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汶上一中 郭玉亮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必修一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艺术。本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两国人马自动撤退的故事。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课程标准》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依据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烛之武高超说辞艺术的赏析。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让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们自觉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分析,共享学习成果。高中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大部分同学对文言文有一种畏惧心理,缺乏兴趣。本文是高中第一篇文言文,老师更要做好引导,使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因此,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学习本文。

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讨论分析法就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感悟,老师可合理启发补充。

学法上,除了诵读法,归纳法外,还要采用提要钩玄法,抓住关键词语,探求精深的道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教有法而无定法,还要依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在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以阅读课文、归纳文言知识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课文、鉴赏人物形象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为了国家安危不计个人恩怨,这需要怎样的胸襟?孤身一人深入秦军大营,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以一番说辞巧妙化解亡国之危,这需要怎样的智慧?读完《烛之武退秦师》,你就会找到答案。)此导语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感知、疏通文本

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

1、听读全文,纠正字音,

2、自读全文,同时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

3、疏通文本,解决不理解的字句子。

4、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

(三)、讨论分析,鉴赏课文

1、理清思路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2、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他是怎样出场的?

分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两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4、鉴赏人物形象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四)、写作训练:

本课的主人公是烛之武,为了突出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高尚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特意设置一写作训练。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

临危受命的勇士:烛之武

在国家危难面前,你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你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你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义无返顾,殒身不恤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充溢字里行间,天地可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岁月给了你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你的沉稳与敏锐。你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五)、解疑答惑

收集、讨论、解决同学们其他的疑问

(六)小结:文章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而老骥伏枥、忠肝义胆而满腹经纶的辩士形象,启示我们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同时应该学习烛之武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归纳整理知识点,背诵课文;

必做作业: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

好处:巩固知识点,收集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文言知识、课文思路和人物形象为主,力求把主要内容直观呈现给同学。

文言知识把“之”的用法作为重点,本文除了人名中的之还有十七次,有四中典型的用法,老师还可以补充“之”作为动词的用法,以这个字为例也交给同学们整理文言知识的办法。

文言文的学习有“文”“言”两个方面,本设计“文”“言”并重,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呈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叙事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散文叙事散文之最——《左传》,是很有特色的篇目。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参考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诵读文言文,并背诵当中的重点篇目。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一)了解本文背景,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了解《左传》相关知

识。

(二)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烛之武的

说理艺术和《左传》的叙事技巧。

(三)学习烛之武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

本文是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本文写作年代久远,生疏的文言词句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掌握文章重要实词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的意义及用法,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叙事技巧及《左传》的叙事风格。赏析烛之武外交辞令中所包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2、讲授法,针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师一一剖析讲解。

3、点拨法,当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启发他们思考。

此外,我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一要求,我

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圈点、勾画重点的方法,正确诵读的方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动口动脑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3、分组讨论并合作探究法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板书设计的集中展现,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本文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几步:

1、简介故事背景,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用粉笔在黑板画出郑国秦国晋国三国方位示意图,介绍时代背景,秦晋两大国围攻郑国,引出疑问“郑国背腹受敌,危在旦夕,郑国使臣烛之武游说秦伯能否成功?郑国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用时5分钟

2、学生初读,把握全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标记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板书重点词句,一一讲解,引导学生疏通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用20分钟

3、学生精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着重探究烛之武的论辩艺术和本文的叙事特点。各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补充总结学生的问题。15分钟

4、总结归纳本课时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我将采用归纳总结式的板书,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内容,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72号 邓春来

相关推荐