,还要靠后天的修道。怎么修道?南大师告诉我们:饱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大学》、《中庸》、《论语》、《师说》等(这些书本人没接触过,学校图书馆可能也找不出),还要研读佛教等经书,修心养性,要有菩萨心肠、悲悯恻隐之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能做到吗?能!得道也,高人也,圣人也,师德高尚也。

拜读此书后,我才知道,古人撰写的《大学》一篇,就确定了中国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就是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今不是常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培养“四有新人”等,只是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那么何谓“师道”?师道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修自身方能布师道。志存高远,乐道自得,严师重道,师道尊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以德为主,德才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人格感染,潜移默化,这些就是师道!

我国古代的“师道”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师德”有所不同。在内涵上,“师德”一般表示为师者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而“师道”则更多地体现了为师者所应具有的内在人生理想和信念。在

外延上,“师德”主要指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而“师道”除了指教师的这种职业道德之外,还包括了他们所应具有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等。

师道的目的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看来育人是第一位的,教书是第二位的。真所谓德育为先,智育为次。可现实呢?还是分数(知识)通行天下,“在现行教育制度的学风之下,教育程度越高,知识愈丰富,尊师重道的精神也愈减少。甚之,低到于零。”可悲啊!

读了“师道的自尊”一节,汗颜!

玩读完“第三章----施教”后,我坚信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做老师的,办教育的,任务也太重了,孩子随时在效法老师、父母。教育不光是嘴巴教,也不只是读书。父母、老师的行为,一个思想,一个情绪动作,无形中孩子们都学进去了,这就是教育,这个教育叫‘耳濡目染’。孩子们天生有耳朵,有眼睛,他听到了,也看到了。”教师为何要修道?“教育靠影响,教育是启发引导人性向好的路上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真可谓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我更清楚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是背诵(唱背),此法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书中写道: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其他古书,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尔稍稍讲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

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可以背。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音韵和字义等因素都会逐渐影响读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的学问就广博了。

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上的文字时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激活了右脑,至于仔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

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儿童只要反复诵读一篇文章,耳朵听进什么,眼睛看到什么,只要放松跟着念就行。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内的压力得到舒解,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1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背诵经典的效果最好。

由此看来,起始班的语文教学就要求学生理解感悟,培养思维能能力,不注重背诵,似乎不妥。假如重拾传统教育方法——背诵,摒弃实用主义教育方法——理解,那要冒极大风险,行吗?

再翻阅此书,掩卷沉思:扪心自问,我是一个得道的教师吗?NO!是一个有缺陷的教师吗?Yes!临近退休,还要修道吗?Yes!生命不息,修道永远在路上!

最后转录《师?道——于雷有感南怀瑾老师谈教育问题》一段话结束此文:南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性。同时也问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想要“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我的回答是:我不求流芳百世,但绝不遗臭万年!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

严旭

“在工作中要忘记性别,在生活中要记住性别”,这是我多年来的座右铭。作为一个并不喜欢怀旧的人,常年的商海拼杀已经使我没有了多愁善感的闲暇时光。

然而,前不久一个冬日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位于上海浦东的办公室,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和案头的文件,来到露台上。不经意间,远处的万家灯火映入眼底,多年的往事、一路走来的荆棘与鲜花、艰难与掌声,如同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一一回放。

那些零碎的片段不断闪回,我只感觉身心俱疲,这种近乎消极的情绪震惊到了我—我不禁问自己:此刻究竟是怎么了?

多年来,我一直奔波和拼搏着,在自己的人生和青岛啤酒的事业中一直在做着“向上、向上、不断向上”的加法,直到此刻,我发现自己在精力、体力甚至是心力上,已经严重透支和超负荷了,想到自己一直像一根绷紧的弦铮铮鸣响,几乎要失去生命原本应该有的弹性;而日渐年迈的妈妈,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一直忙于工作,甚至没有注意到她的皱纹在每天加深、蔓延,她的发丝变得花白……她一直陪伴我成长,而我竟然无暇陪伴她,一个人走得越来越远……

我突然想给自己放个假,改变一下生活和工作节奏;想留些时间陪伴妈妈,点亮和温暖她的晚年;想给自己疲惫的心灵找一个停泊的港湾……回想过去,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掠上心头:“或许,我在青岛啤酒的使命真的已经完成了。”

刚开始,这个念头吓了我一跳,自从加入青岛啤酒以来,我已经和青岛啤酒共同成长和度过了12年的时光,要说挥别,谈何容易?然而,我似乎听到了另一个声音的召唤,我知道自己无法抗拒,但对昨天又有着太多的眷恋,心情前所未有的异常复杂。

就在半个月前,我还带领青岛啤酒“炫舞激情”拉拉队第二次进入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赛场,狂热的美国球迷再一次看到中国宝贝们的身影。这是一群青春靓丽、活力四射的女孩子,她们正值花季年华,无所畏惧,敢于梦想一切,在永远充满激情的赛场上,她们尽情舞动身体,释放喷薄欲出的自信与能量。看着她们投入的样子,我从心底里为她们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拥有青岛啤酒这个平台而庆幸。

从她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个曾经在游泳池里奋力前行的小姑娘,一次次触壁,一次次折返,一次次抵达终点,又一次次回到起点。 1

那个时候的我还无法想象即将步入怎样的人生,甚至不确知自己的未来到底走向何方,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顾一切地游下去,总有一天会游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正是因为这样相同的信念,12年来我从未想过,也不可能想象离开青岛啤酒的那一天。但当这一天终究来临,内心的难舍是如此强烈,真的很难很难对大家开口说—我要与你们道别了。此刻我不禁问自己:这个即将做出的决定,将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景象?一切看起来还是个谜,一个包含着无限未知的谜。

在20xx年来临的时候,我终于下定决心,非常不情愿地和大家表明我最为艰难的一个抉择:我将离开深爱的青岛啤酒!我不再担任青岛啤酒营销总裁,而是以高级营销顾问的身份继续关注青岛啤酒的成长。

我还记得那一年,19xx年,我加盟青岛啤酒担任副总裁兼青岛啤酒华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青岛啤酒在华南六省的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青岛啤酒领导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三年前,我就任营销总裁时,曾慎重对金志国董事长和孙明波总裁承诺,在我任期内,将完成组织变革赋予我的使命:打造一个体系,培养一支经营管理队伍,交一份好的业绩。

我从鼓舞士气入手,确立营销中心“打赢营销攻坚战”的使命,倡导“诚、知、行”的团队文化,深化组织变革,建立有执行力的三级营销组织。同时,一边制定营销战略规划,一边快速发现市场机会,减轻金融风暴造成的成本上升压力,抢得经营主动权。在体系建设上,通过搭建两横两纵的管理结构,确保沟通和控制有效以及权力和责任对等,将结构松散、资源分散、功能重叠、执行紊乱的营销系统打造成为专业化管理的大系统,支撑业务小尖刀做出快速、灵活反应。进而通过规划供应链、搭建流程体系、标准化职位薪酬和渠道模式,搭建知识管理平台,使大系统的专业化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一批有朝气、有责任心、市场操盘能力强的年轻人走上了省级区域市场的领导岗位,并充实到营销中心领导层,他们完全有能力带领营销团队挑战更高的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想把自己手中的营销总裁接力棒传递给能够带领青岛啤酒营销工作迈上更高台阶的经天纬地之才。同时我要对因为我的离开而受到一定影响的人和事说声抱歉,但我知道,眼下的离开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作为一个曾经的运动员,我知道人生旅程和职业生涯就像体育中的接力比赛,在不同的赛段需要不同的运动员来完成。而生命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时而奔放,时而低沉,时而欢畅,时而曲折。为了远方的幸福,我们必须穿越激流,穿越迷雾,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永在路上。

2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向着远方的幸福,我不是一个人默默地行走,我并不孤单。12年的游泳生涯教会了我如何建立人生的基本面,而20多年紧张刺激的营销生涯让我真正有所收获的,不只是那些财务报表上的成绩单,更是一种感知生活和寻找幸福的能力。12年的青岛啤酒生涯,3年的营销总裁工作更是给了我很多。我知道,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段经历都将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财富。

这一刻,我只剩下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我敬爱的领导,非常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正是你们的信任才让我充满信心和勇气推动变革,不断探知、尝试新的路子、新的方法,带领团队创造青岛啤酒一个又一个惊喜;正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放下顾虑,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营销的先进经验,运用到青岛啤酒的营销实践中。一路走来,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你们的认同,是对我最大的鞭策和鼓舞,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无论过去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将铭记在我心中。我正努力成为你们期望的那个人。

感谢我亲爱的团队,我享受和你们一起奋战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你们的专业、宽容和帮助,给了我一个最能让我发挥长处的工作空间。你们的聪明、严谨、敬业、坦诚、正直,让我学到了很多。从华南市场的零起步快速成长,到“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再到“大客户+微观运营”业务模式在营销中心推广;从“品牌溢价+基地市场”盈利模式的落地,到战略管理节拍的优化,再到流程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从奥运营销组合拳,到“体育+娱乐”的全新体验,再到“三位一体”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令大家骄傲的辉煌。

面对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复合增长率29%和利润复合增长率36%这两个沉甸甸的数字,我们对3年来所有人的付出备感欣慰。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感谢你们所做的贡献,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生命中最让我自豪的一段岁月。

感谢伟大的青岛啤酒,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的百年企业,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世界品牌,她是我心中最伟大的公司,她的激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并承载着无数青岛啤酒人的梦想。我有幸和青岛啤酒结缘,这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旅程,是我生命中最高的荣耀!无论过去多久,我曾拥有过的这段岁月都会令我无比感慨,无比留恋。

我相信,人生中所有的离开,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此刻,请接受一个青岛啤酒人最虔诚的祝福。我憧憬着:不久的将来,当我与青岛啤酒的战友们再聚首的时候,青岛啤酒已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我从 3

来没有怀疑过这一天的到来。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我坚信一切皆有可能。除了事业成功之外,我更希望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去领悟更多的词汇—健康、快乐、阳光、幸福……并亲手参与创造。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具体的结果,而在于过程中那些无以言传的瞬间。

我期待着,在人生的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方,你我会再一次用力拥抱。我会想念你们,想念青岛啤酒。我确信在我的生命里,这面绿色的旗帜将永远飘扬!

我只是离开,但我的心永在;我只是改变方向,我们永远在路上。祝福青岛啤酒,也祝福我自己!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